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不一样的解读(琵琶行详细解读)

先介绍一下白居易《琵琶行》的创作背景这个琵琶行,作者原来是把它当做琵琶引,“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词的一种诗体的,所以严格来讲呢,这个诗体其实是古乐府的一个歌词的一种形式这首诗前面,作者本来是写了一篇序,有了这篇序呢,我们对这首诗的解读了就方便的多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琵琶行不一样的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琵琶行不一样的解读(琵琶行详细解读)

琵琶行不一样的解读

先介绍一下白居易《琵琶行》的创作背景。这个琵琶行,作者原来是把它当做琵琶引,“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词的一种诗体的,所以严格来讲呢,这个诗体其实是古乐府的一个歌词的一种形式。这首诗前面,作者本来是写了一篇序,有了这篇序呢,我们对这首诗的解读了就方便的多了。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这一年,作者在序里面所讲的,他被朝廷贬谪到了九江郡,做了九江的司马,也就是他说的这个江州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庐山脚下的江西省的九江市的副市长。第二年,他在序里边说的秋天的时候,他在这个浔阳江头送客人,听到了江面上的小船里面有人弹琵琶。像白居易呀,王唯啊,这些人都很精通音律,他一听这个琵琶的音,好像是长安京城里边的曲乐。一问,果然本是长安娼女,这娼女其实就是歌女,而且就是长安城里面很著名的音乐家、教坊里边很著名的乐师学的琵琶。后来呢,由于年长色衰,年纪大了人老珠黄了,嫁给了商人做妻子,在这边市里面。白居易他们请她出来喝酒,而且请她为大家弹奏一曲琵琶。

听完这个琵琶的弹奏之后啊,大家都非常的伤感。然后这位琵琶女就说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怎样怎样,如今漂泊到此,憔悴以致于此,然后就讲了她自己身世沦落的过程。大家一听这个琵琶女的一番陈述,很有感慨。白居易他自己说,虽然我被贬谪到了江州两年,但是恬然自安,意思是说,我自己一直还觉得自己心安理得,没什么不安的。听到了她的这番话,才感觉好象颇有一些被牵折的感觉,也就是那种失落感才产生了。

他不是说了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实我们知道白居易被贬谪到了九江,他本来心里就不痛快,并不是像他说的一样恬然自安。恬然自安这是他宽慰自己的话。正因为在这一点上,他和这位琵琶女产生了一些共鸣,所以我就写了这首长诗送给他。

从这个诗里面我们已经感觉到,实际上在现场就为这个琵琶女做了曲,而且当他面就弹奏起来了。这个琵琶行和长恨歌都是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长恨歌写在他30岁出头,那时候他还在京城的郊县,周至县做一个小小的县尉,而他现在写琵琶行,40多岁,相隔11年之后又再次创作的一首长篇的诗篇。早在作者生前,这两首诗就已经传诵海内外,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个琵琶行的核心结构,就是两个人一起在进行对话,借助音乐在进行对话。实际上,这首诗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个对话的场景,诗的开头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很惨啊,是吧。这可不像刘禹锡写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就是一个悲秋。为什么呢?作者心里头并不高兴,好好的他在京城做着他的官,当时白居易担任左赞善大夫啊,因为朝廷的宰相被藩镇派遣的刺客所杀,这个宰相就是武元衡,刑部侍郎裴度同时被刺受伤。所以他上书要求缉捕这个刺客,但是呢,却被人家怪罪为越职言事,反而被贬到了江州担任司马。其实这都是借口,本身就是因为白居易在朝廷里面刚直不阿,又写过新乐府诗得罪了很多权贵,借机把他从朝廷里面排挤出去了,他当然不高兴,因为他本来是一个将有作为的人,达则兼济天下吗?现在宁给你弄得不得不穷则独善其身,这是被穷则独善其身了。

像白居易这样取法乎上,壮怀激烈的人,受了这样的委屈和打击,那碰到秋天当然是枫叶荻花秋瑟瑟,想到这个秋天就是一个让人发抖的秋天。要送客人走,不免要喝酒,可是举酒欲饮无管弦,没有音乐。没有音乐,这酒喝的就很干瘪,就不滋润,就没有助兴之处,所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呵,喝了半天,大家都很郁闷,没有酒兴,喝不动。算了,算了吧。很凄惨的,很不高兴。将要送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分别的时候茫茫江上一轮明月啊,正在江中。当时是一个很不愉快,也就是有一些低落的这么一个情怀。

就在这个时候,忽闻水上琵琶声,这琵琶声一起来啊,客人也不走了,主人也忘了送他,赶紧就顺着声音问,谁在弹、谁在弹,这个场景性非常强,这个诗的描述性非常强,叙事性非常强,寻声暗问弹者谁,这一问呢,琵琶声音停了,里边的人呢,感觉是欲言又止,移船相近邀相见,遗传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出来吧,听到你的琵琶声了,我们又焕发起了对生活的热情,我们把灯再点上,把酒再添上,为您,我们重新开始,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两句现在也是特别的有名。千呼万唤始出来,这现在我们已经引申为,是吧,我们想请一位人才,我们请一位学者,想让他到我们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千呼万唤始出来,还说这个人呢,出来的时候不好意思,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来了,出来一看,是一位非常美好的少妇,但等这为止都没说这人是谁,你注意,没有出现主语,只是说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出来光把这弦拨了拨,他为什么请她出来,不就是希望她能弹一个琵琶曲,让大家听一听。这拨了两下,还没成曲调呢,都能听出这手底下这弦啊,都是带情感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你瞧瞧,还没弹成曲呢,这个拨了两下,弦都能听出来,她要弹的是不得志的东西,这不得志,这不就跟白居易的不得志也连到一块了,要不然他怎么会邀请她出来呢?

就因为他听到这声音里边,那是有点情绪的。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接下来这一大段,都是在写这个音乐,一会儿如急雨,一会儿如私语,一会儿大珠小珠砸在这个盘子里头,一会儿又好像一段幽噎的泉流从冰下流过,一会儿又感觉泉水被冰冻了,被压抑了,弦凝绝嘛,阻止住了。实际上是说这弦啊,停下来了,没声了。弹着弹着,嘣,停下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正在没声的时候,银瓶乍破水浆迸,突然就跟那银瓶炸了似的,这水都蹦出来了,又跟一骑铁骑亮出刀枪,一往无前,正在你听得尽兴的时候,情绪达到高潮的时候,四弦一声如裂帛,呼啦的弄了一个轮指,把这弦全部拨起来之后,就跟撕裂了这个绢帛的声音一样,就在这时候,咣的一声又停下来了。

我们就看到这中间是跌宕起伏,情绪的起伏非常大,停下来之后啊,大家都不吭气了,都沉浸在这个音乐当中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只看见那个大月亮还在江心,默默的好像也在听着这个乐曲的声音。

你不是说他要对话吗?那是啊,对话之前首先得过招啊,那琵琶女先出了一招,我用音乐把我的心思弹给你听,你听得懂我再接着说,你连我的音乐都听不懂,那我还说什么呀。那白居易听懂了没有?肯定听懂了,似诉平生不得志,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是什么人?白居易自己也写过很多关于音乐的诗。你千呼万唤,它为什么会出来呢?就是因为她看到白居易,他们也是一群跟她一样平生不得志,感同身受的一群人,是吧,她在那儿弹琵琶,一个人弹,难道她不需要知音吗?她弹给谁听?难道自己弹给自己听听?肯定不是。她是很寂寞很孤独的,在弹着琵琶,她也没想到今天晚上在这浔阳江头有另外的一个人听到了她的乐曲声,会有如此的感怀,这就叫知己。就像当年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知己一样,所以啊,这知己是怎么来的?他不是故意的啊,有意识的,说咱俩是知己走到一块。往往就是在那非常偶然的,不可预期的触发了一些共鸣。

琵琶女开始说她的身世。你注意,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在呢,给你们各位官人,一看这几位就是做官的嘛,对不对。我们现在从这个诗里边感觉不到,是不是做了各自的介绍,我想应该还是要介绍一下的是吧,别人旁边会介绍说这位是白居易,白乐天先生,那是咱们九江的司马。一说白居易,我估计这人既然她是京城女,又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怎么能对白居易不知道?当年白居易在长安城的时候,那也是名满天下的呀,不仅写了新乐府诗,最重要的是写了长恨歌,肯定对他很熟悉,所以愿意对着白居易讲出自己心中的无限事,再加上白居易本身也是从京城来的,这要有很多的元素凑到一起,她才能开这个口,她才能够出来,来到这个船,她才能够愿意给他们弹这个琵琶曲。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想当年在长安城里,无论是弹琵琶,无论是论她的美貌,那当时的王公贵族趋之若鹜,但是呢,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啊,青春年少能几时啊,老大嫁做了商人妇,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一切都变了。总有一天,生活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热闹总会过去的,繁华也总会过去的,所以门前冷落车马稀,自己没办法啊,不再青春,不再美貌,也没有人再听你的琵琶曲了,所以只能嫁作商人妇。

可这商人,他重的是利益,他轻的是感情,所以呢,他老在那跑,她就只能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想起年轻时候的那些热闹,那些青春的年华,只能默默的哭泣呀。这一段,核心句就一句,老大嫁作商人妇,已经不再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也从此不再成为生活的重心和主人。

白居易虽然到了九江做了司马,恐怕对朝廷来讲也有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感觉。很显然,老大家作商人妇,并不是这位京城女,她自许的很好的归宿,也许在她的心目当中,她很希望能够嫁一个也许就像白居易这样的有知识,有文化,懂情感,会体贴她的一位男子,一位世子,一位诗人,官不一定做得很大,但是你要懂得疼爱她,可惜,她嫁的是一个商人,所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们现在禁不住在想,那白居易被贬谪到了江州,是不是也常常夜深呼梦当年事,梦啼晓泪红阑干呢?那完全有可能。所以,你注意刚才说这个京城女在自述的时候,她是在面对白居易在讲她的这个身世,白居易在很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说在了他的心上啊,因为她虽然说的是这个女子,她自己的故事,可这个故事的属性,她的性质跟自己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他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我听到这个简直是受不了了。

这就是在说我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你注意是白居易开始发表言论了,他开始发言了,他来表态了,肯定是这位女子说了,哎呦,今天的真没想到能碰见大官人您,您,我可早就听说了,可惜啊,我们不认识,不相识。而且不认识呢,我一见面就跟您说了这么多。我的事,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这是猜测,这是写诗啊,白居易是有剪裁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写上去,但是我们现在透过白居易说的话呢,我能感觉到这个京城女跟他可能说了这样的话。

白居易说你不用担心,你也不用说话躲躲闪闪,不用这么客气,咱们是一类人呐。你跟我说完了,我来告诉你,我是怎么回事,咱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被冷落的那一批人。在这个意义上,你不要说你是一个京城女,现在是一个商人妇,我是一个官员,没有,在这一刻,我们俩的身份是一致的,都是天涯沦落人。

大家注意,这个白居易能讲出这番话来,这是很不简单的。要知道当年像白居易这样的五品的官员,那跟一个商人妇,特别是娼女出身的商人妇的这个身份相比,那是有严格的等级的差别的,但他说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不必相识,只要相逢了,我们就已经成为知己。这个话就有普遍的意义。只要心灵相通,那就不在乎身份的差异。只要心灵相通,自古而来,都可以忽略掉那个身份的等级的差异性,而在内心里边求得一种平等。尤其是在白居易这个时代,一个九江的司马和一个娼女出身的商人妇,在这一点上,情感上是平等的,感受上是平等的,认识上是平等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从人生的感慨和经历方面也是平等的。

我告诉你姑娘,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我跟你差不多,我也是老大嫁做商人妇,我也是从京城里头被轰出来的,你说商人重利轻别离,我的那些朋友们啊,跟你的丈夫也差不多,我从京城出来之后啊,也就是元稹这个好朋友还跟我通通信,其他的人啊,也都是势利眼,没人搭理我,我在这呆着,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一个像样的音乐声我都听不到。

这是话里有话的,实际上是什么呢?没有朋友啊,我住的这个地方,地势很低,很潮湿,周围都是黄芦苦竹,杂七杂八的长了一堆不知名的植物,只能听到一种名叫杜鹃啼血,特别惨。总而言之一句话,来到这个浔阳城啊,我是又孤独又寂寞,而且呢,春江花朝秋月夜,这不就是春江花月夜吗?不管多么美好的时光,对我来讲都只是孤独的时光,往往取酒还独倾,就跟李白说的一样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山歌啊,有村笛呀,呕哑嘲哳难为听,那怎么能听得成呢?他不仅不能够为我消愁,还为我重添一段新愁,多亏今天有你在,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哎呀,我总算听到了久违的京城的音乐,你算是对我进行了拯救。这一晚上我又重新振作起来了生活的一点勇气和信心,你这对我是仙乐啊,但是原来我在长安城里头这样的音乐听得多了,我没有觉得它是仙乐,但是今天晚上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在我人生最悲气的时候,我听到了在您看来可能是普通的音乐,可这是仙乐。

您别走。可能讲到这儿的时候,琵琶女说,时间也比较晚了,是不是大家就散了?我也赶紧回家去了。不要走,莫辞更坐弹一曲,你接着再坐下来接着弹一曲,我回赠你一首琵琶行,然后你就在这儿,把这段接着唱出来。你说人家这确实多有才华,咱们就是有感慨,那现场也写不了这些。

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啊,我们能想象到当时啊,她弹琵琶的时候可能是坐在那弹,后来跟这个官人在说话的时候,她可能就站起来了,表示尊重嘛。毕竟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听到了这番话之后,感我此言良久立,站了很久很久,被白居易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也可能是在这时候,白居易写了这首诗,把她深深地打动。

却坐促弦弦转急,然后呢,开始弹奏这个琵琶,这个弦啊,这个音乐的节奏啊,突然特别的繁促,特别的紧急,那实际上是代表了一种非常激烈的心情,起伏跌宕的心情,凄凄不似向前声,之前的声音,之前的乐曲的情感可能还是一种回忆,一种诉说,偶尔有一种感情的冲击,那现在不一样了,它变得非常的凄恻。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她和白居易之间的共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首诗里边,一个老大嫁作商人妇,一个去年辞帝京,一个是个官人,一个是个娼女,但是在这样一个月的晚上,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都达成了一个共鸣,这个共鸣,使他们成为知己,而使他们现在的孤独和寂寞,可能有所缓解,所以这里面的感动,既有一种知己,偶然相逢的感动,也有一种从此之后,身世、思想和精神不再孤独的感动。所以满座重闻皆掩泣,大家听了之后都掉下了眼泪,因为这时候不仅是在听琵琶女的身世啦,也是在听大家共同的身世,特别是江州司马白居易,这一次可听的不是琵琶女弹奏她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身世,而是在这里面听到了自己的身世,听到了这个京城女的身世,还听到了天下沦落人共同的身世之感,所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啊。

所以我们说啊,这首诗它为什么好呢?好就好在从这首诗里头你看不出一个身份来,这里头既看不出来里边这个官员在趾高气扬的发言,也没有看到这个娼女摇尾乞怜的在博取同情,这里面没有人博取同情,也没有人乱施同情,而是彼此之间惺惺相惜,这就是为什么这首诗啊,流传千古,在千年之后还能非常令人感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是巴湘人,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