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典故简短(用诗写出来充满思辨味道)

毛遂自荐典故简短(用诗写出来充满思辨味道)(1)

毛遂自荐的故事,想必好多人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军围困赵国首都邯郸,平原君赵胜受命合从于楚,欲带20名文武兼备的门客赴楚求援。但划拉了一圈堪堪凑了19人,最后一个人怎么也拔不出来。这时候,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告奋勇,成功说服平原君随队从行。出乎意料的是,正是毛遂这个备胎,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使楚国与赵国歃血为盟,出兵解了邯郸之困。

为此,平原君归国后感慨道,“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毛遂自荐典故简短(用诗写出来充满思辨味道)(2)

唐朝一位叫周昙的诗人,针对毛遂自荐的故事和平原君的感慨赋诗一首,表达了一个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观点。

毛遂

不识囊中颖脱锥,

功成方信有英奇。

平原门下三千客,

得力何曾是素知。

诗人说,平原君自以为阅人无数,却没有看出毛遂也是能够脱颖而出的利锥,等到依靠智勇双全的毛遂完成合从使命,才相信自己门下真有奇才和英杰。

毛遂自荐典故简短(用诗写出来充满思辨味道)(3)

接下来,诗人就此事展开议论、直抒胸臆。平原君门下号称食客三千,但真正得力的人竟然是毛遂这个平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人,何曾是那些日常念在嘴边、听在耳边、记在心尖的所谓贤士呢!

这首诗让我生发出两个想法。

其一,“素知”未必是“良知”,也许是偏见。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人们往往容易先入为主,明明人很好,你独独觉得他很坏;明明事很糗,你偏偏认为很漂亮。所以,有时候看人看事,要跳出思维定式或刻意的标新立异,才能看清楚真相。

毛遂自荐典故简短(用诗写出来充满思辨味道)(4)

其二,“素知”未必是“真知”,也许是谬论。俗话说静水流深,只有一眼见底的小溪才会哗哗啦啦,唯恐人们看不见。那些平常你认为的贤达之士,不一定有真能耐,说不定是假把式;那些素昧平生、籍籍无名的人可能握着金刚钻,才是真把式。所以,用人不能唯亲、唯友,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才。

梁启超有语,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其实也含有这两层意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