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辛亥革命形势(辛亥革命1911)

最近有部电视剧很火,还受到了华为老总任正非的推荐,它就是《觉醒年代》这部片子截取的历史很短,就是从陈独秀在上海开启新文化运动到一九二一年我党成立,这一小段时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1911辛亥革命形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911辛亥革命形势(辛亥革命1911)

1911辛亥革命形势

最近有部电视剧很火,还受到了华为老总任正非的推荐,它就是《觉醒年代》。这部片子截取的历史很短,就是从陈独秀在上海开启新文化运动到一九二一年我党成立,这一小段时间。

但了解近代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中华民族的觉醒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从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再到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我们才真正完成了国家和民族意识的构建。这篇文章准备把辛亥革命拿出来,单独聊一聊。

渣男要吃霸王餐

为啥想聊辛亥革命,主要是因为它太特别了。戊戌变法是彻底的失败,被老佛爷摁得死死的,六君子人头落地,小皇帝直接被关了起来。抗日战争则是彻底的胜利,赶走了小日本,拯救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构建了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

唯独辛亥革命不好评价。要说它成功吧,最后却被袁世凯给摘了桃子,还搞出了复辟的闹剧。历史书上说的是窃取,但实际上就是明抢。但要说是失败吧,它又推翻了沿袭千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就连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一直比较分裂。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保路运动。鸦片战争过后,洋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权利,主要是贸易权和资源开采权。为了方便掠夺资源,同时又把廉价的工业品倾销到内地各省,洋人在中国修了不少的铁路。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铁路总里程已经有九千六百多公里,但是属于清朝的仅有六百多公里,连百分之十都不到,剩下百分之九十多的铁路都被各国列强把持着。

在古代以内河为依托的漕运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这也好理解,古代既没有国道,也没有高速公路。运输工具基本上就是牛车、马车、板车和挑夫。无论是效率还是运载能力,陆运都没办法和水运相提并论,水运的成本连陆运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也是为啥江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发达的水系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运输条件,贸易就能兴起。便宜的运输成本,让南方的商品更有竞争力。通过大运河,南方的商人甚至把海盐、珍珠和丝绸卖到了京津地区。

顺便说一句,民间一直传言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是为了方便去扬州看琼花,找女人。这种民间传说听听就罢了。皇帝什么女人找不到,为了看个花,费几百万两银子,累死几十万劳工,傻子才会干出这种事来。

真正的原因是当时的隋朝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和军事威胁。隋朝的首都在大兴,注意不是现在北京的那个大兴区,而是今天的西安。看过电影《白鹿原》的人都知道,关中平原大部分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亩产低,种出来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所以一到灾年,京城附近就是饿殍遍野。运河修通后,南方的粮食就能顺着运河北上,缓解首都地区的吃饭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修运河是一个民生工程。

此外,隋朝统一之前是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的情况就和今天的欧洲差不多。南方的门阀士族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已经混成了地方豪强,根本不鸟中央,时不时还来个起义和叛乱。而北方刚刚崛起的突厥也是虎视眈眈,经常在边境地区搞摩擦。有了运河以后,中央政府就能加强对南北两地的控制。一条运河同时解决钱粮军政几个大问题,其战略眼光让人叹服。

但是铁路运输的兴起彻底击败了水运的优势。毕竟古代的木船没办法和现在的万吨巨轮相比。蒸汽机驱动的钢铁怪兽,对舢板小船就是降维打击。铁路运输到底有多赚钱,当时有句话叫做“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形容的就是铁路运输的暴利。

既然是赚钱的买卖,自然就会有不少人想进来,地方上纷纷要求清政府开放商办铁路。清廷一想,洋人的铁路赚钱再多,但是自己连根毛都捞不到,放开商办铁路还能收点税银,也就允许民间自筹资金修铁路。

这个操作无疑是动了列强的蛋糕,导致他们很不爽,就拿赔款的事来要挟清政府。但是庚子赔款之后,清朝不仅掏空了国库,就连关税都被抵押出去了,根本没有还钱的能力,日常的操作就是借新债还旧债。一旦洋行不借钱,清朝立马就得债务违约。洋人早就看穿了这点,于是一边恐吓,一边又暗挫挫的使坏,表示要是能用铁路作抵押,借钱的事就好商量。

清政府也不傻,立马回过味儿来,原来洋人是在打商办铁路的主意。不过明白了也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搞铁路国有化。但是清朝手里根本没钱,所以谈好的赎买政策就是个幌子,其实就是不讲武德,靠骗,靠偷袭从老百姓手里抢来了铁路权。这通操作是不是跟个渣男似的,谈恋爱时候说好的戒指、房子、票子,等姑娘骗到手啥都不兑现。

被清政府吃了霸王餐,乡绅农民纷纷起来游行,当时四川的总督赵尔丰武装镇压,打死了三十多个人。群众游行直接变成了武装起义。那个时候没有热搜,他们就把起义口号写到木板上,顺江而下,玩起了漂流瓶。效果非常好,一时间成都周边的州县都被动员了起来,几天之内就聚起了二十多万人的保路同志军。我一度认为,漂流瓶的产品经理肯定是读过这段历史。

先是容县独立,不到半个月四川全境的州县都宣布起义,清政府一看事情闹大了,赶紧从湖广陕甘四省调兵增援。湖北新军因此被调往了四川,武昌城防空虚,这为武昌起义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清政府要是知道这顿霸王餐能把国运都吃没了,估计打死也不会干这种蠢事。

一场意外引起的革命

武昌起义能够成功其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因为就在半年前,革命党精心策划的广州起义刚刚失败。同盟会的二号人物,起义总指挥黄兴带着130多人的敢死队,准备对两广总督来个斩首行动。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次小规模的起义很快被北洋军弹压,死了80多个人,找到72具尸体,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但武昌起义完全是临时决定。革命党在俄租界造土炸弹的时候意外爆炸,抓了6个人,革命党的花名册和起义文告也被搜了去。眼见事情败露,革命党仓促行动,新军工程第八营在1911年10月10号晚上打响第一枪。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府,湖广总督瑞澄炸开府院后墙,连夜逃到上海。短短两天,不到三千人的起义军就拿下了武汉三镇。

朝廷没想到事情能搞这么大,革命党也没想到这事居然能搞成,一时间双方都很尴尬。革命党核心人物黄兴和宋教仁都在外地,起义军群龙无首,大家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要找个有声望的人来主持大局。

有人说黎元洪这人还不错,对士兵挺和气,也不克扣军饷,要不就选他吧。刚开始的时候黎元洪是一百个不愿意,还打电话向清政府求救,直到革命党掏出了枪,要么当这个湖北都督,要么一枪给崩了,黎元洪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应了下来。

这黎元洪是个传奇人物。三十岁之前籍籍无名,后来却两次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六十岁的时候因为政治斗争下野,跑到天津投资实业当起了寓公。

他出身行伍世家,一家三代都在李鸿章的军队里面混。十九岁的时候放弃科举,考入了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他当时的老师是萨镇冰,也是个大牛逼货,参加过甲午海战,是清朝海军末代统帅,担任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还资助过十九路军反对蒋介石政变。后来国民党败逃台湾,李宗仁代表蒋光头劝萨镇冰去台湾,被拒绝,留下来当了新中国的政协委员。

因为学习成绩优秀,黎元洪毕业就当了个六品官,被分配到北洋水师。后来他在广甲舰担任军官的时候,有个同事生病,他就在广州找了个医生。这个医生看完病之后,顺便给舰上的士兵宣传了一番革命思想,这个医生就是孙中山,当时的黎元洪肯定想不到,眼前这个宣传革命思想的危险分子,最后真的推翻了大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甲午海战中黎元洪作为二管轮上了战场,在大东沟决战的时候,北洋水师惨败,广甲舰在逃跑的过程中触礁沉没。黎元洪跳海逃生,穿着自己买来的救生衣,漂到旅顺,捡回了一条命。

北洋水师虽然被打没了,但是剩下来的残兵败将还需要安置。正巧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编练自强军,发布了针对水师学生的定向招聘广告,黎元洪作为水师学堂的优等生被招到了南京修炮台。张之洞属于思想比较前卫的清朝大员,喜欢有文化的新式军人。黎元洪有文化,搞工程的时候也卖力,经常是风餐露宿,亲临一线,很快就得到了张之洞的赏识。工程刚做完,黎元洪就被提拔成了炮台总教习。

甲午战败后,清朝决定组建一批新军。张之洞就从两广调到了两湖,顺便把黎元洪带了过去,在湖北操练新军。黎元洪在军中被委以重任,多次到日本考察学习,等到辛亥革命前夕,黎元洪已经是湖北新军里的二号人物了。

与此同时,袁世凯正在天津训练他的北洋陆军。但湖北新军和北洋陆军很有两个重要的区别。袁世凯喜欢力气大的,招兵的时候规定力量必须超过一百斤,一小时至少要走二十里路。而张之洞偏爱有文化的人,要求新军里识字的人要超过半数。知识越多越反动,后来之所以起义会在湖北武昌率先爆发,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士兵识字,能读书能看报,革命思想在军队里传播得比较快。

革命之势就如星星之火,武昌起义之后短短两个月,手握新军的各省军阀纷纷宣布“光复”,关内十八省,有十三个宣布独立。只有山东、山西、河南、甘肃和直隶在袁世凯的实际控制之下。1911年12月革命军攻占南京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刚刚回国不久的孙中山在选举中高票当选临时大总统。

这个时候,身在北京手握北洋新军的袁世凯也蠢蠢欲动。清朝覆灭在即,袁世凯上去就是一脚,把大清朝踹翻。在他的威逼利诱下,隆裕太后和小皇帝这对孤儿寡母,办理了退位手续。至此,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帝制就彻底结束了。

辛亥革命为什么行

袁世凯手里有当时战力最强的北洋军,外交方面他和英美列强勾勾搭搭,得到了不少支持。一番威逼利诱之下,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顺利上位。

不管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当总统,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算是彻底没了。看到这里一些小伙伴肯定会有疑问,辛亥革命除了武昌起义,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大仗,就把大清给推翻了。而在此之前还有一场更轰轰烈烈的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军队数十万,转战十几个省,同样是定都南京,最终都没能推翻大清朝。革命党就三千起义军,凭啥就做到了?

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清朝依然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政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地方上基本认可中央政府的领导,所以积极组织地方武装一起围剿太平军,比如说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等。而且清廷虽然在鸦片战争中败给了英军,但仍然还有僧格林沁这样战斗力不错的队伍。所以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在中央和地方两股武装力量夹击之下灭亡的。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清朝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号召力。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让清朝的威信扫地,庚子赔款加重了底层农民的负担,义和团这样的起义层出不穷。再加上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看到八旗军已经是战五渣,于是鼓励地方编练新军。本以为新军是朝廷的续命药,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催命符。手中握着枪杆子,谁还不想当个山大王。所以武昌起义没多久,各省的军阀就接二连三宣布独立,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名存实亡,就差袁世凯逼宫那一下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清朝不是那三千革命党推翻的,而是各省军阀联合起来推翻的。后来总统选举,一省一票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尾声

一个旧的社会倒下了,但是一个新的世界并没有建立起来。十年军阀混战,杀得人头滚滚,闹得民生凋敝。君主立宪救不了中国,三民主义也救不了中国,一次次尝试,却又一次次失败。

今天,当我们回望过去,可以看见那些光辉的历史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谭嗣同……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血与火的洪流中前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看不到历史的结局。同志、战友甚至家人在他们身后纷纷倒下,只是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前方款款而来。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请点个赞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