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有多少蒙古族(呼和浩特的秘密)
【聚焦学习】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
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街头巷尾不仅流传着不少传说
还有许多秘密
01
传说之旧城北门
呼和浩特旧城北门是建于明代的归化城北城门,北门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不幸的是于1958年被彻底拆除了。拆除北门的那些日子,天天尘土飞扬,砖瓦碎地,梁木断裂之声不绝于耳。传说北门城楼上原供奉有一尊“九猪一佛”青铜铸像,据说此像是镇水之物。抬起佛像,发现佛底下还有珍珠、玛瑙、红线等物。后来,那尊“九猪一佛”青铜铸像,在鼓乐的吹吹打打声中,被移放于席力图召。只是城楼上当时住着的一位40岁左右的道人,从此不知栖身何处。
02
传说之鼓楼大钟
新城的鼓楼在清朝时期是绥远城的最高建筑,上下三层,高十余丈。登楼远望,土默川的风光尽收眼底。二楼正面东侧吊着一口大钟,六人合围也抱不拢;西面架着一面牛皮大鼓,鼓楼足有胳膊粗,每逢大年三十子夜时分,连续撞钟一百零八下,通报新年的到来。有诗为证: 大青山高耸接三楼,撞月钟声吼如牛。 一百八声俱响彻,皆把新桃换旧符。”
相传绥远城将军王昌一开始对钟的响声不满意,他想让新城大钟响彻土默川。工匠说必须用祭钟,据说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之所以宏亮是因为驻京将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推进铁水里祭钟后才成功的。王昌将军怕耽误了军机大事,忍痛把十二岁的女儿推进了铁水里! 大钟铸成了,王将军的女儿也化为“钟神”了。从此,鼓楼上的大钟一响,土默川上都能听到。
03
传说之康熙皇帝在归化城
呼和浩特大召前的玉泉井,被誉为“九边第一泉”。据传说,康熙皇帝未到归化城前,此处并无井水。康熙皇帝路过大召时,“过此,马蹄踏地,有泉涌出,味清而甘,四时不竭,居民建神祠于其上。水侧流数步北汇为池,上盖巨石作井眼,寺前一带咸取汲焉”。此后才有了玉泉井。因为传说是康熙皇帝御马踏出之泉,所以玉泉井又有“御泉井”之说。
自从大召前有了玉泉井后,来玉泉井汲水者,从早晨到夜晚几乎无片刻休止,经常见各式各样的水桶排成长龙等候打水。夜深之后,则是各家茶馆、茶摊来汲水。不少人家安放两口水缸,一口盛放甜水(玉泉井水)饮用,一口盛放其它井水作洗涮用。谁家来了稀客,先要敬上玉泉井水泡的茶;妇女生育后,常用玉泉井水熬稀粥喝;朋友们聚餐喝酒多了,也要用玉泉井水泡茶用以解酒。甚至民间传说玉泉井水能治百病。
04
传说之慈禧太后与落凤街
陈列在将军衙署内的慈禧太后照片(资料图)
陈列在将军衙署内的慈禧太后(兰儿)狩猎塑像
慈禧生于何地?众说纷纭。有民间传说,慈禧太后出生于绥远城(今呼和浩特新城)的落凤街。“落凤街”,顾名思义是落下了凤凰,凤,非皇后莫属,就是连嫔妃也不敢使用。无“凤”而起此名,按大清律是大逆不道的“叛逆罪”,而此街名在清朝就有了,所以说,此传说可能不是空穴来风。因慈禧是镶黄旗人,也有传说慈禧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镶黄旗,此传说也有一定的道理。还有说慈禧是满族叶赫那拉氏,所以出生于吉林省叶赫(今四平附近),此传说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根据。更有传说说慈禧出生于安徽或江苏省,因其父惠征在南方做过多年补不上缺的候补道,她随父亲寄寓江南,十六岁前一直在江南度过,这种传说也很盛行。不管慈禧出生在哪里,总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和各种传说。慈禧是否生于呼和浩特如果还不能定论的话,但慈禧在呼和浩特生活过应该是没问题的。民国初年,归绥道台官邸改为学校,即现在的呼和浩特第一中学,历经岁月沧桑,原归绥道台官邸中的建筑及懿览亭都已荡然无存。
05
传说之长乐宫
关于长乐宫,民间一直流传着几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据说以前那个地方是一个城边的坟场, 后来开发到那边以后建商场,人流众多,虽说阳气很盛, 但总有福薄命浅之人,之后风水先生在那里建了六个高香, 以渡不眠之魂。还有一个版本:传说是有一个富商,儿子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去世了。他儿子很喜欢热闹,喜欢玩儿。去世后,富商把儿子葬在了长乐宫下面,这样,每天都会很热闹,很多人陪他玩儿,门口竖着六根大柱子代表六支高香,这些也就是民间百姓的笑话吧。
其实,长乐宫应该是内蒙古自治区50周年的献礼工程,隶属内蒙古民族集团。当时属于民族集团自己经营,二楼是游戏厅,一楼是商场,当时也是非常火的商场。长乐宫的建设也为现在呼和浩特东边的的商业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六根柱子也成了呼市的一个地标。虽然现在呼和浩特地区商场林立,但是放在十几年前,呼和浩特的商场都可以数的上来。
06
传说之什拉门更
“什拉门更”是蒙古语,意为“黄沙地带”,“什拉”有黄色之意。什拉门更村属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明代,先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后有山西人走西口来此定居,形成村落后,因此地为黄色沙质土壤地带,故得村名为什拉门更。但是也有人说,这“什拉门更”是一位黄发老婆婆的绰号,是“什日额木根”的谐音。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绰号叫什拉门更的蒙古族老太太,生性善良,富有同情心,虽然自己家境贫寒,但她常常解囊相助一些街里巷外的穷人,办了不少好事。天长日久,什拉门更的善举感动了天上诸神。
有一天夜里她突然看见门外进来一个神仙,她一看正是自己家供奉的灶王爷,灶王爷告诉她,她经常为穷人做好事,马上将有好事降临。第二天她去街上看到一只大鳖,众人要捉去炖汤,她于心不忍救下大鳖放生,结果大鳖变成小白龙,是龙宫小太子,他说要回去禀明父王,会好好报答她。回家后,什拉门更发现家已经变了样子,家里全是金银财宝,从此,她成了拥有万贯家产的富人。但是她并没有忘记继续接济穷人,继续做好事,等她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她原来居住过的村庄改名为什拉门更,意思是让后人永远不忘记这位积德行善、专为穷人办好事的蒙古族老人。
07
传说之财神庙与大盛魁
这个故事在山西省一些古老的县城中广为流传,故事的真实性由于时间的久远而无从考证。据一位曾经参与走西口的87岁老人刘俊峰讲述:最早,这三人在杀虎口开了一家小小的草料行,可是生意非常萧条,生活难以为继。康熙末年的一个除夕夜,三个人正在为经营惨淡的草料行愁眉不展,他们悲戚地围着砂锅喝稀粥。这时,一个蒙古族牧民拉着两峰满载驮子的骆驼前来投宿,他们看到这个牧民又饥又渴,就把锅里最后的一碗稀粥盛给牧民吃,然后帮助牧民卸下驮子便睡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这位牧民丢下驮子不见了踪影。过了年后,他们四处寻找这位牧民,仍然没有结果。于是打开了牧民丢下的驮子,没想到的是驮子里装满了闪着白光的银元宝。有了这笔意外财富,三人便决定用这些银元宝做股本到草原牧区做买卖,利用之前学习的蒙语和不屑的努力和奋斗,这三个人逐渐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旅蒙商人。
在他们发家之后并不忘记曾经丢给他们银两的蒙古牧民,每三年一结账的时候也把这个牧民的红利记入账本。这个不知道姓名的牧民也成为了大盛魁的股东之一,就被称作“财神股”,也正是因为这位财神的到来才能让大盛魁成就后来的辉煌,为了纪念这位“财神”,才有了山西晋商出资修建的财神庙,这也是为什么财神庙会在费公祠对面的原因。
08
传说之泉源巷
清朝光绪年间,归化城在城南建造了观音庙,后来,在观音庙周围,形成了街巷,人们称庙北小巷为观音巷。出了庙门,往西,沿着庙的西墙又形成一条街道,人们为了顺口就叫它“观音庙南街”。不过到了1975年,呼市整顿街道门牌,就将观音巷和观音庙南街两条街巷合并在一起,正式更名为泉源巷,而这一名字少不了一番追根溯源,不想尽然如此贴切,于是就一直流传下来了。泉源巷是观音庙外侧的巷子,出了个庙门,向西一拐,便进入了泉源巷。现在看去,巷子西边是幢幢高楼,东边便是红墙黄瓦,亭台楼阁。
据传说:当时的归化城里有一位眼疾患者。一日,他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处水井打水时,疲倦入睡,突然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你若发心出家,在此建庙,眼病立愈”。梦醒后,他即回家告别亲属,参拜西茶坊关帝庙中的老和尚,剃度为僧,法号“具足”。此后,他在水井旁边修建了观音寺,成为观音寺的第一代驻持。随心所愿,他的眼疾果然痊愈。观音寺的菩萨显灵,周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远扬,引得信众、敬香者络绎不绝。自然庙旁的这口井水也充满了神奇色彩,有人还说,这口井里的清泉可以用来点眼睛,什么眼疾都会治好。
09
传说之五塔寺
据呼和浩特民间传说,塔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建成,清廷赐名为“慈灯寺”。建成后,清廷要在慈灯寺东北方向修建绥远城,俗称新城,作为清廷北部边疆重要的驻防城市。慈灯寺认为此举会破坏召庙风水,但因不便反抗朝廷旨意,便提请朝廷在寺内建立一个对新城的镇物——五塔,以趋吉避凶。当时的乾隆皇帝出于政教统一、笼络民心的目的,便同意了修建五塔。这便是五塔的由来。
建国后,考古工作者曾对五塔进行过挖掘,发现了地宫有一个石门能够打开,但有地下水冒了上来。考虑到如果挖掘定点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整个塔体的坍塌,又因为没有五塔地宫的建筑设计图,这次挖掘行动就没有继续进行。虽然这次没有发掘到舍利,但从为塔起名为“舍利”塔这一点上看,佛教界人士普遍认为,这里保存有“舍利”,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据民间传说,五塔寺里的舍利有可能是三世达赖喇嘛的。五塔多尊小佛像大多没有了鼻子,佛像的鼻子去了哪里?在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在古印度有一种生殖崇拜,鼻子是男性的象征,嘴唇是女性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家家希望添男丁的情况下,又恰巧慈灯寺败落、五塔无人管理,就有附近居民乘机拿走佛像上的鼻子,放在家里供奉,祈求福祉和男丁降临。
10
传说之大召寺的月明楼
“月明楼”传说是大召前街的一座豪华酒楼兼戏馆子,古画画得就是该酒楼。现在在大召前街还有此酒楼,当然不是过去的月明楼,而是后来照古建筑重新建的。《月明楼》的画面上共有一百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传说画面上的主要人物都有名有姓,从而为此画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画面的内容主要是:正中的二楼戏台上,梨园弟子正在演出,客人们都在兴致勃勃地看戏。突然楼内发生了骚动,原来是康熙来归化城后,微服私访大召前街,顺便到月明楼就餐,酒足饭饱后,正欲离去……店主恶霸安三泰,见康熙雍容华贵,又是外乡人,顿起歹意,想要讹诈。他唆使手下人,口出狂言,强行要八两三钱银子,并声称不给钱,就要剥脱衣服,扣留马匹,而康熙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正在危难之际,月明楼的小伙计刘三看不惯主人的敲诈行为,挺身而出,护住了康熙,并提出,用自己一年的工钱,替客人付款……后真相传开时店主大惧,为防祸及自身,将刘三升为掌柜,自己则隐身不出。事后,康熙帝为感谢刘三挺身相助,御笔题额“月明楼”,并赐予刘三四品衔。
【蒙古家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