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

#影视杂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两部国产战争题材电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部,就是1984年上映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第二部就是于1986年4月上映的抗日战争影片《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2)

这部以描写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台儿庄会战为主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向国人展示了一副惨烈而真实的历史画卷,影片最后“血肉长城”的悲壮一幕必将成为中华民族面对外敌侵略决不屈服的精神图腾。

不但如此,它还有更多政治上的意义。

蒋经国很动情:海峡两岸关系解冻

1986年4月,作为第一部正面描写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侵略的电影《血战台儿庄》首先在香港公映,这也是我方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蒋先生的正面形象。

当这部“一反常态”的电影公映后,立刻轰动了整个香港。时任台湾在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先生观影以后,马上用无比激动的语气给台湾的蒋经国打了一个电话:

“我刚看了对岸播放的一个抗日影片,讲的是我们抗日打胜仗的故事,里面还有先总统(指蒋)的形象,这次跟他们以前影片中的形象可大不一样……”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3)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4)

谢忠侯先生口中的正面形象,就是指上图给王铭章师长开追悼会时的表现。

正当蒋先生号召现场的高级将领向王师长学习的时候,天空中传来日军轰炸机飞过的轰鸣声,侍卫立刻上前保护他,结果被他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慌什么?我们身为军人,都要以王师长为榜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据导演杨光远介绍,这个剧情不是美化蒋先生,而是根据历史资料真实还原。就是这么一个镜头,与以往影视作品中的蒋先生形象大相径庭。

蒋经国听完谢忠侯的介绍,马上以兴奋的语气称,“我想尽快看到它。”

于是,谢忠侯赶紧求助我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最终经胡耀邦的亲自批示,才将《血战台儿庄》的录像带交到了谢忠侯的手里。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5)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6)

当宋美龄、蒋经国带领国民党全体中常委委员看完影片以后,蒋经国在现场就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因为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第一次让他父亲和国民党军在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了一抹光彩。

他当场表示,“这个影片没有抹黑我父亲,因为这里面承认我父亲带领国军在抗日。看来,对方的政策(对台)在调整,我们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三个月以后,蒋经国决定同意国民党老兵到大陆探亲,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37年后终于拥抱在一起,从而揭开了两岸关系逐步向好的新篇章。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分管统战工作的程思远先生曾激动地表示,“统战工作好几年,也抵不上一部电影的作用啊!

程思远先生曾担任李宗仁将军的秘书,他在促成李将军回国方面功不可没,于1965年陪同李宗仁将军回国定居,这也从政治上反映了我党的开阔胸襟和远见卓识。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7)

1965年7月20日,周总理到机场迎接李宗仁将军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8)

李宗仁将军和程思远先生

拍摄花絮:周总理定调

1965年7月20日,前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归来。

在这里,不得不叹服我党的政治感召力和向心力,所谓众望所归也不过如此了。

在接风宴上,周总理专门向分管国家电影局的领导安排,“我看李先生身上又两件事可以拍电影,一是今天落叶归根,另一个就是1938年领导的台儿庄大捷。”

由于接下来长达十年的“运动”,导致总理嘱托拍摄电影的事儿一拖再拖。

1984年,具有非凡意义和超强历史批判性的一部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在香港上映,充分表明思想大解放背景下的实事求是精神正在彰显。

于是,这部电影的拍摄迎来新的转机。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9)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0)

毛主席和李先生在天安门城楼

1982年3月,田军利和费林军合作撰写了剧本《血战台儿庄》,当年就刊登在《八一电影》杂志上,但这种“敏感”的电影题材在连续三年之间也无人问津。

1984年年底,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陈敦徳看到《血战台儿庄》剧本以后大受感动,他立刻将剧本送给了时任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杨少毅先生。

杨少毅先生看完剧本以后,立刻向各级表达了拍摄愿望,最终也得到了电影局领导的大力支持,还指示当时拍摄力量雄厚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要全力配合。

1985年3月,陈敦德先生代表广西电影制片厂来到北京,以当时的高价3000元买断了该剧本,并邀请两位作者继续担任电影的编剧,还专门从八一厂请来杨光远和翟俊杰两位先生担任导演。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1)

杨光远先生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2)

导演之一、剧中王铭章师长的扮演者翟俊杰先生

原来的剧本是以张自忠将军为主线,因为张将军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没有打过内战,在各个方面没有任何争议,因此以他为正面典型很容易通过审核。

但最终考虑到当年的“总理嘱托”,就决定把张将军换成李宗仁。

另外,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台儿庄会战也是整个第五战区打的,而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确实功不可没,这样做也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1985年年底,经过17次修改剧本,筹资180万元,最终确定以高度还原历史为总基调,时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迟浩田将军也派部队协助拍摄。

在广西、山东、河北三省以及台儿庄、徐州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时四个月的拍摄工作,缓缓拉开了帷幕。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3)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4)

电影最后长达四分钟的“血肉长城”镜头,是用700名战士高度还原的。当拍摄组的同志拍摄这一幕期间,曾两度泣不成声,不得不停下来平复情绪。

剧中只有两次出镜机会的王铭章师长,是由导演之一翟俊杰先生扮演,他自己设计的点烟、抽烟、自杀动作,没有一句痛斥日军的语言,自杀殉国前也没有高呼任何口号,但无比壮烈的一幕却催人泪下。

本来“血肉长城”这一幕,是要拍成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庆祝抗战胜利的,但杨光远先生认为,“结尾的悲壮和惨烈,比欢乐更加震撼人心。”

这部电影的服化道还原度很高,作为西北军的池峰城第31师所部,其标配就是大刀片、英式钢盔、身背军毯,而汤恩伯所部是嫡系部队,所以部队都是一水儿的徳械装备,下图士兵的钢盔就是徳式的。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5)

汤恩伯所部徳械装备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6)

池峰城所部,左侧士兵身后背的就是军毯

再就是战斗实力对比也很真实。如果说台儿庄战役达成了国军的战略目的,那么这种胜利也是惨胜、悲壮的胜利,因为台儿庄战役敌人被歼灭11000多人,而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敌人的三倍之多。

影片中也真实还原了这一点,在多个拼刺刀的镜头中,几乎都是一个日本兵可以刺倒好几个国军士兵,可见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比国军要强的多。

还有在武昌枪毙韩复榘,张自忠将军不计前嫌救援庞炳勋,池峰城师长决定破釜沉舟炸掉浮桥,李宗仁拿出十万大洋声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以及国军敢死队扔下大洋慷慨赴死的剧情都是真实的还原。

影响深远:让曾经的敌人叹服

我党的胸襟有多宽?从这部电影能层层过审的情况来看,我党的政治胸怀和包容度比天空还要高远,比大海还要广阔。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7)

李宗仁儿子李幼邻和妻女在一起

双方比较一下,高下立见。

1986年6月,就是《血战台儿庄》在香港公映后的2个月,李宗仁将军唯一的儿子李幼邻在美国获悉这部电影的消息后,立刻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他要干什么?他想看看已经离世17年的父亲李宗仁,在国内电影上是什么形象,因为国民党在拍摄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刻意回避李将军对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

经过电影局的领导批准,又专门安排剧中李宗仁的扮演者绍宏来陪同,李幼邻才看到了这部让他梦寐以求的电影。

仅仅看了十几分钟,时年66岁的李幼邻先生就当场放声恸哭,过了一会儿,他止住悲痛,站起来紧紧握住邵宏来的手说,“太像了,太像了,谢谢!”

仔细看看下图,两人的外形还真像。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8)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19)

电影在全国公映之后两年,导演杨光远先生去加拿大访问期间,有个前国民党少将一边握着杨先生的手一边挑起大拇指说,“中国共产党用这样的胸怀来拍摄台儿庄大战,真的很了不起,了不起!”

网友们,如果你用心看了这部电影,就一定会在记住王铭章师长的同时,记住另外一个师长——池峰城。

事实上,国民革命军第31师师长池峰城才是固守台儿庄20天的大主角,他带领不足1万人的部队,曾在丢失台儿庄三分之二阵地的情况下请求退到运河南岸,这也是他人生中身经百战唯一一次请求撤出所固守阵地的情况。

因为,他8000人的部队仅剩1400人。

他也想给这支部队留个“种儿”,但请求撤退的愿望遭到长官孙连仲拒绝后,他又带领这支疲惫之师,先后数次组织敢死队并从日寇手里抢回了一半的阵地,为台儿庄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20)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21)

遗憾的是,池峰城将军在1949年起义后遭到构陷,于1955年死在狱中。当年这部电影公映时,池峰城将军刚刚平反三年。

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历史原因,当杨光远导演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池峰城将军的光辉形象搬上荧幕,让全国老百姓都铭记抗日民族英雄的壮举之时,池峰城将军的妻儿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还专门找到杨先生用磕头的方式表达敬意。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22)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23)

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下命令(血战台儿庄幕后)(24)

这一部有态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好电影,也拥有一个大大的格局。它足以让两岸同胞在民族大义面前血肉相连,也能让今天的人们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在如狼似虎的倭寇鬼子面前,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