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哪些讽刺的诗(杜甫骂人最狠的一首唐诗)
问:李白杜甫被称为“李杜”,为啥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却没有被称为“老李”?
答案是——
李白至死是少年,而杜甫,似乎从来没有年轻过。
印象中的杜甫,似乎总是老气横秋,苦大仇深 。
他一张口,似乎就是: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被封为我从天来。
或是登台远眺,发出的感慨也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事实上,杜甫也曾有过年轻岁月,他也曾是大唐诗坛有名的“愣头青”。
一、爷爷很狂,二叔很猛,杜甫狂放是家传
大唐年间,科举试后。
众考生纷纷走出考场,突然一个考生仰天长叹:完了完了,主考官大人要死了。
众人疑惑:不能够啊,刚才不是还精神抖擞地监考了吗?难道是患了急症?
前面的考生郑重回答:一会点评试卷,看到我的文章,主考官一定会汗颜无地,羞愧而死。
这个考生叫杜审言,出了名的狂傲。
但在大唐时期,但凡才学扎实,就有狂的底气。
杜审言学问很好,他年轻时就和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四人并称“文章四友”。
杜审言尤其擅长律诗。
至今打开《全唐诗》,最早的律诗还是他的那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在唐代诗坛上,说起精于律诗的,其实是杜审言的孙子,他叫杜甫。
对于爷爷的水平,杜甫非常推崇,他写诗就说:“吾祖诗冠古”。
我爷爷的诗嘎嘎好,古往今来谁不夸。
这种狂放,也像是家传。
杜审言生性孤傲,难免惹事,武后圣历元年,杜审言被贬吉州司户参军,此时他又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
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
当时杜甫的二叔杜并年仅十三,听闻老爹被诬陷,他带着匕首就到宴席上刺杀周季重。
最终,杜并被乱刀砍死,周季重伤重不治,临死前还夸了一句:
“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
这事闹得很大,武则天都听说了,她将杜审言召回京师,由此杜审言才活了下来。
二、杜甫骂人,全篇不带脏字,但就是骂得过瘾有了这样的爷爷和二叔,杜甫自然也是“狠人”。
杜甫在诗里说,自己年轻时写的诗基本散逸了,后来的都是40岁以后的作品。
但还是有人找出一些所谓“杜甫年轻时的作品”,比如那一首《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更猛,张口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也是孤傲的,他曾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多人以为他是在教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
其实这句诗是人家用来自夸:我诗写得好,那是因为我读书多啊。
这样的飞扬跋扈,当然,年轻的杜甫自然也会“骂人”——
初唐时期,诗文都没有摆脱六朝时辞藻华丽的套路,即使唐太宗写诗,也是写:
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这个时期,出现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首的“初唐四杰”,他们“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推崇新的文风必然会引起嘲讽,当时有很多人就写诗说“四杰”的诗文过于轻薄。
对于这种情况,杜甫就不乐意了,他写下《戏为六绝句》,第二首就写: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话骂的,其实非常厉害了,你们这些人啊,只知道嘲讽人家,却不知在唐诗的长河中,你们必然身名陨灭,而四杰们的诗,却将如江河不废,万古常流。
在当时能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确需要魄力,而且杜甫功力深厚,虽然全诗不见一个脏字,但却将一帮文人骂得无言以对。
这样的诗读起来,真是痛快、过瘾。
三、遇见李白,太阳和月亮的相遇文人大都是孤傲而狂放的。
唐玄宗天宝三年,没有机心的李白因为“让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玄宗皇帝也忍受不了这种文人的的“小清高”。
于是李白被“赐金放还”。
这小子临走前还无比嚣张地喊一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李白就开始游历山河。
在这一年的洛阳,杜甫遇到了李白。
闻一多先生说,杜甫和李白相遇,就像是“太阳和月亮相碰”。
见到偶像,杜甫像小迷弟一样跟随在后。
两人四处游荡,还遇到了高适,几个人饮酒作诗,“为生平乐事”。
第二年,杜甫又遇见李白,那时候的李白迷恋道术,他带着杜甫走访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
两人互相赠诗。
杜甫写诗给李白说: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白回赠的诗写: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无奈的是,分别之后,两人再无相见。
从此杜甫写了很多“梦李白”,但李白四处游历,不知是没有回诗还是回诗都已湮灭在漫长的史河之中。
四、他把盛唐背在身上,所以才会步履蹒跚
杜甫曾有机会参加过仕途考试。
天宝六年,玄宗昭告天下,要求“通一艺者”到长安考试。
杜甫也参加了。
无奈的是,那一年的考试被“奸相”李林甫拦下了,他对玄宗皇帝回报:“野无遗贤”——全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在朝堂之上了。
据说李林甫小心眼,他害怕真的选出贤臣取代了自己。
当一个人不努力提升自己水平,反而只盯着外界的变化时,他就会变得越来越狭隘。
因为李林甫的嫉贤妒能,那一年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榜。
出现这种情况,见到李林甫的名字,大家隐约就能猜到,盛唐马上就要过去了。
是的,在不久之后,大唐将会迎来一场“安史之乱”。
彼时,因为科举无路,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四处拜谒,但郁郁不得志。
仕途失意,因而导致生活困顿,杜甫在信里写:“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那应该是最困顿的时候,胸有才华万千,但却不得施展,这对杜甫来说,才是一场折磨。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远逃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唐玄宗稀里糊涂就成了“太上皇”。
当时杜甫就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听闻肃宗继位,他匆忙投奔,结果在路上被叛军俘虏,押到长安。
当时同被俘虏的王维 被严加看管,而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因此他关注着时局发展,写下了很多诗歌。
这些诗歌,后来被称为“诗史”。
其实作为文人,最苦闷的是他要将全世界的痛苦背负在身上。
在盛世巨变面前,李白是幸运的,他昂扬向上,保留了自己诗文中的“少年心性”。
但杜甫是痛苦的,他在写诗记录的同时,又在不断加重自己的痛苦。
或许,这就是后世人总觉得杜甫“苦大仇深”的原因。
没有办法,他背负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而且记载了这种变化。
观察者和记录者有时候是最痛苦的,因为你看得最清楚,但却无能为力。
五、飘零一草堂,千古说老杜后来的杜甫成了“诗圣”。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他是值得这个称呼的。
有的人,因为苦难而沉沦,而有的人,因为苦难而变成了一个大写的自己。
杜甫如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