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头晕恶心呕吐是什么原因造成(头晕恶心呕吐)
头晕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不过情况因人而异,有些人甚至会出现天旋地转伴随恶心、呕吐的症状,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让我们先来平衡感是如何产生的。
人体的平衡机制
我们之所以能够行走自如、肢体协调,仰赖的是人体的平衡机制,包括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自体感受系统(肌肉、关节)等。
最常引起晕眩或头晕的原因是前庭系统发生问题,前庭系统包括:耳蜗、前庭、三半规管,其中前庭及三半规管则负责平衡。
当头部位置或方向改变时,借由前庭系统内的耳石移动,和三半规管内的淋巴液流动,让我们的大脑可以感知移动的方向和强度,帮助身体作出相应的平衡。
晕眩还是一般头晕?
晕眩在医学上称作眩晕,和一般头晕的症状有明显不同,晕眩常是阵发性的,发作时会感觉四周景物都在移动,如果患者有眼震的情况,则可更加确定为晕眩;而一般头晕大多只是头昏或有头重脚轻之感。
晕眩:感觉四周景物都在移动、天旋地转、眼震
一般头晕:昏昏的、头重脚轻
在所有头晕的症状中,就属晕眩的不适感最为强烈,以下将依照三种主要的发病原因作区分:
一、周边型晕眩(脑部以外的问题)
引发不适的原因主要是内耳的问题,为前庭系统传至脑部的过程发生异常时而引起。常见类型包括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耳部前庭神经发炎、梅尼尔氏症。
1、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
常发生在起床、弯腰、抬头、上床平躺时。发作时间非常短暂,会出现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的症状。
其原因为姿势变换时,因老化等因素而脱落的耳石会漂流到三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进而扰动内淋巴液流动而导致晕眩。
常见于老化、头部外伤、手术、慢性中耳炎之病人,治疗上以耳石复位术为主,可搭配抗镇静剂及抗组织胺等药物治疗。
2、耳部前庭神经发炎
发病时常出现恶心、呕吐、失去平衡感等症状,甚至会晕到无法走路,症状严重时常需送往急诊。大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多发生在感冒之后。
发作时间可能长达数小时至数日之久,急诊时会以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为优先。
3、梅尼尔氏症
症状除晕眩外,也常出现恶心、呕吐,且病人还常有听力丧失、耳鸣等听觉异常。其原因为内耳淋巴液流量过多造成水肿所致。
发作时间可能维持数小时,症状的轻重可能呈现高低起伏,且反复发作。治疗上包括:减缓症状药物、利尿剂、限制盐分摄取,而维持良好的生活型态有助于减少复发。
二、中枢型晕眩(与脑部有关)
通常是脑干或小脑出问题,例如脑血管疾病(如中风、椎基底动脉循环不全)、肿瘤所引起的晕眩,也是较为危险的类型。这种晕眩常合并其他症状,包括复视(眼前景物有影子或一分为二)、颜面神经麻木、口齿不清、失去平衡感等。
高危人群注意
中老年人群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者,若有出现疑似晕眩的情况,有可能是脑血管阻塞或轻微出血而产生的中风前兆,须尽快就医检查。
三、其他原因
贫血
周边神经问题:常见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退化。
药物:如降血压药、治疗前列腺肥大药物会引起姿势性低血压。
自律神经失调
日常生活中,包括噪音、压力、偏头痛、药物、头部受伤、其他脑部问题等,都可能诱发晕眩,所以我们应避免上述诱发因素的出现。
单纯头晕或晕眩该如何预防及改善?
1、药物注意事项
避免含阿司匹林的药物
避免含咖啡因的药物
2、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抽烟:因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内耳的血液循环,加重症状。
饮食控制:饮食力求清淡,避免太咸、太甜的食物,尤其酒精、咖啡都应该禁止。
适当减压:压力也是造成晕眩的原因之一,因适度休息、安排休闲活动,避免长时间工作。
补充水分:若为高温环境下产生的头晕,则尽快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3、眩晕康复运动
若病人属于周边型晕眩,由于是前庭系统发生障碍的缘故,所以可在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后进行前庭康复运动,前庭运动越早进行,改善眩晕及平衡的效果也越好。
1、躺着或坐着,从上、下、左、右练习眼球转动、头部转动;接着再注视自己的手指,由约1公分处拉近到30公分处。
2、以坐姿重复上述眼球、头部运动,接着再练习耸肩与双肩绕圈,最后练习弯腰捡拾地上的物品。
3、以站姿重复上述眼部、头部、肩膀运动;再练习从坐姿切换到站姿,接着闭上眼睛练习此动作。
4、以比眼睛高及比膝盖低的位置练习双手传球,接着练习再坐下和站立之间转换。
急性发作该如何处理?
遇到急性发作时,应尽快找个安全的平面横躺下来,身体尽量不要移动。对于短暂性的晕眩可服药缓解症状、多休息,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检查,积极治疗。
头晕或晕眩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是一般头晕且症状轻微,稍作休息也许可获得改善,不过若是晕眩且伴随以下症状,则需要及时送医或尽快就医检查,否则可能有危及生命的风险。
中风前兆(颜面失调、口齿不清、手脚麻木无力)
心肌梗塞:胸痛、呼吸困难、心悸
头部发生碰撞或外伤
头晕或晕眩症状数日未改善
走路不稳、平衡感失调
伴随高烧不退
听觉或视觉出现异常
总结来说,如果日常头晕的情况已经影响生活品质,建议可以记下发作时的症状、频率、持续时间或是诱发因素,将详细的情况告知医生,才能更精准地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