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1史泰龙有多强(史泰龙敢死队系列)

敢死队1史泰龙有多强(史泰龙敢死队系列)(1)

《敢死队》系列点评:气势汹汹大背景下的小理由

一个文化产品的诞生,能够联动带来相应的同类产品的关注度。即如我言,看过《速度与激情》,引动了对好莱坞动作片的兴趣,欲罢不能,《敢死队》系列即为其中之一。看过之后,随手作一点笔记,以作备忘。

第一集:是非不重要,爱才是真的

估计史泰龙要拍电影了,拉一帮人,坐下来商量:先决定这一次放在哪里打斗?

一般好莱坞电影喜欢在家门口干事,眼睛稍微向南边看一下,就能看到几个很不顺眼的所谓独裁政权,多少年好莱坞对这些国家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定位:这些国家贫穷,原因是这些国家独裁政权,压制民主,还冷不丁地搞一些毒品买卖,美国人的毒品,都是这些国家走私进来的,无论是于国还是于私,好莱坞电影把这些拉美的强权国家作为假想敌人,都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

还有一个好处是省钱吧,毕竟不要越洋千里,或度过太平洋到对面的那个亚洲国家去,也不需要跨过大西洋到欧洲某国去大开杀戒,至于到俄罗斯拍片,当然也是自冷战以来就有的传统,但毕竟俄罗斯还是一个难啃的骨头,不到非必要时,还是尽量少去。这样,南美国家还是最佳选择。

于是,史泰龙就将这个系列的开篇放在南美的一个小岛国上。

但是,史泰龙知道,南美的那些国家,毕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这些人,如果搞一些恐怖活动,还能演绎着几个群弹乱飞的盛景(像《虎胆龙威》第二集里的恐怖分子营救南美的将军,其实本部影片的设置,与这个电影里的构思很是雷同。那个将军接受美国援助,却从事贩毒生意,最终尾大不掉,美国不得不出手将其绳之以法),但这次电影确定到这个南美国家去大干一场,明显地缺乏势均力敌的对手,如果电影想表现的是一群美国硬汉,就是跑到弹丸之地的南美岛国去胡天胡地,也未免太显出自己的假充大头虾了吧?明显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难以衬托出敢死队队员的英雄壮举。

就像本片中开始出现的索马里对付海盗的那一段开场戏,虽然敢死队员最终一举包饺子般的灭掉了那帮漫画式的海盗队员,但终归是大炮打蚊子,称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英雄行为,没有一个人把消灭几个海盗,就作为自己的丰功伟绩的。所以,这个片段,只能作为电影里的引子,聊以说明,本片还是紧跟世界风云形势的,随时反映英雄好汉们,并不是漠视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从影片里的交待来看,他们曾经也出没过塞尔维亚这一个第一世界大战发生地的世界热点问题,但不管怎么,打几个雕虫小“匪”实在称不上有什么炫耀的。

所以,史泰龙很快意识到,必须给南美那个岛国安排一个美国中情局的幕后黑手,这样,影片里的硬汉,对付的就是一帮与自己有着势均力敌的对手了。这样影片里的打斗才能有着充分的理由,充足的火力,充溢的底气。

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总是会给他的电影里安置一个前退休的中情局人员异化出来的恐怖分子的原因,因为好莱坞电影知道它是天下无敌的啊,除非炮制出一个外星人可以让美国人重创之外,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值得一觑的对手。所以,它的很多电影中,都设置出一个变异的特种兵,来作为自己的对手,这样好莱坞的特技与身手才能制造出肾上腺素漫卷四溢的效果。最近的《速度与激情7》里的反派角色,也是一个英国特种兵,所以电影干起来才能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本片正是这样设计的。而事实上美国人正是不断地自己制造对手。影片里,首先招聘敢死队的布鲁斯扮演的“教堂”先生,与反派芒罗,原来都是中情局的,按影片里的设置,中情局在忙里偷闲之余,还从事一点毒品买卖,后来,“芒罗”先生财迷心窍,背叛了情报局,并与南美将军结成了同伙,在影片里他在这个岛国种植毒品,从而控制了毒品生意,使中情局损失巨大,但“中情局不敢让海豹突击队或特种部队去收拾自己人,”所以雇佣“敢死队”去杀这个将军,然后重掌毒品生意,事成之后,再把“敢死队”干掉。

这个芒罗的美国人,在南美岛国那里培养军队,反过来使将军成为了傀儡,于是,“敢死队”一行来到岛国,杀的是岛国土著军队,但实际上,都是美国军队建制的对手,所以电影打起来可以名正言顺地火爆激烈了。

影片里的将军不甘心成为美国前中情局官员的傀儡,决心反叛,但军政大权都被美国前中情局官员掌握,所以最后“敢死队”消灭的对象,就是美国前中情局官员。

所以,影片里的故事核心,就是现任的中情局雇佣“敢死队”去灭掉前任中情局人员。

南美岛国的那些土著兵,不过是替死鬼。所以他们在影片里大多没有什么脸面,完全是路人甲的角色,而这些兵们,一有空闲,还会抽空向女人发泄一点性欲。

这种美国政府不好意思亲自出面干的事,总会找一个自告奋勇的团队去完成。最近的《速度与激情7》也是沿用了这个创意。飙车帮被政府收编,抢了间谍的饭碗。

影片的这个核心脉络,恰恰是史泰龙当年的《第一滴血》的主题,前任的特种兵,遭到现代的特种兵围剿,引发了一场对垒。

本片的脉络是清晰的,也是简单到一无所有的程度,但基本让影片的故事有了落脚点,于是就开始了本片的弱智的剧情。首先,史泰龙扮演的巴尼与搭档克里斯莫斯一起到岛国试探一下,与当地一个女接头上相逢,然后准备勘察小岛之际,却因为遇上了一群兵,不由分说,干了起来,之后,完身而退。这个侦察有否必要?从战略意义上讲,毫无必要,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接触到什么核心秘密,但从情节上来看,却很有必要,因为敢死队队员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女人,并且使史泰龙扮演的角色情感萌动,而正是这份情,才是第二次杀入岛国的动力。

一场为中情局卖命的行动,最后发生了转化,成为为自己的那份情而去打斗的冒险之旅。

这样一转换,倒是拯救了整个电影急速向烂片急跌的趋势。

这是因为电影里整个逻辑都是说不过去的。你为什么要冒险,先期去硬闯那个岛国,不是送死吗?而且那个女接头人还是将军的女儿,可以说是岛上的名流,居然还镇压不住将军手下的士兵,带着两个外国人逛逛岛国,就引发了刀枪见面,未免显得太不合逻辑了,也太硬对硬了吧。“敢死队”队员后来明白,中情局不过是利用他们,用过他们,就会将他们像走狗一样烹掉了,所以,第二次去岛国就没有理由了,犯不着为没钱还捎带着性命的一项任务铤而走险啊。但是,电影的理由来了,就是为了那个女人。

巴尼爱上了那个女人。本来,这个女人是同伴克里斯莫斯爱上的,第一次上岛的时候,克里斯莫斯正处于女友被人搞走的情殇之中,所以,迫切用新欢代替旧爱,但巴尼尖锐地指出“她不适合你”,而没有想到的是,巴尼却被这个女人迷住了,所以最后“敢死队”一行上岛的时候,就不是为情报局工作了,也不是为正义而出更了,而完全是为了一个女人。

中情局前官员正在这个岛国迫害将军的女儿,而理由居然是问明上岛一探的“敢死队”队员究竟是什么人。将军女儿犹如地下党一样坚贞不屈,不吐一言,甚至她的父亲都无法拯救她,反而丧身在前中情局官员一枪之下,这时,电影凸显了“敢死队”队员才是拯救她的唯一力量,“敢死队”来的恰到好处,理由充分,大快人心,整个电影就在这里巧妙地回避了任务的是与非,只有情与爱。为了情,为所欲为,大开杀戒,这个理由足以说服观众了,也让电影义气十足了。

试想一下,如果岛国没有碰到那个当地女人,敢死队会出山第二次吗?

可见电影的逻辑是如何的剑走偏锋,甚至可能稍稍歪斜一下,后半截的情节,就会宣告流产。

从整个电影的打斗场面来看,也只能算是集中于传统的枪林弹雨。考虑到情节的薄弱,电影又在两次上岛的激战之外,添了一场美国本土由另一个队员根纳被前中情局官员收卖之后的追杀场面。整体来讲,电影里没有移步换影的情节连缀点,只是满足于打打打。当然,电影还有一点内涵的原因,恰恰是那个滥熟的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的存在,恰恰为人物的打杀场面增添了几分柔情,另一个角色克里斯莫斯沉湎于爱情的失而复得导致的情绪波动,也使电影里烙印上了较为深刻的情感烈度,这多少使这个电影里胶着着一股较为浓厚的人性的流波,使电影反而具有了几份触动人心的情感效应。

看起来是一个纯粹的枪战片,但里面的对人物的塑造,多少还是遵循了电影的艺术规律,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中国电影没有意识到的。如果比较一下最近的国产电影《战狼》,我们就可以看到,影片里的中方队员还是美国特种兵,都是一个模糊的影像,根本没有涉及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美国人,在电影里只是一闪而过,难分彼此,人物之间拉不开距离,同时,也没有他们的内心塑造,必然会使这些人物令人生厌,产生隔阂。还有,国产电影根本不会在战斗中,表现出每一个人的不同点,不会通过对话与目光,来表现出人物的细腻反应。像《敢死队》这样的纯粹的打斗的影片,在本片中还是塑造了几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个性特长与价值体系,通过人物见面的调侃与对话,还是得到了充足的表现。像《战狼》里面的战斗场面,没有什么人物之间的互动,完全是一个远镜头下的跳动的身影,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人。对照《敢死队》里的战斗场面中不断地瞄准每一个人物在细节中的反应与举措,我们可以学到动作片如何展现出人物个性的技巧,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电影至少能达到好莱坞电影里末流电影都能吸引人的效果。有时候,我们的国产电影连好莱坞的大路货水准没有达到。

第二集:目的不重要,复仇才是真的

本片拍摄于2012年。

第二集的故事情节,继续弱智。

在评点第一集的时候,敝人曾说过,好莱坞电影喜欢瞄准的热点方向,一是拉美,二是前苏。

本系列完全按此流程而展开。

《速度与激情》系列,基本也没有逃脱掉这个规律。该系列第七集里,终于抑制不住地把前苏联的国家纳入到电影的打斗背景中了。蹂躏一下前苏联,是好莱坞电影的潜在的冲动。在这之前,对拉美进行一番抹黑与妖魔,也是最顺手牵羊、借坡卸驴、顺竿爬蛇的事。

第一集,表现的是美国特种兵到拉美一决雌雄,本集中,则到前苏联的周边地区大展神威,捎带着把中国也夹带进去。

实在不明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与苏联有什么关系。

但本片的主题,还是与史泰龙的电影传承是一样的,就是它的最终对手,还是一个美国人。

本片中由尚格云顿扮演的美国人维莱恩成了敌对势力的头子,但电影对于他为什么会统领地方黑帮势力,却未加交待,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第一集里的美国人尚能知道他是出于操纵拉美国家毒品流程而在幕后气指颐使,本片中只能比照一下,他是为了获得前苏联的核武器原料而收买了当地的黑帮,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这一情节,与拍摄于2013年的《虎胆龙威》第五部的内容是何其一致。里面述说的也是反派力量,是来到今日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里,取出前苏联的核原料。

两部电影都在暗示着,前苏联是核原料扩散的一个重要的源头,前苏联瓦解了,核原料四处扩散,是今日世界动荡的源头。

这一指控,又巧妙地把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的习惯性思维给运用上了,

苏联灭了,但它的原罪未灭。前苏联是当今世界的万恶之源。

这是电影的大框架。是好莱坞的既定思维,万变不离其宗。

但是搞不明白,中国怎么会卷进去的。

影片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的两段论风格,第一场惊险战,是一个序幕,就像三言两拍“说书人”开头那篇吊胃口的前传一样。电影的第一段故事,发生在尼泊尔。在这里,地方武装劫持了中国富翁,中国政府无能为力,只委派了李连杰代表着中国面孔,在敢死队的队伍里帮闲。

当时看第一集,就奇怪为什么要把李连杰安插进去。

其实想到,李连杰的用处,是为第二集的中国元素打伏笔的。

李连杰在第一集里的用处,就是用来说明中国人是苦大仇深的。里面的黑人兄弟,说话谈吐,也是笑话连篇,没心没肺地开心乐观,倒是来自中国的李连杰,苦妈妈纠着一个脸,一副欠人家八百块钱似的,一出口,就是钱钱钱,要养活家庭什么的。这样的中国人设计,还是沿袭了美国人印象中的中国人一穷二白的传统模式,凡是中东人,一定是一个愚蠢的富翁,表现中国人,一定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赤贫小子。当年李连杰在《中南海保镖》里,日子过的就很清苦,其实这都是国际上中国的通行标签。虽然当今世界,中国富翁到世界各地游荡,但传统的力量还是强大的,不妨在本片里继续余毒四溢。

中国政府对身边的国家的劫持中国人不闻不问,倒是美国大兵,充当了世界警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边境,完成了中国人未能完成的解救中国富翁的使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比照一下《纪念白求恩》,我们知道这叫国际主义精神啊。

美国电影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塑造着这个国家自命不凡的精神与梦想。

美国特种兵大开杀戒,弹丸之地的尼泊尔,几乎成了越战中被美国特种兵蹂躏的热带丛林。各种枪械,轮番出场,杀人如麻,血可飘橹,然后乘上飞机,扬长而去,美国人如入无人之境,神出鬼没,神勇无敌,看得人下巴骨都要掉下来了。

这正是鲁迅当年批判美国电影所说的那样,“大约不外乎一个英国人,为着祖国,征服了印度的残酷的酋长,或者一个美国人,到亚非利加去,发了大财,和绝世的美人结婚之类罢。”

本片完全合乎鲁迅先生所揭示的这个逻辑,可见美国电影几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到令人惊咋的程度。

然后这个中国富翁,被李连杰到中国的领空上用降落伞携带着,送归中国了。

不明白的是,这个美国飞机,是怎么弄到中国来的?而且电影台词里还说已经到达了河北了。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任何国家都是没有领空领海观念的,美国的飞行器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各个国家的天与地上游逛一番。在第一集里,电影好歹还知道到那个拉美海岛上去办一个什么签证,现在来到中国倒好,飞机可以畅通无阻地飞行在中国的大地之上。

看到这里,我真担心中国的导弹会把飞机击落下来。

好在电影也知道,这样的大概没有经中国批准的飞机,是不会获准在中国降落的,所以,它只能盘旋在天上,把拯救的中国富翁从空中扔下去,美国人做了一件好事,没想到却好汉不留名,把人质归还中国了,连中国的机场都不降落一下,这种精神,真是国际主义精神的大放光彩呢。

总之,第一段动作戏,令人看得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部分,就是队员们开始新的征程了。这里同样与中国有着一点关系,而正是这么一点关联,令人无论如何想不通。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攻击前苏联未能控制核扩散。它的关键点,是前苏联在一座废弃的矿山里,藏有50吨武器级的钚。冷战后,矿山废弃了,但核武器仍然在那里。现在,一架中国的飞机,带着这个矿山的地图,在经过阿尔巴尼亚的噶扎克地区时,被人击落,机上的那份地图可能落到坏人手里。敢死队的使命是:“你要赶在其他人之前,把那份地图给我带回来。”——拿腔作调的“教堂先生”再次出面吩咐史泰龙。

但令人不解的是,前苏联的那份矿山图,怎么会在中国飞机里?中国飞机欲把这个图送到哪里去?是从国外带回来还是送出去?

隐隐约约之前,好像中国也参与到对这个核秘图的追逐之中。

难道说中国成了转手前苏联核武器的中转站?

这个逻辑无论如何搞不明白。

“教堂先生”为此明正言顺地把一个中国女人派送到史泰龙团队里来了,只有她才能解开核图箱的密码。由此看来,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也是合作的,想象中,会不会是中国人与阿尔巴尼亚的特殊关系,使中国人在阿尔巴尼亚得到了前苏联的秘密,然后准备送往国内,遭到袭击?

但是,这张核图真的那么重要吗?电影里接下来的情节,可以看出,地方武装势力,一直在开掘那座矿山,矿里面藏的核武器,其实谅也不至于多么难以发现的吧,非要等到那张图之后,才能找到吗?而电影恰恰是这样设置情节的。地方武装得到了那张图后,立刻在矿山里找到了核目标。

史泰龙团队一行到了阿尔巴尼亚山区,在中国女人的配合下,很快得到了那个箱子,以及箱子里的那个图。按理说,地方武装早就该得到这个箱子了,但为什么动作如此之慢?

恰恰是在史泰龙的团队到了之后,地方武装出现了,抢走了秘图。

其实这时候,史泰龙已经失败了,失败就失败,回来就是。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必要再去大干一场了。但电影在这时悄然地设置了一个情节,就是让队员中的一个年轻小伙子被地方武装给杀死了。

这还了得?第一集里,史泰龙本来与拉美岛国井水不犯河水,就是因为他心念一个女人,才再次回去冒险,这一次同样如此,本来任务失败走人就是,但是因为一个队员被杀,所以,团队要复仇。

电影的主题,在这时已经转变成一个复仇的主题,而不是所谓行使控制核武器扩散的正义的斗争。电影把一个政治问题,转化为一个道德问题,一个情感问题,复杂的政治问题简单化,运用了世界通用的情感与道德体系的共守的理念,完成了电影叙事逻辑的合理性。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史泰龙面对的是一帮名叫桑族的地下武装。这些人语言介于乌克兰语与保加利亚语之间。电影是在保加利亚拍的,这些地方都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在前苏崩溃之后,这里成了混乱的地方军阀控制的世界。从影片里看到,割据势力任意捉捕村里的青年人,遗留下来的妇女不得不拿枪自卫,当美国人从天而降的时候,犹如救星降临,为当地民众除害。美国人就这样巧妙地把自己塑造成世界的大救星,解救人民与水火及倒悬之中。只是美国人忘记了,恰恰是他们笑看着庞大的前苏帝国崩溃了。

史泰龙的团队的杀敌任务便非常明确了,他们驾驶着飞机,撞入山洞中,发现敌方已经将核原料带走,于是,便追到机场,一场打斗,按部就班结束。

机场一战,同样我们看不到当地政府的存在,这就是美国人想象的世界。

在这里,施瓦辛格犹如木乃伊归来一般地僵硬着一个老态龙钟的身躯,依然青壮有力地杀人如麻。“教堂”先生竟然也能身手不凡,把一场在异国的杀戮成了一场快刀斩乱麻的视觉快感。可见,美国的势力,随时活跃在世界各地,一旦有大事发生,他们便不约而同,联手出击,想想真是蛮烦的。

本片中的惊险镜头有:开始部分,用摩托车快速开出,冲上天空,撞上直升机;最后段落,史泰龙开着飞机,朝矿洞里撞去,机翼散架,但机身尚在,成功迫降。这几乎是史泰龙影片的共性的蛮横身段,一到动手,都是霸王硬上弓地强行上阵,撞到南墙也无所畏惧,但电影总是神话般地改写了美国人的神勇。

中国女人的存在,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可以看出,史泰龙是想把这个女人留给自己的,按鲁迅先生揭露的美国电影套路,美国人在收获胜利的同时,还要收获异帮女人的,中国女人晚上的时候,曾经到史泰龙的独栖处,但史泰龙思念亡友,把她给赶了回去。最后,女人还是向史泰龙暗示:“如果你希望我留下,我就留下,……我会给你带来好运。”但,史泰龙还算文明,没有把中国女人收罗帐下。

本片相对于上一部,在镜头上的叙事要清晰一点,可能是第一部初来乍到,一时让人看得云山雾罩,第二部有了前面的铺垫,线索要清晰许多,所以镜头明白流畅。只是这依然无法改变电影里的莫名其妙叙事逻辑。

第三集:老将出马,一个抵两

本片继续沿袭了电影前二集的设定,终极BOSS一定是一个美国人,就是本片中的梅尔吉布斯扮演的美国军火商斯通班克斯。

从他与史泰龙之间的对话来看,他也是创立敢死队的先驱,只不过,后来在一场任务中发生了分歧,他把这个罪过加在了史泰龙的头上,大致是在执行任务时,他被人收卖,出卖队员,发生了火并,把队员都害死了。

所以,史泰龙对他恨之入骨,非要寝皮食肉。

他也许是对史泰龙心中有愧,所以在序幕戏里,他已经将瞄准镜对准了史泰龙,但还是将枪口移开。

这也是电影里他对那个口若悬河的西班牙人加戈在克罗地亚执行任务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关心的原因,因为史泰龙过去的经历深受同伴背叛之苦恼,所以他屡次刨根问底,当加戈说明自己他在看守人质的时候,遭遇围困,同伴被打死,而自己幸免于难,以此证明自己并没有被团队开除,才使得史泰龙放下心来。

内讧是一个团队的最可怕的病症。所以,在最后一场戏里,史泰龙在新老队友发生内讧的时候,讲了一番励志的话:“我们要团结在一起,必须成为一个团队。”

本片在开场战中,敢死队的团队在索马里首都执行一项任务,目的是把对手绑架回来,这时才发现真正的幕后人,正是当年的自己的同伴。

这场搏斗以史泰龙失败告终,自已的一个队友受伤。

这样,电影的主题很快发生了转换,不再是消灭什么倒卖军火的贩子,而是为了兄弟们报仇。

这几乎是前两集的共性的主题。先是执行任务,然后在任务行使的过程中,发生同伴伤亡,于是下面的任务,便没有什么政治意义,而完全是一场道德意义上的报仇。

这个报仇,才是打动观众的地方,群众是不问政治的,只要情感。电影要让它的杀戮富有理由,就必须在情感上寻找借口,好莱坞就这样偷梁换柱,找到它自己的说服观众的情节,这样才会让观众傻傻地为电影去爱,去恨。

定了这样的报仇计划,电影就可以根据反派主角的所处位置,任意地编排战斗地域了。

电影里,我们看到,故事发生地,基本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首先,军火商出现在莫斯科,买了一幅拙劣的油画,看样子是为军火倒卖在洗钱。然后他到了罗马尼亚,在这里直接与军火商进行起核武器的交易。第三个地点,是在阿富汗。这里过去是前苏联的战场,现在美国人终于借着光明正大的理由,在这里开始杀戮起阿富汗的士兵了。

罗马尼亚与阿富汗是本片的两个故事发生场地,这两个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导致了敢死团队采取的策略不同。但电影看来对袭仿的其它片种的高科技侵入手段,并不熟悉,也不习惯,史泰龙电影里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一刀见血的简单性杀戮,太多的技术含量会把自己的搞晕的。

罗马尼亚毕竟故事发生地在首都,有一个气派豪华的高层建筑,对手在这里进行武器交易,敢死团队采取的办法,还是老一套,霸王硬上弓,直接冲杀见去,见一个杀一个,弯刀砍瓢,刀刀见血。

在进去之前,电影不知怎么的想用一套谍战片经常玩的套路,也装模作样地设计了一个高科技的方案,只是史泰龙临到现场才听手下述说这一套高科技方案:先侵入安全服务器,绕过激光动态探测器和生物识别感应器,然后替换闭路电视系统里的监视视频。“

这一套手段是《谍中碟》里搞的玩艺,史泰龙听手下一说,简直如天方夜谭,但众队员都一致举赞,他也不得不假充大头虾,默认了这个高科技侵入的方案。

但是,电影煞有介事地介绍了这一套手腕,然而到了实际进入时,又恢复到史泰龙惯用的强攻硬打的手段了,只见突击队员,直接从屋顶上放绳子下行,冲进厅里,便是大开杀戒,根本不需要遮遮掩掩,那一番高科技的显摆,只是装装门面,显得自己气质高大上的幌子而已。

这一段简单的战斗,把军火商给抓住了,但是半路上,军火商的队友开着直升机来助力了,于是只有史泰龙跳水逃跑,其它成员全部活抓。这一段直升机攻击汽车的场面,做的非常简单,与《速度与激情》系列飞行器攻击汽车相比,完全是小儿科,由此看来,史泰龙最熟悉的还是地面作战。

史泰龙决定单枪匹马的复仇。本集中,史泰龙的确显示出英雄暮年老气横秋的特征,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旧有团队,动作缓慢,跟不上形势要求了,所以在之前他开除了他的旧队友,而招摹了一帮新血液,可是这帮新队友,也敌不过对手的强劲的火力,全部就擒。其实老队友也不会比新队友好到哪里去。

所以本集影片里给人一种无奈的人老珠黄的感伤。当老队友在史泰龙带着新兵出发时,一个个落寞无比,等到史泰龙成了孤家寡人的时候,电影里的感人一幕出现了:老队友不计前嫌,关键时候,重新归队助战,这就是团队精神。

所以这个电影看起来是打打杀杀,但它里面还有着人性的内容,这才是这个电影的精神支柱。

不要以为这种人性的东西很容易塞入,你看看中国电影那些打杀电影顾前不顾后,让人生厌,就是因为里面的人物,缺乏人性的光彩,令他们的所谓壮举从人的心理上就接受不了。

电影的逻辑线的好处就是不要判断,反正他们都是雇佣兵,中情局告诉你敌人在哪里,直接去就行了。

中情局代替前两集“教堂”先生的是一位新面孔的老人,他直接告诉敢死队,敌人把人质扣在阿富汗某一栋大楼里。电影最后就变成了一场阿富汗杀戮,除了最后杀死的那个美国军火商外,死的全是阿富汗蚁兵。

这与第一集里的拉美小兵、第二集里的东欧游勇,都是一样的。美国人不同的力量,在世界各地延伸,然后动用当地人的生命为他效力,死伤的也是这些无辜的没有头脑的木瓜脑袋。

这场打斗,可看点如下:1、摩托车疾驶,冲上高楼,凭惯性飞身而出,抓住建筑上的框框,攀上高楼。2、坦克攻击大楼,但里面的敢死队英雄安然无恙。3、直升机展现越战的豪放杀戮。4、大楼定时爆炸装置,竟然可以用信号予以阻止,但有时间限制,好莱坞电影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轻松祭出。5最后大楼倒塌,史泰龙在杀死军火商之后,飞身追机,吊在机下的一根绳子上,安然脱险。

本集中的李连杰被施瓦辛格搜罗进去,在最后一战中,出来助战,只是他有必要那么皱着一个脸,穷凶极恶地杀他的亚洲同胞吗?一钱如命的角色,被加戈抢去,成了影片里的话痨。新招的花拳绣腿功夫突出的女队员,也似乎对史泰龙有了一点好感,但史很有自知之明,当那个女队员暗示说:如果你年轻三十岁,史泰龙接口道:我会怕你的。

其实怕的是现在,三十年前他正当如狼似虎,这样的女人投入虎口,正是正中下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