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

昭平县特色建筑一览表

古代建筑

序号

建筑名称

建筑所在地址

时代

1

黄姚戏台

黄姚镇金德街北

1524年

2

宝珠观

黄姚镇金德街

1524年

3

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

黄姚镇金德街

1524年

4

文明阁

黄姚镇东南天马山

明朝万历年间

5

凌霄塔

县城宝塔公园

清乾隆年间

6

兴宁庙

黄姚镇龙畔街

明朝万历年间

7

郭家大院

黄姚镇天然街

清朝乾隆年间

8

东门楼

黄姚镇中兴街

清乾隆年间

9

佐龙祠

黄姚镇安乐街

清乾隆年间

10

护龙桥

黄姚镇龙畔街兴宁庙

公元1751

11

仙人井

黄姚镇安乐街

清代中期

12

安乐寺

黄姚镇安乐街

清顺治元年

13

吴氏宗祠

黄姚镇金德街

明末

14

带龙桥

黄姚镇中兴街

明朝万历三年

15

见龙祠

黄姚镇中兴街

1826年

16

石跳桥

黄姚镇安乐街

1758年

17

三星楼

黄姚镇金德街

清初期

18

司马第

黄姚镇龙畔街

明朝末期

19

西门楼

黄姚镇迎秀街

清乾隆三十年

近现代建筑

序号

建筑名称

建筑所在地址

时代

1

昭平旅游集散中心

县城河东江滨公园

2015年

2

县城茶叶雕塑

县城河东江滨公园

2011年

3

公荒坪驿站

走马镇庙枒村

2015年

4

河东新车站

昭平镇河东区河东路前

2009年

5

何武故居

昭平镇东宁南路16号

民国

6

昭平大桥

县城河东江滨公园

1986年

7

马江浮桥

马江镇白梅村

1999年

8

福行茶壶雕塑

走马镇福行村

2013年

古代建筑简介

一、黄姚戏台

位于黄姚镇金德街北,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清朝乾隆、道光、近年多次重修。占地面积95平方米,坐东向西,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后台和左右厢房,右厢房有木梯可登台。台基全部用大青石块镶砌而成,舞台中间铺设木板,左右两边有木栏杆,前后台用板屏风间隔,戏台挂有清代举人林作辑作的扁和联,天花板上绘彩蝙蝠、花草、蝴蝶等图案。樑脊有琉璃装饰,正面墙壁有两幅花草、字图案,檐板精工雕刻动物、花草图案。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

二、宝珠观

位于黄姚镇金德街,是明清时期当地居民供奉佛教和道教所在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因建于宝珠山旁而得名。寺观的前方,按古代庙宇建设规范砌有高墙——日照壁,而且古人还别出心裁地在照壁中间砌了一个大圆窗。当地的文人在圆窗上题“镜里天花”四个字,两侧配有一幅对联:“窥透灵山千叠嶂;别开蔸率一重天。”意思是说佛家的奥秒即使隔着千叠壁嶂也能窥透得了,道家的玄秘即使高有九重天月也能开窍。清乾隆9年(1744年)由壮、汉人合资扩建,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几次重修。宝珠观由大殿、门厅、厢房、天井、回廊等建筑组成,占地2亩,是供奉北帝、如来、观音的地方。农历三月三为道教鼻祖张道陵张真人的生辰,每年都举行庙会祭奠他。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

三、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

位于黄姚镇金德街,始建于明朝嘉靖3年(公元1524年),清朝乾隆9年扩建,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多次重修。二进二厢,硬山顶砖木结构,正脊有琉璃构件,双耳形烽火墙,琉璃瓦檐。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后,以钱兴为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撤到农村,1945年夏迁到黄姚,开展革命运动,1947年7月,省工委奉命撤消。1986年修复省工委黄姚旧址,建造钱兴塑像,同年7月举行盛大的典礼大会,同时开设纪念馆。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3)

四、文明阁

位于黄姚镇东南天马山,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民国、近年多次重修。占地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位于天马山半山腰上,整体建筑坐东向西,由首第门、土地祠、福缘台、惜字炉、豁然亭、“天然图画”、有声门、大堂正殿、财神殿、耳房、桂花亭、魁星楼等建筑组成,内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十余方,主祀文昌帝,从祀关圣公。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4)

五、凌霄塔

位于县城宝塔公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址在马峡口桂江东岸。1934年西迁至今址,该塔坐南朝北,平面呈六角形,五层砖木结构,每层六面均有暸望孔。底层有对联“两粤通津石柱擎天肩马峡,三城保障硐楼镇龙坪”,顶层有“凌霄”两大字。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5)

六、兴宁庙

位于黄姚镇龙畔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重修,占地面积45平方米。建筑坐南向北,歇山顶砖木结构,正脊装饰为宝瓶,八仙过海等琉璃构件,硫璃瓦檐,镂空花鸟封檐板。举人林作辑题书联额,额书“且坐喫茶”,现已收录为全国名匾之一,联书“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庙主祀北方汉武大帝。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6)

七、郭家大院

位于黄姚镇天然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是一座由正厅、前厅、客厅、护院、厢房、天井组成的四合院式建筑群,两边护院通道分别有两座圆形门,一个太阳门,一个月亮门,南面外门是一道具有防御功能的栏门,门墙内设有木桩防固,聚客厅门上有大面积花窗,沿墙有壁画,琉璃瓦檐,封檐板雕刻工艺精巧别致。正厅设有祖先神龛,悬挂匾牌“稀龄举案”之匾【为道光状元郭氏祖先所题】。天井通道用青石块铺镶。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7)

平地庭院式建筑的代表:郭家大院

八、东门楼

位于黄姚镇中兴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31平方米,硬山顶石砖木结构,二层楼,底层为通道,二层为瞭望、防御使用,设有瞭望孔、枪眼,是黄姚古镇东西边的一座防御性城楼,前后有联,前门额为“东门楼”,联为“川达三江直绕过珠海姚溪雄吞西域,楼成五凤特耸出螺峰文峡关键东门”,该联为清朝举人林作楫作。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8)

九、佐龙祠

位于黄姚镇安乐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光绪年、近年多次维修;悬山顶砖木结构,板瓦,方石弥座,柱上有联。石基座高约1米,亭为双檐歇山顶,四柱建筑,方形结构,整体建筑面积35.5平方米;祠与亭相连,亭与桥相连,真正写照了黄姚“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的特征。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9)

十、护龙桥

位于黄姚镇龙畔街兴宁庙前,护龙桥又名兴宁桥,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南北走向,单巩,桥长12米,宽3米,高2.9米,桥跨6米,桥栏高0.3米,桥巩用斧头石块镶嵌而成,桥面铺大石块,左右有石桥栏。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0)

十一、仙人井

位于黄姚镇安乐街,建于清代中期,用当地的青砖块建成,由主泉分流出四个泉井而组成,主泉为饮用井,二泉为洗菜井,三、四、五分别为洗衣服和农具等。各泉井长宽不一,井深均为0.65米,占地面积80.5平方米,属地下水。传说农历七月初七仙女下凡,在该井戏水,故得名“仙人井”,七月七井水不变质且能治病驱邪之说留传至今。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1)

十二、安乐寺

位于黄姚镇安乐街,建于清顺治元年,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16平方米,由大殿、耳房,天井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顶,折山形峰火墙,正殿顶悬“聪听训”之匾。主门用青石条做门柱。安乐祠是纪念李道清剿平五指匪帮,万民安居乐业,街民因念其功,塑像奉祀,建祠名为“安乐祠”。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2)

十三、吴氏宗祠

位于黄姚镇金德街,始建于明末,清多次重修,占地220平面米,坐东向西,硬山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规模为二进二廊一天井,每进三开间,青砖墙、灰板瓦、双耳形烽火墙。抗战时期广西艺术馆在此办公。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3)

十四、带龙桥

位于黄姚镇中兴街,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岭南风格建筑,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乡坤古知先捐款重修。带龙桥以青石板为材料,由两个桥拱组成,桥长22.7m,桥垮3m,桥有一大一小两拱,大拱为“水拱”是正常的排水拱,空腹式圆弧形, 石灰石拱砌,离水面3.2m,直径5.6m;小拱为“旱拱”,空腹式圆弧形, 石灰石拱砌,于大拱之西端,离地面2.55m,直径3m;平时,江水从大拱流过,洪水期间,小拱则起分洪作用。桥面全部用当地的厚石板铺成,石板之间用特制的铁卯连锁,把桥面牢固平整地连成整体,将中立均衡落到桥拱,防止石板日久向两边分离。桥面供行人来行走,腰形铁块连锁的石板还能在发洪水时作分洪之用。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4)

十五、见龙祠

位于黄姚镇中兴街,始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六年(1826年)被洪水冲毁,道光十年(1830年)修复。歇山顶砖木柱结构,呈长方形,四角建四条方形砖木柱支撑,西边建设有石条栏杆,南边有石阶级登亭。主供奉土地公。祠内有联,形象描叙此地的美丽风光,如“坐久不知红日出,闲来偏笑白云忙”等诗词对联。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5)

十六、石跳桥

位于黄姚镇安乐街,建于清嘉庆十六年,东西走向,桥长18米,由34组长宽各0.3米,高0.5米的石墩组成。桥面直线,石墩分高底两级,高墩为主要行走道,低墩起到加固流水对主墩的冲击及侧让行人的作用。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6)

十七、三星楼

位于黄姚镇金德街,始建于清初期。坐南向北,门楼宽3.5米,深6米,高7米,占地面积21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单间双层,上层为瞭望室,均没有瞭望孔、枪眼,下层为城门、通道;门楼内外都有上下石阶,全部用青石块铺砌而成。是黄姚街防御城门之一,同时也是黄姚街居民的出入通道。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7)

十八、司马第

位于黄姚镇龙畔街,建于明朝末期,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坐南向北,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黛瓦,墙沿绘有花鸟、人物、书法、壁画。建筑布局为二进一天井。司马第,莫氏主人的祖先,广东高明县人,于明末迁来黄姚定居。莫氏六世祖在东汉初期起兵响应汉光武帝刘秀,平定“王莽之乱”立下战功,东汉建立后封官为司马。其住宅门额封挂“司马第”匾,其后人承袭祖荫,悬挂此匾。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8)

十九、西门楼

位于黄姚镇迎秀街,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8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二层瓦房,上层为瞭望楼,设有瞭望孔及枪眼,下层为通道,巩形门;西边为厢房,西侧为西宁社,是古镇防御城门之一。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19)

现代建筑简介

一、昭平旅游集散中心

位于县城河东江滨公园,2015年6月建,建筑面积1050㎡,广场占地600㎡,停车场占地2000㎡,景观绿化1250㎡。总投资为850万元,旅游集散中心大楼集散广场、综合停车场、游船停靠码头、观景平台、风雨连廊等功能项目及相关基础服务设施。在整体设计中融入昭平的茶文化、森林文化,建筑风格以现代、简洁为主。主要用途为旅游换乘功能,可为南山茶海度假区、故乡茶博园、桂江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提供换乘服务;具有咨询功能,提供全县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票务办理(飞机、动车、汽车、船舶、景区门票)、酒店预订和风光展示等功能服务;还具有购物功能,设置禅茶和弹奏表演间、旅游特色商品间,为游客提供购物、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服务。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0)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1)

二、县城茶叶雕塑

位于县城河东江滨公园,2011年7月建成,为昭平的城市雕塑,主要构思是一只灵巧的玉手,拈着一丫刚刚采摘的茶叶,雕塑主体用无锈钢制成,造型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茶叶雕塑展示了昭平是中国名茶之乡、有机茶之乡的形象。基座周边用浮雕形式雕刻我县的森林、桂江、茶叶、古镇、长寿五大特色文化以及我县近年来获得的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2)

三、公荒坪驿站

位于走马镇庙枒村,2015年8月建,建筑风格独特,极具自然田园风光,为走马观画乡野景观带的中途旅游驿站,具备换乘、咨询、餐饮、观光等功能。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3)

四、河东新车站

位于县城河东路,2009年12月建成,占地100亩,总建设面积16700平方米,其中站前广场1500平方米,发车位20个约1200平方米,长途停车场21600平方米,站务用房、候车室18000平方米,其他用地26000平方米,建成后可日发旅客15000人次。车站是根据交通部汽车站CT标准化和“三优”、“三化”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建设,是一个以站楼为核心,由物流快运中心、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汽车修配厂、汽车宾馆等组成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4)

五、何武故居

位于昭平镇东宁南路16号,民国时期爱国将领何武寓所。建于民国初期,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一层瓦房,东侧为主客厅较宽,客厅前墙立面呈梯形,前后构建几何纹栏杆阳台,正面中间是弧形阶梯,面阔二间,进深三,中间有走廊,占地面积约130多平方米。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5)

六、昭平大桥

位于县城内,自西向东横跨桂江两岸, 1986年9月建成,结束了昭平城东部靠船摆渡出入的历史。大桥全长311,桥面宽11米,有钢筋混凝土圆端形实体桥墩5个,桥拱4个,2010年12月进行加固维修。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6)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7)

七、马江浮桥

位于马江镇桂江之上,于1999年3月18日建成,座以32艘铁船为桥墩、长270米、宽2.4米的浮桥横亘于江面,浮桥两岸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马江浮桥建造,不仅造福于子孙后代,也给桂江两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8)

八、福行茶壶雕塑

位于走马镇福行村茶产业发展示范区内,紧邻207省道,距离昭平县城12公里,于2013年建成。昭平自古以来就有‘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的习惯,人们认为饮茶可健身袪病,茶文化在昭平表现得更为强烈的是老百姓对茶的热情。品茶、评茶、谈茶这些高雅的消遣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无论你进入大街小巷、农家民宅都会受到让座敬茶的礼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昭平茶主要是野山茶,那时百姓敬茶主要是用大茶壶泡好,再分杯给客人。福行大茶壶雕塑设计思路便来源于此,寓意昭平人民用大茶壶泡茶迎客。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29)

平昌特色建筑(昭平的这些特色建筑)(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