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

尊敬的赵鹏主任,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淄博市陶琉轻纺产业发展中心、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服务中心,在淄博陶琉国艺馆琉璃馆四楼举办“艺海同心”博山琉璃艺社新年艺术展,展示了由“中国琉璃葡萄孙”孙凤军等10余位淄博代表性琉璃艺术大师共同组建的“博山琉璃艺社”创新精品100余件,涵盖吹制琉璃、灯工琉璃、内画鼻烟壶、套料雕刻琉璃、镌刻琉璃等五大类琉璃作品,并同时举办“淄博琉璃技艺传承创新研讨会”,这是寒冷冬天里的温暖时刻,能够有缘观赏这些琉璃艺术精品,参与琉璃艺术研讨,感到十分高兴,像沐浴在浩荡春风当中,对明天和未来充满向往,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关于琉璃文化的一些思考。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

琉璃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非常专业,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都在穷尽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可以帮助人们增加对琉璃的认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写作者,不具备详实的资源支持和专业院校的教育背景,仅仅凭着出生于中国琉璃发源地博山这样一个条件,就敢妄议琉璃文化,我希望这个分享成为自己一次温习、学习的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从中寻求我们的文化自信,坚定我们的使命初心,算是一次致敬经典,致敬琉璃艺术大师的有益切磋。

第一,琉璃的起源

第一种说法是火山爆发,岩浆里发现玻璃;

第二种说法是古人在冶铁过程中偶然发现了玻璃;

第三种说法是古人在青铜器铸造中发现了玻璃;

第四种说法是古埃及人制陶技艺衍生出玻璃产品;

第五种说法是中国的术士炼丹的时候发现了琉璃;

第六种说法是中东埃及人在干涸的湖底生火,苏达与沙粒中的硅化合,产生玻璃;

第七种说法,古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称,玻璃是腓尼基商人发现的:3000多年前,一艘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的腓尼基人商船,在贝鲁斯河沙滩上,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做饭。吃完饭收拾东西时,突然发现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船员们到船上仔细研究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

从历史中神秘消失的腓尼基人

第八种说法是女娲发明了琉璃。

这八种说法里,除了火山爆发是天然玻璃,我觉得有两种说法比较靠谱,在沙滩上生火做饭和烧制陶器。苏达是助熔剂,沙子基本成分是硅,在高温状态下,两者结合的产物自然是玻璃体。陶器的烧制远在青铜器和铁器之前,在烧制陶器过程中偶然发现玻璃体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事情,陶瓷古镇博山山头的民居,还保存有大量用古旧陶瓷匣钵砌成的院落墙体,那些匣钵上还残留着当时烧制陶器时流淌下来的玻璃体残痕。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3)

第二,琉璃属于世界文明,我们需要用更宽泛的视野、更宽广的心胸去认识琉璃

琉璃,是中国人对玻璃这一西方通用概念的称谓,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一种器物的认识,我们是感性的、艺术的、哲学的,西方是具体的、理性的、科学的,这是东西方科技发达程度不均衡以及文化思维的差异造成的。古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对琉璃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只能从外观上去定性,比如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而西方较早破译了玻璃的成分主体是二氧化硅。产地不同,从矿藏原料中摄取的化学成分也会不同,世界上就形成了以西方钠钙玻璃和中国铅钡琉璃为代表的两个玻璃体系。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两河”流域,意为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土地,属于今西亚地区)被认为是古代玻璃的重要发源地,该地区的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灿烂的玻璃文化。这些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与玻璃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岩石基本构成与硅酸盐玻璃的成分差不多,这些岩石如果在自然中遇到适当的条件就能形成玻璃。例如,由于地热形成熔融的岩浆,当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喷出地表并迅速冷凝成硬化石就会形成玻璃,这就是天然玻璃,天然玻璃是人类最早见到、使用的玻璃。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4)

 美索不达米亚内核成形容器 公元前1500年 高11.3cm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在前第二千纪中期(前1500年左右),他们开始用更先进的玻璃来模仿宝石。这一点,与中国琉璃的起源非常相似。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用琉璃砖装饰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用石头和植物灰制造玻璃,在烧制过程中根据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并掌握了加入铜的化合物得到蓝色玻璃;明矾、石膏、盐、苏打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常用的化工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是一处平原,没有天然屏障,几千年来多个外来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历经史前的欧贝德、早期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的碰撞、融合,后来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其中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是巴比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推向鼎盛。玻璃在古巴比伦文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

公元前1567—前1320年,古埃及也出现了玻璃器皿。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首先以玻璃材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期,他们以玻璃质的溶液(珐琅)在陶器及石制品上进行装饰。古代埃及人制造的精美玻璃制品反映了人类在成功掌握了制陶技术之后,又探索到新的工艺材料,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自然碱和烧木制灰法生产玻璃,是那个年代的基本方式。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5)

古埃及玻璃器皿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6)

 埃及嵌金银千花盘公元前 3 世纪 意大利出土

古罗马战败古埃及以后,把古埃及战俘放在威尼斯岛上专门做玻璃,玻璃制作技艺传到意大利,产生了威尼斯玻璃的鼎盛时期。公元1世纪,罗马遂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7)

古罗马玻璃制品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8)

融合镶嵌玻璃器皿 公元前1世纪 罗马帝国时期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9)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伊斯兰枫叶纹描金蓝琉璃盘

5到8世纪,中东地区取代罗马和欧洲玻璃制造的地位,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和开罗是9至14世纪中东地区玻璃制造中心。11世纪,德国发明了手工吹制法,把玻璃吹成筒状,得到成片的玻璃,是最早的平板玻璃。12、13世纪,威尼斯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中心,教堂里开始大量使用彩色平板玻璃,之后四个世纪,欧洲玻璃持续发展,18、19世纪,欧洲各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先后发明了纯碱制造法,彻底改变过去的自然碱和烧木制灰法生产玻璃。20世纪出现了机械吹筒法、压延法、平拉法、有槽引上法、无槽引上法、英国皮尔金顿浮法、美国PPG浮法、中国浮法成型工艺生产平板玻璃,引为骄傲的是坐落淄博的金晶玻璃。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0)

使用中国金晶超白玻璃幕墙的迪拜塔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1)

第三,中国琉璃发展史葆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目前,通过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中国玻璃,为春秋末期之物,而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找不到任何相关与玻璃有关的确凿记载。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2)

中国东周时期玻璃珠“蜻蜓眼”

从材料学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玻璃自东周或稍早出现以来,即为世界玻璃史上有自我的面貌、特定的化学组成有别于外国玻璃的迥异一支。西亚、地中海地区生产的玻璃,亦通过贸易或其他渠道输入中国,成为古代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具体证物。这种交流从汉代开始颇具规模,西汉的张骞开辟史称“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使长安经中亚直通罗马,极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商业的交流。唐代以后,东西方交流更加通畅,在不断的交流融汇中,中国琉璃不断发展,同时大量的玻璃舶来品充斥皇家,在礼佛用品里大量出现。香港收藏名家、学者关善明说,传世中国玻璃藏品,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标准出土地点、文化层位和共出器物,作为断代断地域的依据。这个话主要是针对先秦及先秦以前那段历史,1982年博山大街出土的元末明初大型琉璃作坊遗址提供了精确的断代,再往前追,确实是像关善明说的一样了,齐国的古墓也有零散琉璃物品出土,但是是什么时间、哪里来的,都没有一个精准的答案。 

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璃”。称呼“琉璃”以前还有其他称谓。“陆离”出现在屈原的《离骚》里,“璆琳”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陆离”“璆琳”本意为美玉,古人借其称呼似玉的玻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琉璃”一词最早见于古籍,是西汉桓宽《盐铁论》:“是以骡驴骆驼,衔尾人塞;肆蹊鲸马,尽为我畜;貂狐貉、采梅文厕,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还有一则传闻,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学术界认为,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这个记载是杜撰出来的,为此,我专门检索了《独异志》这部书的电子版,确实没有找到相关联的内容,心存侥幸的一点是,这部书散失的部分比留存下来的还多,希望散失的那一部分找到以后会看到这一部分内容。

唐代李贺的《将进酒》里。明明白白记载着琉璃一词: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tuo驼)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中国古代玻璃与西方古代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用途与产量较大等特点相比,中国早期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物,特别是与陶瓷、青铜、玉器来比,玻璃器物用途相对狭小,发展不充分。

通常讲,中国的琉璃也就是玻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的感觉里,古代琉璃一直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中国古代自玻璃起源时就有仿玉倾向,并一直贯穿整个发展史。或者说中国琉璃的产生最初是作为玉的替代品出现的,玉历来为皇亲国戚所重,所专享,发现琉璃之后,被其或五彩斑斓,或铮明剔透所惊艳,就作为玉的替代品来制造和传播,所以在唐代以前,由于琉璃产出稀少,极少量的琉璃只能供皇家使用,如春秋时期的琉璃璧,战国时期的珠子、蜻蜓眼。随着琉璃制造的普及,才慢慢在民间使用起来,隋唐以后,宋代民间开始出现了大型的玻璃制品,如南宋周密写的《武林纪事》记载的元宵观灯,“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等,说明当时玻璃业的应用颇为广泛。河北定县出土33件舍利琉璃瓶,安徽天长出土的磨光琉璃,河南密县出土的上百件鸡卵型琉璃瓶,都证明了宋代玻璃发展的较高水平。到了元代,中国琉璃的生产和琉璃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之两宋和金代又有新的发展。元史中有“设瓘玉局”的记载,据考证,瓘玉局实际上指烧造“瓘子玉”的官办作坊及其管理机构。瓘子玉就是仿玉琉璃器。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3)

 清代玻璃雕花瓶

历经宋元,到明代的时候,朝廷还专门保留专门管理琉璃制造、供应的“匠籍”这一差事,比如博山的孙廷铨家族。也是因为孙廷铨,使博山琉璃与清朝宫廷之间发生了密切的往来联系,博山也被称之为中国明清时期琉璃制造的中心。明清时期,琉璃制品进入了千家万户,博山琉璃走到了很远的地方。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4)

清代黄玻璃碗

对比东西方玻璃源流的历史我们看到,西方的钠钙玻璃与中国的铅钡玻璃分属两个不同的源头。西方应该是玻璃发展的主流,中国琉璃的产生晚于埃及,现代玻璃技术也是在当代弯道超车才赢得了发展机遇,世界琉璃看中国,出发点是好的,如果看到中国琉璃辉煌的同时也能够为世界玻璃的悠久历史而振奋,这将是一种更大的民族自信,更可贵的内心强大。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5)

 清代红玻璃鼻烟壶

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我们丢失了好多宝贵的传统技艺,包括珐琅彩。两年以前,我和博山蓝货炉,就是专门为北京景泰蓝提供珐琅原材料的大炉“景泰成”后人孙大成先生约定,好好挖掘一下这段历史,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文章里说过,北京景泰蓝的珐琅是从山东博山运来。前几天去采访西冶街崔家大炉的后人,见到了孙大成先生的姐姐,年已88岁,还有位姐姐104岁,但旧中国家族里的女性允许靠近大炉,她们对蓝货炉的历史知之甚少,而孙大成先生不幸在两年前病故,在台湾的一个兄弟也已不在人世,博山珐琅生产的历史成为一个天大的遗憾。

经历了博山美术琉璃厂的消失,博山琉璃的传承变成了化整为零式的延续,不甘于博山琉璃文化式微的琉璃大师们,薪火传续,孜孜以求,在特定的历史困难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过去多少年,这段充满挑战的历史上,一定会留下每位大师熠熠发光的名字。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6)

第四,坚定初心使命,让博山琉璃艺术流芳百世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实体经济,保留具有绝对优势的金融、高科技、军工产业,金晶集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一跃成为国际最具竞争力的玻璃制造商,如今几乎知名的国际地标建筑都采用我们的金晶玻璃。在此背景下,博山的手工琉璃技艺的确面临着重大考验,企业后继无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我们看一看每一个琉璃工厂,现在的工人最年轻的35岁,20来岁的没有,吹制工也就干到50岁,就觉得很累了,四五十岁走路和正常人都不一样,再过上15年、20年这个厂就还有没有了?尹干先生提出,博山的琉璃工厂要小型化,意大利、西班牙的小型工坊一直存在,产品价格比较高,这个路子怎么走?小型化,一个八卦炉,料炉,一个水晶炉,一个高温炉,一个退温炉,这个规模小型化,吸引艺术院校的学生来做这个事。他觉得淄博琉璃最优势的地方是热塑成型、吹制,在国际上我们也有优势,这个东西怎么保存?吹制、热塑成型是可以大量的,如何把这个东西搞上去?这里存在一个设计问题,院校的毕业生有些家是农村的,也嫌热,嫌累,这是个问题。他宁肯在家歇着也不干。问题很复杂,教育体制问题了,家长都成龙成凤,都想叫孩子做大事。这个问题还得解决,琉璃没有后继人才,陶瓷也没有,当年3000人、5000人大陶瓷厂还存在的话,到现在招工也是个问题了,青年人不愿意干嘛!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对白领和蓝领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系统并没有解决好,这个孩子进白领还是进蓝领?都愿意叫他做白领。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不可能每个人都做白领的,总要有人做蓝领,蓝领是大量的,国家的教育体系要去处理地位、待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人们新时期的心理状态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优势面临许多挑战,今天在座的玻璃大师、琉璃大师的努力显得更加宝贵,精神更为可嘉。对手作琉璃技艺,我想重复这样一个观点:手工艺是情感的产物,永远不可能被工业化所取代,如果手工艺消亡,人类也会失去自我。在繁复的制造中遇见灵感,发现偶然之美,这就是千百年来那个汉语词汇——独具匠心,这种强烈的情感,是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之所以打动人心、震撼人心、激越人心的唯一因素,有人把缘情造物、融情于物、以物传情作为手作技艺情感参与的三大步骤,大工业生产只能出现模式化的同一性产品,工业化程度越高,情感的缺失就越严重,在流水线作业生态中很难获得情感的回归。手作技艺,可以延续人类的经验,更能够赋予人类的灵魂,这种经验和灵魂是极具个人化的审美体验和独具风格的地域特征。

古法工艺,需要当代表达,才能使传统技艺焕发时代的风采。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概念,但一个琉璃艺术家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纠结。我们的传习和继承基本上都是师徒制的模式下进行的,大多没有经过学院的拓展和训练,能够全面把握时代潮流,掌握现代审美心理和市场期待,让手作技艺产品富有设计感、时代感、未来感,完全可以进行大胆地尝试。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当年李克昌先生在内画上的实验。历来,中国内画的画面都是以国画的写意或者兼工带写的风格构建的,人们习惯了这种传统美学,看着顺眼,买着顺心,李克昌先生并不安分,他从界画开始,逐渐把画面由散点透视向焦点透视转变,这一个转变,立即使他的内画极大地开阔了艺术空间,完成了与西方审美习惯的自然对接,看上去这个改变不大,实际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变革。最近,媒体在报道北京圆明园遗址地下文物遗迹的挖掘,出土的很多青花瓷器残片美轮美奂,而出土的建筑装饰构件残片也叫人惊叹不止,那些海螺纹样、西方花卉纹样的构件,一看就是与中国风截然不同的艺术,这些元素如果出现在琉璃雕刻上,会是一个什么效果?我觉得这是一种以攻为守,内画、琉璃雕刻借助画风的国际范走出去,不是丢掉自我,而是在赢得市场之后回归自我,更全面、更本质地认识、提升自我,这是一种沟通、交通、打通。通,才能清朗,才能透彻。前天一整天,淄博经历了这些年罕见的一次雾霾,所有的有害尘埃、气味沉积在地面上,不能喘气,不能呼吸,我和我的同事说,你看这么严重的污染我们才意识到风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地球上如果没有了风,气压就会骤降,污浊就会凝滞,沟通、交通、打通都得通过风来完成。艺术文化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只能看见博山是中国琉璃发源地,只能看见自己的好,永远是自己的东西顺眼,我们不仅要被衡水赶上,也会被河间赶上,越是把传统坚守好,越是要保持创新的意识和作为。我建议琉璃发展与创新是不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板凳坐上十年冷,夯实盛年童子功。意思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自己专业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做就做到极致,吃就吃个透彻,在这个行当里头不做便不做,做就做到最好;

二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有容乃大阔心胸。意思是放大自己的格局,开阔自己的境界,把自己已经掌握了的那个艺术规律放到更高的艺术平台、艺术境界里去验证,去交流碰撞,在交流中寻求提升的机会和可能性;

三是他人辞赋千般好,岂知工夫在诗外。意思是所有艺术形式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提炼加工,不同的艺术家往往会加工出不一样的作品,除了对基本功的把握以外,距离在哪里?差距在哪里?差距就在专业以外的人文修养,也就是古人说的功夫在诗外。大量的人文领域涉猎、广泛的人文思考,认识水平的升华和提高,是同等专业水准情况下胜出他人一头的制胜所在。就像赛马场上,别看你这匹马就超过了别人一个马鼻子,这背后的工夫一言难尽。

四是雄关漫道从头越,三人有一是我师。意思是在一个目标远大的人那里,每一次获奖,每一次超越,都是一次与过往的告别和腾空,腾空自己好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学习,过去的那些成就,那些荣耀冠冕,都是拴在身上的包袱,累赘,压力,用谦虚的胸襟,好奇的眼睛,接纳一切不同的心,重新面对世界,面对文化和艺术。

五是咬定青山不松口,语不惊人死不休。意思是酷爱一以贯之,不易寒暑,不计荣辱,以天下舍我其谁也的无畏和勇气,把自己从事的艺术做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7)

“中国琉璃葡萄孙”作品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8)

我们必须要正视忧患。淄博这些年,陶瓷方面的崛起远远超过琉璃,琉璃落后的原因不在琉璃艺术家们,是一个方方面面的因素。博山素有“北国陶苑”的称号,为什么?博山没有瓷器,淄博没有瓷器,为什么没有瓷器?因为淄博、博山都没有瓷土,高岭土,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偏偏就是没有瓷土,一代代淄博瓷器开拓者,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拼上看家本事也要进行材料研究,结果在一个没有高岭土的地面上建成以了“当代国窑”,有了“当代国瓷”,在多个主场国际外交场合遴选元首用瓷的时候,淄博瓷器一次次被国家领导人夸奖漂亮,漂亮。这是淄博的一个很大的荣耀。当下,我们看到淄博市陶琉轻纺产业发展中心、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服务中心以前所未有的进取精神、务实精神,正在带领大家开疆拓土、征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循环,一个接一个的成就和成果在激励着我们,这是我们的时代之幸、文化之幸,我为琉璃艺术家们感到振奋,相信大家一定能抓住机遇,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又具备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品力作,回馈这个时代,建树自己的业绩,不负国家重托、人民期待。

谢谢大家!

(摄影/陈天资)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19)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0)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字

若需转载请联系此公众号

未经授权转载者

将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

刘培国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1)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2)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3)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4)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5)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6)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7)

琉璃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在砥砺中淬炼经典)(2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