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不上幼小衔接)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这对一些违规开设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的培训机构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

不过有媒体调查,目前部分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幼小衔接旗号悄悄教授小学课程的现象依旧存在,尽管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地方一直在大力整治,却始终屡禁不止。其背后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家长对这类培训班的旺盛需求。有了市场,自然有培训机构不断“顶风”开课。

为什么要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不上幼小衔接)(1)

一直以来,“幼小衔接”都是家长们绕不过的坎。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路上的重要转折期。简单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游戏模式,而小学则是课堂模式,儿童如何尽快适应从游戏到读书的巨大转变,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不少地方仍存在“幼儿园不让教、小学又要有基础”的矛盾局面,家长忧虑如果自己无所作为,等到孩子零基础入学后跟不上课程,恐怕会“一步差、步步差”,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有家长将目光投向所谓的幼小衔接课程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忧虑的是,未来幼小衔接的辅导课程都被禁了,自己孩子该怎么办?

想要排除这些家长的忧虑,首先要正确定义什么是幼小衔接。网络上流传着一份《幼升小普娃牛娃配置表》,按照孩子掌握的各项学科掌握的知识多少,把孩子粗暴地划分为普娃、牛娃和超牛娃。按照幼儿园正常教学,儿童毕业时显然不可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量,显然是要“归功”于所谓的幼小衔接课程。诚然,这些过早进行大量知识学习的孩子,在小学入学时会“牛”上一时,但长期来看这却是揠苗助长的行为。

为什么要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不上幼小衔接)(2)

众多研究表明,玩耍型幼儿园儿童的成绩在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要明显高于那些知识教学型幼儿园出来的儿童。而儿童在幼儿园阶段过于重视知识学习,而忽略游戏玩耍,也会在交友和情感发展方面表现出劣势。纵然“牛娃”在升入小学时成绩上独占鳌头,其优势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被慢慢抹平,而其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劣势,却会逐渐放大,后患无穷。

从此来看,严禁这种填鸭式知识教育的“幼小衔接”课程,并不是要孩子真正“零基础入学”,而是要家长将幼小衔接的重心,放在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过渡,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尤其是同伴冲突的解决能力,在行为方面,包括遵守社会的基本生活规则,一些生活的技能、技巧的掌握,如此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起跑线”上顺利起跑。

作者:泊南

来源: 江苏新闻广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