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1)

《群书治要》是唐贞观初年,魏徵、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辑录前人著述谏书的一部匡政著作。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2)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历经数年,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编辑成书。目的在于寻求治国理政的要领,因此书名明称《治要》。

遣唐使传回治世宝典 日本历代奉为圭臬

因为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加之唐末战乱,致使此书至宋初已失传。非常幸运的是,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了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3)

根据日本人细井德民为《群书治要》写的“考例”中谈到,“慎重考察我国(指日本)历史,承和、贞观年间(日本第五十六代天皇年号“贞观”,相当唐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御前屡次讲解此书,距离现在几乎有一千年了,而(中国)宋代和明代的儒家学者,没有一个提到的,可见此书(在中国)已经散失很久了。”

《群书治要》亡佚千年重现中土

日本的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第五代武将军金泽实时特别喜欢收藏书籍。他发现了《群书治要》觉得非常有收藏价值,于是请人抄录此书。

到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德川家康(公元1543年-1616年,于1603年建立江户幕府)看到了这部书的价值,于是在元和2年(公元1616年)下令印刷了51部骏河版的铜活字刻本。

到了天明光格天皇元年,德川家康的第九子德川义直的子嗣尾张藩主有感于《群书治要》治国治家的重要意义,用了5年的时间命人把书校正后,在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新刻印活字版“天明本”,并分赠诸藩主和亲臣。这就是今天流传于世的天明本《群书治要》。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4)

《群书治要》,日本元和二年(公元1616年)铜活字刻本(骏河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

日本宽政八年(公元1796年)尾张藩主家以五部移送长崎海关掌管近藤重藏,托其转达中国。近藤氏以一部存长崎圣堂,一部赠诹仿社,三部赠唐商馆,由中国商人携回,《群书治要》重回东土。

明朝嘉庆七年,鲍廷博辑《知不足斋丛书》,序中已言及天明本《群书治要》。其后,《群书治要》入阮元辑《宛委别藏》。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曾将《群书治要》重新排校出版。《群书治要》得以传世。

《群书治要》编成由来

《全唐文》收录了唐太宗的《答魏徵上群书治要手诏》,其中可以追溯唐太宗下令编辑《群书治要》原委,唐太宗看了魏徵上呈《群书治要》慨言:

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观所撰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

唐太宗说自己年轻时崇尚带兵打仗威武之事,先王治世之道、圣贤经典浩如汪洋大海,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竟然这么多。读了这部书,能够从古人处学得治理国家之道而不惑。这部书的功劳真是很大!

清陈士倌《圣帝明王善端录》之唐太宗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主编《群书治要》的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而青史留名。魏徵在《群书治要》序言中,阐述了《群书治要》书成的由来。

魏徵在序言中写道:“圣上您生来富有才智,有着生而知之的圣明智慧,本性和天道相通,行为和神明接近。用自己含而不露的美德潜移默化的改善了社会风俗,教化出了前代国君没有教化出的良好社会风气;克制自己,利益他人,完成了历代帝王所不能完成的伟业。北方异族的地域都归入了大唐的版图,远至海外的日本也都学习穿戴我朝的服饰。天下和平安宁,人民生活美满。然而我皇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态度谦恭温和,处处以尧舜为榜样,言行有依有据,完全考察古圣先王的常道而行事,不只在平静的水面上照看自己的容颜,更要从古圣先贤的教诲中得到治国的大道。”[注]

“皇上认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内容繁多,百家的学术非常驳杂,想深入研究和完全掌握这些典籍,以此穷究天地万物之理,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收效甚微;即使全部阅读,泛泛的浏览,虽然很广博,但却不得要领。因此,就下诏让臣等采集摘录各种书籍,删除削减淫滥迂腐的内容,使古圣先王的传世典籍得以彰明显扬,发扬光大。”[注]

“圣上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治国理政的方略。我们从群书中选取重要的文段,这都是出自皇上的主张。我们力求摘取书中的精华内容和深刻思想,学习圣贤宏大深远的志向,力求全面搜集古人治国的纲领,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注]

《群书治要》从六经开始至诸子百家的著作,时间跨度上自五帝,下至晋朝,全书原本编为五册,共计五十卷。

《群书治要》内容

《群书治要》蕴含大量名句、格言、警句。唐代道家修炼得以广泛弘扬,求道访道者非常之多。太宗扶持正教,不计教派。归正儒学,尊崇道家。这在《群书治要》的摘选内容上可以体现出来。

《群书治要》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全部五十卷目录如下: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5)

卷一《周易》;

卷二《尚书》;

卷三《毛诗》;

卷四《春秋左氏传》(上)[缺][后补];

卷五《春秋左氏传》(中);

卷六《春秋左氏传》(下);

卷七《礼记》;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6)

卷八《周礼》《周书》《春秋外传国语》《韩诗外传》;

卷九《孝经》《论语》;

卷十《孔子家语》;

卷十一《史记》(上);

卷十二《史记》(下)《吴越春秋》;

卷十三《汉书》(一)[缺][后补];

卷十四《汉书》(二);

卷十五《汉书》(三);

卷十六《汉书》(四);

卷十七《汉书》(五);

卷十八《汉书》(六);

卷十九《汉书》(七);

卷二十《汉书》(八)[缺][后补];

卷二十一《后汉书》(一);

卷二十二《后汉书》(二);

卷二十三《后汉书》(三);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7)

卷二十四《后汉书》(四);

卷二十五《魏志》(上);

卷二十六《魏志》(下);

卷二十七《蜀志》《吴志》(上);

卷二十八《吴志》(下);

卷二十九《晋书》(上);

卷三十《晋书》(下);

卷三十一《六韬》《阴谋》《鬻子》;

卷三十二《管子》;

卷三十三《晏子》《司马法》《孙子兵法》;

卷三十四《老子》《鹖冠子》《列子》《墨子》;

卷三十五《文子》《曾子》;

卷三十六《吴子》《商君子》《尸子》《申子》;

卷三十七《孟子》《慎子》《尹文子》《庄子》《尉缭子》;

卷三十八《孙卿子》;

卷三十九《吕氏春秋》;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动作要领(亡佚千年宝典群书治要从日返中土)(8)

卷四十《韩子》《三略》《新语》《贾子》;

卷四十一《淮南子》;

卷四十二《盐铁论》《新序》;

卷四十三《说苑》;

卷四十四《桓子新论》《潜夫论》;

卷四十五《崔寔政论》《昌言》;

卷四十六《申鉴》《中论》《典论》;

卷四十七《刘廙政论》《蒋子万机论》《政要论》;

卷四十八《体论》《典语》;

卷四十九《傅子》;

卷五十《袁子正书《抱朴子》。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