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有红色没有(腊梅花开度春风)
梅居四君子首,又为岁寒三友之一,是古人对梅品的充分肯定,但不能代替我对梅的认识。由于少不更事,我的识梅却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最早接触梅,是在课堂上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由于词中没有一个梅字,尽管老师说得头头是道、口干舌燥,自己就是不能领会,所以没有烙下深刻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有幸在安徽省宣城师范学校学习,校园里种了一些腊梅,方对梅有一些感性认识。对腊梅品格,除了冬天开花的特质外,因其相貌平平,并没有特别好感。记得当时高中语文选学的文章中,就有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当时未能真正领悟作者指摘文人画士“祸梅”的深刻含义,倒留下了“病梅”的铭心印记。走上工作岗位后,宣城鳌峰路市政府大门两旁各有几丛腊梅,每年冬季都开了不少花,虽不是文人画士所喜好的那种病梅,因来去匆匆,与其不亲,便没有实质性的了解。特别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类名言滥用得厉害,加上很多画匠都绘了许多造型雷同、古怪病态的低俗梅花图,看的、听的都比较多,油然而生出厌烦的感觉,总觉得这种盛名,梅花其实难符——尽管耐得苦寒,终觉华而不实。
不惑之年后,我搬到新的小区居住,住宅楼北面墙脚的空地里种了五丛腊梅,便开始了与腊梅为邻的生活。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虽不是天天看到她们,但是见面的机会确实很多。看她们独自在高墙背阴处的落魄,便想起陆游的咏梅诗句——“寂寞开无主”;到了冰天雪地时节,极度冷漠之中,腊梅含苞欲放、半含微笑,传递着弱能胜寒、不畏强暴和勇于应战的正能量,就又想起了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的佳句。随着年龄的增加,洞察力和悟性都有增长的缘故吧,每到隆冬腊梅花盛开的时候,都能嗅到扑鼻浓香,暖冬时节甚至能看到蜜蜂伴舞的场景,体会到暗香浮动、阵阵来袭和春寓于冬的曼妙。天寒地冻,冰雪压枝,没有绿叶扶衬的淡黄腊梅花,傲然绽放,晶莹剔透,高洁淡雅,柔弱中显露坚强。尤其是,腊梅花尽叶出,青春过后,竟然在绿叶间,发现了橄榄一样的青涩果实挂满枝头,使我对腊梅华而不实的陈见一扫而光了。
之后,我对文人画梅、颂梅、品梅有了新的认识。植物学上广义的梅,有几百个品种。众梅中,不少名虽同,实异品。腊梅与梅既不同属,也不同科,二者仅有植物学上的相似和品质上的互补。但在中华文化中,梅已超出了植物学的本来含义,发展到“艺梅”阶段,上升到“品梅”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梅文化。古今众多爱梅种梅品梅者中,或以物言志,寄托个人情愫和家国情怀;或有意合并其美而画之颂之;但也有如笔者的,把腊梅与梅混为一谈,并未搞清弄懂,不知如何“品梅”。陆游、毛泽东咏的是梅,赞的应是腊梅。于是,我开始关注所有名中有“梅”字的植物,领略其异同和特质,如红梅花的点点嫣红,杨梅果的姹紫,青梅花果的朴实,三角梅的妖冶……但我独爱腊梅!
我不仅和大家一样欣赏腊梅在冬天里的表现,更爱看绿肥红瘦后的春天腊梅,酷暑难耐中的夏天腊梅,秋风扫落叶时的秋天腊梅。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腊梅从不一枝独秀,而是合众成丛,团结坚强;腊梅既“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也开百花之后,让我们在漫长的苦寒生活中仍能收获美的惊喜。黄巢不第后,赞美菊花“我花开后百花杀”,殊不知腊梅花开时菊花在哪儿?能与腊梅媲美的只有高山上的雪莲,但雪莲却不能生长在我们身边。
腊梅生命力顽强,长势茂盛,意气风发,还有不怕攀折、百折不挠的特性。“梅花香自苦寒来”仅是人们的常识,实际上腊梅经历春夏秋三季,早在初冬就已经孕育了星星点点的饱满蓓蕾,故能最终在冬季怒放!腊梅浓香是四季孕育的成果,而不是一时的偶成,不仅来自苦寒,更源于酷热!腊梅确有甘于寂寞、高洁谦逊,弱能凌强、团结坚贞和随时而动、敢为天下先的可贵品格。古人赞梅为“天下尤物”、“百花独尊”和“群芳之首”,而我认为,百梅之品,腊梅最高!至此,亦填词一首歌之颂之:
“寒流南下急,风吼天如夜。暴雪纷飞欲摧花,锦簇多欢靥。环视群芳无,何惧冰凌虐。玉殒香消为报春,绿意更浓烈。”(卜算子·咏梅)
总而言之,我对腊梅的了解,虽没有盲从,但也显得愚笨,回想起来,历经几十年,至少走过了忽梅、误梅、识梅、品梅、赏梅五个阶段。
嗟乎,识腊梅之难,竟至于此!
注:腊梅,又名蜡梅,别名蜡木、黄梅。属蜡梅科蜡梅属;梅属蔷薇科李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