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

尽管在加拿大已经了生活几十年,68岁的杜与宁依旧会在早上沏一杯铁观音,这是四五十年前在柬埔寨的家中便养成的习惯。

杜与宁的双亲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洲头乡的人,随其祖父南下泰国打工,后来举家搬到柬埔寨经商。上世纪70年代,杜家人在“红色高棉大屠杀”的逃亡中失散了,杜与宁开始了自己漂泊异乡的生活。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1)

杜与宁的老家洲头乡

啼哭、恐吓、吵嚷、炮声

杜与宁的父母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生育了5个孩子,他们从小被送入当地的华文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出于潮汕人埋在骨子里的“不忘本”情怀,父母要求孩子在家里一定要讲潮州话,不然就要被“叩头”。

1970年柬埔寨政府实施排华政策,杜与宁的华文学习生涯被迫中止。往日大街上中柬混写的门牌也逐渐被撤下。为了继续求学,杜与宁转入了柬埔寨普通学校。

1975年4月17日的黄昏时分,“咚、咚、咚......”拍门声力道不大,却急促得令人心烦。杜与宁起身打开门,只见一个小孩手拿步枪,向其吼道:“美国人的轰炸快来了,快点走!”说着便拿枪将她往外赶。马路被人群堵得水泄不通——逃难的人手里拖拽着包裹、身后背着孩子,形色慌张地向北边前进,空洞的眼中只剩下“活命”的念头。婴儿的啼哭、童军凶残的恐吓、人群喧闹的吵嚷、远处时不时传来的炮声,都在向杜与宁发出警告。

杜与宁全家人抓起行李,开始了逃难之旅。“当时不愿搬离或者稍有迟疑的居民,都被杀了。”杜与宁还来不及震惊,便在人群的推搡下向前走去。

“我们平常都不舍得穿鞋子,只有到沙子路才会穿,白天太阳晒得沙子烫脚。”一家人向西哈努克港走去,那里有中国老乡,有去往别的地方船,有新生活的向往——这是杜家一行人支撑下来的希望。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2)

杜与宁和兄弟姐妹的童年照(摄于柬埔寨)

一钱金,十杯米

一次,杜与宁离开逃难队伍,寻找柴火煮饭,返程时遭遇“红色高棉”的逮捕。好不容易脱身逃回家人休憩地点时,却发现那里早已空无一人。“或许家人也遇到了那些人,被迫前进了吧。”

幸运的是,在与家人失散后,杜与宁遇到了同为潮汕华人的男友。两人来到西港后,却得知西港的船全部停运,于是决定经陆路离开柬埔寨,逃往越南。

杜与宁记得,一路上饿殍浮地,一片狼藉。她和男友又累又渴,拖着身子来到水边,弯下腰,贪婪地喝了起来。不知是饿昏了,还是累极了,喝完水的两人躺在原地沉沉地睡了过去。第二天醒来,两人身边竟然多出一个人。杜与宁轻轻戳了戳那个人,发现他已经死了。

逃难途中,食物严重短缺,难民们不得不用“一钱金换十杯米”的标准,向当地农民换取食物,有时甚至还被迫充当免费劳动力。

抵达柬埔寨和越南的边境后,如何应付把守的士兵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情急之下,杜与宁拉住一位非华裔的老太太,用高棉语恳求她:“婆婆,我们混在你们一家里,一起过去可以吗?”老太太惊到向后退一步,“可是你不懂越南话,被抓到了我们全家怎么办?”“没关系,我可以装哑巴。”

最终,杜与宁直到安全通过边境关卡百米开外,她还是不敢相信自己活着离开了柬埔寨。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3)

杜与宁与家人(摄于柬埔寨)

“去找找亲人吧”

在越南,杜与宁与男友遇到了父亲的友人。友人给了他们一些钱,并建议:“去找找亲人吧,胡志明市那里有很多柬埔寨过去的人。”

杜与宁和男友商议后,决定让男友先前往胡志明市打探情况。不久,杜与宁也赶到胡志明市,在这里一边给人家当佣人,一边打听家人的消息,可是始终没有任何线索。

1987年,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杜与宁与男友远赴加拿大。在加拿大,杜与宁当过收银员、卖过咖啡......跌跌撞撞地过了几十年。在异国他乡的岁月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失散的亲人,从柬埔寨带出来的老照片已经泛黄,而故人却不曾再来。

2022年3月,年过六旬的杜与宁了解到“头条寻人·华人寻根”公益项目。她联系上了工作人员,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希望借助中国互联网的力量,先找到中国汕头老家的亲人,再进一步向老家人打听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下落。

3月9日,“头条寻人”为杜与宁发布了寻亲文章《“红色高棉大屠杀”幸存华侨,广东汕头寻亲:当年被枪顶着脑袋,全家人逃难中走散》,并运用精准的互联网地理推送技术,将文章推送到她的老家澄海洲头杜东方红地区,向当地网友征询线索。

与此同时,与“头条寻人”有合作关系的“梦归潮汕”寻亲公益团体,在得知杜与宁的故事后,也加入到了寻亲的队伍中,利用地缘优势帮忙在汕头进行走访。

皇天不负苦心人,3月17日,在社会各方爱心力量的不懈努力之下,“头条寻人”成功与杜与宁的老家堂弟杜文槐联系上了。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4)

杜与宁的中国堂弟杜文槐

“起码我不是游子了”

杜文槐今年68岁,比杜与宁小一岁,他曾是村委会主任,前年退休后因为闲不住,平时帮着整理族谱、联系宗亲。

据杜文槐介绍,家族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澄海的,村子如今已经更名为“立德村”。老家至今还保留着杜与宁大伯从海外寄回来的照片,杜与宁的祖母和姑姑住过的老房子也被保护得很好。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5)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6)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7)

杜文槐珍藏的海外亲人相片

过去国内外交流不方便,杜与宁一家遭遇变故后,老家也和海外失去了联系。得知堂姐寻根,杜文槐很是惊喜,但他也表示目前暂未有海外其他兄弟姐妹的下落。

“即使没有找到柬埔寨的家人,但找到老家亲人我也很开心,起码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游子了。”杜与宁现在每天坚持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尤其是这一次和中国老家的堂弟联系上后,她期待疫情结束后,亲自回老家看一看。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8)

杜与宁与堂弟通上了电话

这是头条寻人成立华人寻根项目以来,成功找到的第38个案例,同时也是头条寻人与志愿者合作后,联手帮助找到的第1084个案例。头条寻人华人寻根是一项面向海内外华人的免费公益项目,与马来西亚《中国报》、观火新闻网作为媒体合作方一同发布。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华人华侨,想要寻找中国亲人,也可以通过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抖音(名称:抖音寻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头条寻人)、微博(@头条寻人)联系我们。

红色高棉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