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陈晨雨 王伊米

“我,成功了!”

2020年12月18日,中国计量大学量新学院17工试4班的邓卉彤收到西湖大学2021年第二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的拟录取通知,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她反复阅读邮件中的每一句话,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个热爱科研的女孩,放下考研重回实验室全力奋战两个月,成功拿到西湖大学直博offer,踏入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1)

在同学们眼中,邓卉彤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她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率领团队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荣获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二等奖;主持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2)

收获成长,在数模竞赛中不断磨砺

数模竞赛是中量大学科竞赛的一块金字招牌。2018年3月,邓卉彤通过学院选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量新学院。“学院‘五位一体’学创融合的培养模式给了我们充分的自主选择权。”邓卉彤说,“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模块与进度,参与竞赛小组开展创新活动。”

大二时,数学成绩突出的邓卉彤选修了王义康老师的数模课,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接触数模。“原来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王义康老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让邓卉彤慢慢体会到数模的乐趣。她开始积极投入参加各项数模竞赛,“那种解开难题时豁然开朗的成就感,很爽。”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与模拟参赛历练,邓卉彤和她的团队最终捧回了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和2020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3)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4)

然而,任何成绩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次次挥洒汗水的努力。

“看到别人利用课余时间就轻松搞定了一个数模专题,我也觉得压力很大。”面对当时几乎全满的课程、各类比赛的阶段推进、捉摸不透的数模作业,她说,“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常常要利用好几个晚上才能看完讲义、做好作业。为了一场数模比赛,常常伏案到半夜,做个通宵也是常事。”

“翻看、遗忘、再翻看”,这是邓卉彤备赛数模的日常。“看到当时的笔记,留下的都是学习复盘时的各种对勾叉圈。”

回忆起与队友们日夜奋战的情景,邓卉彤感慨万千,“从空白的word文档到一篇令人满意的论文,是我们经过无数次讨论和交锋的结果;从原本模糊的数学模型到渐渐有了清晰的样子,我很享受和队友们沉浸在每一道题目中的状态。”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5)

邓卉彤和队友们

备战数模竞赛的时光是邓卉彤最深刻的大学学习经历,她收获了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抽象模型的创新思维,更懂得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数模三人组讲究团队配合,虽然大家各有所长,但从不独立分工,参赛过程中的任何进展我们都会一起商讨,真正实现了团队价值最大化。” 邓卉彤说。

发起挑战,勇敢打开科研的大门

“我一直让自己处于忙碌的状态,这样生活是有意义的。”邓卉彤早在大二就修完了大部分的课程,平均绩点3.91、各类竞赛的频频获奖让她从量新学院众多尖子生中脱颖而出。

“功夫用在平常,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及时查漏补缺。”谈起学习的秘笈,邓卉彤表示,“课堂笔记是帮助记忆知识点的法宝,也是考试复习时的重要资料。”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进入大三,邓卉彤希望自己能够接受更大的挑战,她主动找到光电学院的沈常宇老师,希望能够进入他的实验室。在沈老师的帮助和带领下,她推开了科学研究的大门。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6)

“怎么立项目、怎么查资料、怎么开展实验,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从一个科研小白到慢慢地学会查文献、写专利、做实验、写论文,邓卉彤说,过程中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她更加自信,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

整个大三阶段,邓卉彤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实验室。“当时跟着沈老师做‘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光纤核酸传感器的研究’这个项目,项目历时长、难度大,中间的过程也十分复杂,需要不断地开展实验,操作各种仪器设备,记录数值变化,再优化调整实验项目……”虽然中间常常会经历失败,但正是这种从失败中获取经验,锲而不舍再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让邓卉彤更深刻地体会到科研的价值和意义。

“我的导师和实验室里的研究生学长学姐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沈老师,常常因为他的一句提醒就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也因为他耐心细致的指点提高了我的论文写作水平。”邓卉彤说,“申请直博西湖大学,也是沈老师帮我写了推荐信。我很感谢他,他是我科研路上的领路人。”

全力以赴,为了心中热爱背水一战

最初,邓卉彤并不知道有机会申请西湖大学,从去年3月份,她就开始备考浙大硕士研究生,这条艰苦的战线一直持续到了10月。半年多的时间里,她的科研项目几乎停滞,直到与导师的一次谈话,让她开始纠结与迷茫——究竟是继续复习考研,还是开展实验以便申请西湖大学。

要争取西湖大学的直博名额,需要通过全英文的面试,学校看重的是申请者的科研经历和研究成果。“直博成功的几率比考研成功的几率小很多,而当时我还没有发表过高水平论文,这让我压力很大。”邓卉彤坦言,“但是,我真的喜欢科研,也喜欢西湖大学的科研氛围,考研可以再来,但面试西湖大学的机会只有一次,我还是想全力以赴。”就这样,邓卉彤在10月底毅然选择重新回到实验室,决定背水一战。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7)

那两个月,重回科研道路的邓卉彤几乎是“住”在了实验室。她迅速投入到之前因为备战考研而中断的科研项目中,和实验室的研究生前辈一起讨论、一起工作,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改进实验的方案。光谱仪、切割机、熔接机,大大小小的试管、烧杯、载玻片……邓卉彤一遍遍摸熟摸透实验室里所有设备的位置、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操作细节。

为了准备西湖大学的全英文面试,从内容的选择到口语的表达,每一步她都仔细思考、反复修改、不断练习。每天至少三到四次的“自导自演”,直到面试的前一天,15分钟的演讲稿已深深刻在了邓卉彤的脑海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没有论文成果,但两个月来在实验室中无数次的实际操作,邓卉彤早已对整个实验思路和现有数据了然于胸,整个面试表达过程流畅自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再加上她出色的竞赛成绩和漂亮的履历,让她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了西湖大学直博的录取通知书。

江财推免厦大(中量大这名女孩背水一战)(8)

今年9月,邓卉彤即将踏入西湖大学的校门,去追逐自己的科研梦。“忙碌的生活会更有意义,等到花开果熟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邓卉彤说,“不论选择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因为你能比困难成长得更快。”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