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传统名方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里少不了它)
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重阳时节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今天(10月17日)又是一年重阳。您知道吗?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插茱萸”,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
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茱萸”之名的是据推定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按照现在流行的辑本,《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两味药,均列为“中品”。而用于重阳节插或佩戴的也主要是上述两种茱萸,即山茱萸和吴茱萸。
那么山茱萸和吴茱萸都是什么呢?两者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药师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被叫做茱萸的植物们。
山茱萸
相传,战国时期,一日赵王旧病腰痛复发,疼痛难忍,坐卧不宁。朱御医见状,忙用山萸煎药,给赵王服下,赵王服后腰痛渐轻,连服3天,康复如初。赵王问朱御医:“寡人所服何药?如此神效。”朱御医回答:“此药就是当年村民进贡的山萸。”赵王听后大喜,下令大批种植山萸。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后来就将山萸正式命名为"山茱萸"。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味归经,本品酸涩收敛。甘微温而补,入肝、肾经。既温补肝肾,又收敛固涩
功能主治:肝肾亏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崩漏带下,内热消渴等。
山茱萸的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利尿降压作用,能对抗组胺、氧化钡及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管痉挛,志贺氏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可以升高白细胞。
古籍经典方剂应用:
如《小儿药证真诀》中记载的被大家广为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其中山茱萸为臣药,补肝涩精,与熟地黄和山药共为三补。本方特点肝脾肾同补,重在补肾;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以泻助补。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可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应用、
又如《景岳全书》中记载的左归丸,山茱萸亦为臣药,补肝涩精,本方的特点纯补无泄,阳中求阴,是治疗真阴不足的常用方剂。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症、老年骨质疏松等属真阴不足,精髓亏损的患者。
了解了主要用来插赏的山茱萸,下面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芳香气味,可制成香包的吴茱萸。
吴茱萸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听说楚王有胃寒腹痛的痼疾,故用吴之上等药材“吴萸”进贡给楚。楚王对草药看不上眼,于是便对吴国使者大发雷霆,驱出宫廷。楚王大夫朱氏偷偷将草药留下,送使者返回吴国。
第二年,楚王旧病复发,腹痛如绞,吐泻不止,朱大夫便将“吴萸”煎汤献上,楚王喝下便愈,大喜而赏朱。朱力辞,并将去年吴国献药一事讲述了一遍。楚王惭愧万分,专遣人道歉,并下令广种吴萸。数年后,楚地瘟疫流行,人多腹痛腹泻,由于使用吴萸防治,救活了不少人。老百姓为了感谢朱大夫之功,便将“吴萸”改称“吴茱萸。”医家至今仍用“吴茱萸”之名。
来源: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湿脚气,行经腹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高血压。
吴茱萸的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其作用为:
-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为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
-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
- 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
古籍经典方剂应用:
如著名的《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方剂吴茱萸汤。其中吴茱萸为君药,温肝暖胃,降逆止呕。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中焦虚寒的患者,有极佳的效果。
重阳节之际,您不妨亲自动手做一个吴茱萸香囊佩戴,分别取吴茱萸,艾叶,苍术,藿香少许,用碎布头扎呈圆包状,佩戴胸前或手腕,其芳香气味可防病毒,散风寒,缓解受风头痛。
吴茱萸和山茱萸虽然有强大的治疗作用,更是具有浓重节日色彩的两种药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均未收录在卫生部规定的即是药品又是食品的药品目录内,所以并不适合家庭日常应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辩证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27,171
[2]金世元.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252,259
[3]高学敏. 中药学[M]. 2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3:241,495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
王可为 中药士
负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房药房的药品调剂,库房管理工作
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房药房
时琳 主管中药师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房中药房组长;北京中药饮片技术骨干人才;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曾获北京药学会“药学服务之星”称号。负责中医师住院规范化培训中药带教工作。曾在药学部多部门任职,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积极参加科普教育和用药宣传工作。
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
专长:中药/中成药用药咨询、中药鉴定、临床中药学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30-16:30
咨询地点:北京中医医院用药咨询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