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

生活在黄土高原东南部,被群山环绕的上党地区(今天长治)人们,会认为每年的10月是最舒适的月份,这个时节,夏季的翠绿还没有完全褪去,空气变得清新怡人,山野中不时吹来的缕缕清风,让身体由里到外透着舒适。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

回到魏晋十六国时期,10月不仅让上党人对金秋气候感到舒适,更有丰收的喜悦。

此时的上党,生活着两大民族。

一个是以鲜卑为主体的游牧民族。10月秋高马肥,正是鲜卑人驰骋在马背上弯弓射猎的好时机,天上的飞禽,山里的豹子和麝鹿都逃不过鲜卑汉子们手中的箭,这个季节,他们总能满载而归,骏马和高车上满是膘肥体壮的飞禽走兽。

另一个是本地的原住民,此时成了边缘民族,他们是汉人,他们是晋在北方的遗民,此时已经脱离晋朝66年了。公元304年,他们的土地被匈奴人强占,他们成了匈奴人的国民,12年后,他们又成了以高鼻深目羯人为主体的后赵国民,再过了35年即公元351年,他们又再次改变身份,成了鲜卑人为主体的前燕国民,一直持续到现在。

现在汉人们的处境比当初有所改善。在这个到处是战争的乱世,鲜卑人认为汉人并非一无是处,当他们驰骋疆场时,汉人是对他们后勤的最大支援,汉人从事农耕和纺织,能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贡献粮草和布匹,每年的10月,汉人能收获大量的谷物和菜蔬,这将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存储充足的粮食和副食,因此对游牧民族来说,汉人的存在能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在公元370年的金秋10月,上党地区的鲜卑人和汉人们却被阴霾笼罩着,他们再次面临命运的抉择。

一支5万余人的前秦氐族军队正从晋阳南下,快速朝着上党城东北70里外的潞川逼近。

晋阳到上党之间虽然有崇山阻隔,但山与山之间的谷地相对宽广,大军运动并不困难,眼下这支军队分左右两个纵队行进在从晋阳到上党的大路上,序列分前、中、后三军。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2)

前军是2万重骑兵,战士们头戴帻冠,这是一种皮质的硬帽,身上套着铁质筒袖铠,胯下马匹披着皮质马铠,高桥的马鞍使得战士们看起来都很高大,他们每人肩上挎着一支马槊,马槊后部的枪镦都插在马镫边缘的了事环上。

后军是2万步兵,他们头戴铁胄,同样套着筒袖铠甲,只是相比重骑兵,他们的腿上是布质大口裤,少了骑兵的裙甲,这减轻了他们腿上的重量,他们挎着环首大刀,手持长方形大盾牌。

在步兵序列中,还有大量大车和骡马负着的辎重物资。

中军是1万轻骑兵,战士们头戴帻冠,没有披铠甲,都身着布质裤褶戎服,背着角弓和箭壶,肩挎着马槊,马槊后部同样插在马镫上的了事环上。

全军的前方和左右两侧约20里范围内,活动着百余名斥候,他们穿着布质裤褶戎服,腰上挎着环首铁刀,背着弓箭,手持旗帜飘扬的长长旗枪,担负侦查和警戒任务。

在中军的最中间,左右两队又各有100名手臂持长盾肩挎马槊的轻骑,他们比其他轻骑兵更高大健硕,他们的长盾形成了两排长盾墙,在长盾墙内行进着100名骑兵,正中间有10几名骑兵围着一匹高大的棕色大宛马,马上坐着一人,年龄在45岁上下,长得高大俊朗,头戴铁胄,身着银装两裆铠,此时一言不发,正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王猛,在他后面有一名高大的骑兵捧着一柄精致刀鞘的环首刀。

王猛是祖籍山东的汉人,属于道家一派,是卖畚箕的下级士人出身,他自小就爱好兵书战策,在乱世,兵书战策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小有名气之后,他离开家乡辗转到了千里之外的陕西,上华阴山上做了隐士。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3)

当东晋的征西大将军桓温北伐到了陕西,王猛主动下山见了桓温,相处10来天后,王猛没有看上桓温提供的平台,依然回去做隐士,但此后他名气高涨,身价倍增,终被后来的前秦王苻坚纳入麾下。

现在的王猛身兼数职,担任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居中宿卫,职位仅次于丞相,权利却大于丞相,而之所以没有担丞相之名,也是他本人屡次推却的缘故。

和历史上出名的带兵将领不同,王猛从来不和下属言笑,他不会带着战士冲锋陷阵,他驾驭下属的手段多是道家和法家那套,此时这支队伍已经在路上行进了10天,前后各队战士们之间多有说笑,而王猛这里却很沉闷,除了马蹄声和兵器碰撞发出的金属声,几乎没有人说话,一路上除了行军,宿营,吃饭睡觉,他和身边的军校们没有多余的话,但这并不代表他和身边的军校没有感情,他赏罚分明,跟着他,军校们的能力会有更多展示,也就会有更多的升迁机会,而且得到的赏赐也非常多。

行进在满眼春色的山峦中,伴随着徐徐而来的春风,王猛身边的战士们都在心旷神怡,但是王猛却很警醒,他看看天色,太阳已经向西,已经快到未时,他对身边一名20来岁,身穿筒袖铠,腰悬麟环银饰长刀的牙门将说:“吴曾,到上党还有一日的路程,前面还没有发现情况吗?”

“将军,我到前面去看看。”

吴曾非常灵活地骑着他那匹铁青马向前飞奔而去,但他还没有跑出前军的队列就回来了,后面跟着一名打着旗枪的百人将。

吴曾来到王猛面前行了个军礼:“将军,斥候在潞水东岸发现大批燕军。”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4)

王猛转过脸对一位身着身着明光铠的校尉说:“根据之前得到的情报,燕国太傅慕容评带领30万大军从邺城西进,按照时间推测,估计潞水东岸的燕军应该就是慕容评军,我们才5万人,要三军打起精神,不要中了埋伏。”

校尉名叫李午,约30多岁年纪,是中军的最高指挥官,回应王猛道:“是,将军。”转脸对身边几名骑兵说:“通知前军和后军,前方已经发现燕国大军,让他们都小心。”

几名骑兵答应一声,分头向前后跑去。

李午又转脸问百人将:“燕军距离我们多远?”

“他们全部都在潞水东岸,距离我们有20多里。”

李午又问:“我们现在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百人将说:“我们马上就要出山口了,一出山口到潞水东岸就只有20里了。”

李午说:“让前方各路斥候扩大收索范围,两个时辰之内回来汇报燕军营帐的地形,分布情况。”

“是。”百人将答应一声调转马头向前方跑去。

李午对王猛说:“将军,既然燕军已经潞水东岸出现,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就地扎营了?”

王猛思索了一下说:“潞水往北的20里方圆都是平地,我估计慕容评是想以数量优势在这块平地上和我们决战,目前敌情不明,他们又是以逸待劳,我们在山口扎营,待探明情况再说。”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5)

乘着全军扎营的工夫,王猛带着几名卫士去山口勘察,此时已经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洒在东边的山峦上,将正在褪绿的山峦映成一片金色,西边的山林松涛澎湃,在微风中发出阵阵树叶撞击声,这样熟悉的场景让王猛不禁想起了他在华阴山隐居的时代,当年他衣不蔽体,浑身虱子,现在他衣冠楚楚,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开疆拓土,两相差别天与地,让他犹如隔世。

一个树枝刮着王猛的脸,将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他仔细观察着山口外,那是一片被群山环绕的盆地,盆地中心是20-30里见方的平原,在如此小的地盘上是无法集结30万人的庞大军队作战的,他抬头眺望盆地南面的尽头,隐约能看见招展的旌旗隐入两山之间,他转眼向右看,见远处盆地的尽头,有一条蜿蜒的河水沿着山脚由西北流向东南,河面逐步变宽,进入了盆地南面两山之间的谷底。

王猛心中有数了,燕军一定是依山扎营,摆了一条一字长蛇阵,他带着卫兵们返回了营地,不到两个时辰,各路斥候都带回了情报,其中两路还带回了俘虏。

综合斥候和俘虏提供的情报,王猛对燕军的情况又有了一些了解。

此次燕军倾30万主力而来,领军大将正是太傅慕容评。慕容评是当朝燕王慕容暐爷爷的亲弟弟,他仗着人多又是在本土内线作战,因此做了和远道而来的秦军进行持久战的准备,军中带了大量军需物资,包括钱粮布帛,但慕容评为人贪婪,居然在前线做起了生意,他不仅出售军中物资,更垄断山中泉水出售牟利,这让将士们怨愤不已。

相比慕容评的燕军,王猛的军队少得可怜,但他并没有感到焦虑,相反他感觉信心十足,他并没有心急火燎要求各位主将前来协商,而是传下命令,三军主将们明天早上丑时到中军讨论军情。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6)

第二天丑时,天边露出彩霞,王猛准时升帐。

军帐其实就是一顶帐篷,处在在中军的最中间,距离帐篷4-5步是一圈由手持马槊和长盾牌的战士围成的墙,再往外就是军卒们的帐篷。王猛是道家人士,因此崇尚极简,他的帐篷内陈设很简单,正中间是一张席子,右首方是一架兰锜,上面放着他那柄环首刀,左首是一架飘着青烟的博山炉。

全军的8员主将准时来到了王猛的营帐,他们顶盔掼甲,自觉在王猛的左首依次坐下,身穿褠衣的文官幕僚则在王猛的右首排列。

相比他的幕僚,王猛更在意他左首边的武将们,一来他们是打仗的主力,二来还有感情因素,这些武将和他都很亲近。

在王猛右首第一位,是一位40多岁,身着两裆铠,皮肤白皙的氐族将领,长得眉目清秀,上嘴唇留着黑黑的胡须,下巴上有一缕黑胡须飘洒在胸前,他身材很瘦,但是骨骼宽大,这显得他的肩膀很宽,给人一种厚重可信的感觉,此人官至三品镇南将军,名叫杨安,在军中地位仅次于王猛。

紧挨着杨安的,是一员40岁左右,长得膀大腰圆的南阳籍汉人将领,一张国字脸,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上穿着明光铠,坐在那里就像一座铁塔般稳定,此人是领四品衔的建武将军,洛州刺史邓羌。邓羌是东汉开国名将邓禹的后裔,精通兵法,武艺高强,乃是少见的文武上乘之才,为前秦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也是王猛最亲密的战友。

当年王猛大刀阔斧对前秦国内政进行改革,在2,3个月内就杀了皇亲国戚、豪强权贵20多人,更斩杀太后的亲弟弟后将其尸体陈于闹市。身为空降而来的异族,王猛敢对氐族皇亲如此大胆行事,除了苻坚的支持外,就是得自邓羌的支持。当时满朝文武,只有邓羌坚定不移和王猛站在一起,两人承担的风险比在一起作战还大,他们承受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生死,而是两个家族的命运。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7)

王猛和邓羌虽然没有兄弟之名,却有同生死共进退的兄弟之实。

紧挨着邓羌的是一名身着两裆铠的四品游击将军,此人也是一名氐族将军,属杨安麾下,名叫郭庆,长得满脸络腮胡须,皮肤黝黑,骨骼粗大,肚子向前微凸,一看就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家伙。

挨着金武的就是李午,他是五品的越骑校尉。

李午右首位是牙门将吴曾,吴曾右首位也是一员30岁左右的汉族将领,中等身材,虽然套着筒袖铠却仍能看出他的手臂和腰围都很粗,一看就是练武之人,他名叫徐成,此时是邓羌麾下的六品度支中郎将。

在徐成下首的一位是一员氐族将领,名叫巨武,是七品的中尉,属郭庆麾下。

8员将领中排最后一位的一员20多岁的汉族将领,他看起来很瘦,以至看似不如其他将领魁梧,其实他身上的赘肉很少,肌肉坚硬得像铠甲一样,他动作灵活矫健,多高的城墙都能很快攀上去,每次交战时常常单骑冲阵,也是一员猛将,在军中有“万人敌”之称,他名叫张蚝,原本姓弓,后跟了他的继父张平才改姓张。

王猛看着这些将军,心中感到踏实,这些将军都是能战之将,也是他有信心战胜当面30万燕军的力量之源,他开口说道:“各位将军,我们这次前来,担负着灭燕的任务,我们打下了壶关,晋阳,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上党,但是都没有遇到燕军主力,现在30万燕军主力就在我们面前,他们等待已久,对我们来说是以逸待劳,而我们只有5万人,各位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打才胜利的把握呢?”

一旁的文官幕僚没有人说话,他们知道王猛并不是问他们,郭庆说道:“我们进入燕国境内半年多了,仗打了也不是一场两场了,感觉还没有怎么费力呢,别说30万,就是来100万,我们照样干了他们。”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8)

王猛笑着说:“郭将军果然是英雄,豪气冲天,只是燕军就算是一块肥美的羔羊肉,我们总要一口一口地吃,你看我们先从那里下口啊?”

郭庆顿时说不出话来,只得说:“将军说了算,将军说从哪里下口,我就从哪里下口。”

王猛不再和郭庆说话,而是又对大家说:“各位将军,有谁知道如何打这一仗?”

杨安说:“将军的意思我们都明白,要紧的是要搞清他们的阵形。”

王猛说:“杨将军说得即是,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敌众我寡,我们要攻击他们的薄弱环节才能胜利,可是哪里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斥候是找不到的,需要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亲临侦查。”

王猛话音刚落,有3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他们都争着要去,王猛定睛一看,是吴曾、徐成和巨武三员将领,王猛说:“三位将军忠勇可佳,只是吴将军要留守中军,对巨将军我另有安排,只有劳徐将军幸苦一趟了。”

徐成一脸得意:“我一定不负将军所望。”

王猛说:“你的任务关系到我们的胜败,非同小可,你带1千游骑兵去,一定要仔细察看,把燕军阵形搞清楚,我才好排兵布阵。”

徐成说:“将军放心。”

“时间也不等人,给你一个上午的时间,日中回来,你看如何?”

“末将一定按时完成任务。”

“好,获得情报后直接来见我,我就在这里等你,你可以立刻动身了。”

“是。”徐成站起来向王猛一拱手,转身出了军帐,身上的铁甲响起一阵金属碰撞声,带起的一阵风将军帐的纬布掀得老高。

见徐成出帐,王猛对其他将领们说,“大家可以各自回营了,得到徐将军的情报,我会给大家布置任务。”

各位将领都分头返回各自营地,王猛就在自己营帐内,他要第一时间等到徐成的情报。

时间过得很快,透过帷帐可以看到帐外那杆纛旗的影子越来越短,终于在杆子下面缩成了一个小圆圈,日中的时间到了,却没有见到徐成的影子,王猛对吴曾说:“你到营门外去看看。”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9)

一会儿吴曾回来了:“没有见到徐将军的一兵一卒。”

王猛说:“再等等。”

纛旗的影子开始向东边,而且越来越长,天也越来越暗,眼看要到黄昏,还没有等到徐成返回,越骑校尉李午焦急地说:“徐将军这么久都没有回来,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要做应变准备啊。”

王猛知道李午是担心徐成被燕军俘虏,他说:“派几队斥候去侦查一下,要全军加强防御,夜晚不要睡觉。”

李午答应一声出帐,王猛也有些无计可施,本来就敌众我寡,如果徐成被俘暴露了军队实力和位置,结果可能无功而返,如果运气再差点,损兵折将还是小事,还可能会全军覆没。

王猛正有些感到焦头烂额之际,李午大踏步回来了:“将军,徐成回来了。”

王猛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他问:“回来几个人?”

“一个人不少,全回来了,看样子没有和燕军交过手。”

王猛脸色一沉:“让他进来。”

李午出去带徐成进来了,徐成向王猛行了一个跪拜礼:“徐成向将军交令。”

王猛上下打量徐成,见他全身完好无损,身上的铁甲连一个划伤的印子都没有,便问:“徐将军,这次出去侦查,有什么收获?”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0)

“收获很大,都在这张绢帛上。”徐成笑着从皮带上吊着的一个小包内掏出一张白绢递给王猛,“我在燕军营帐之间的结合部发现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可以到达他们的辎重和粮草所在,都在图上标着。”

王猛接过绢帛,将它放在席子上展开,绢帛有一张桌子大小,上面画着一个草图,标注地名和距离,还有各连营的营帐数量。王猛对徐成说:“我给你下的命令是日中回,现在都黄昏了,你说我该怎么处理你?”

徐成不以为然地笑着说:“日中回不来,如果日中回来,我就发现不了这条小路了。”

王猛对徐成点点头:“好的。”他转过头对帐内的一名司马说,“推出去,砍了。”

王猛的语调很平常,以至他说的话让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徐成和在场的李午、吴曾都很惊愕,司马跟随王猛多年,知道王猛的脾性,他向两名军士一挥手,两名高大的军士上来就将徐成绑上,徐成大喊:“将军,我回来是晚了,不至于死罪吧。”

王猛一句话都不回,两名士兵很熟练就将徐成捆绑好,司马说:“带出去。”两名士兵押着徐成出了营帐。

李午急忙向徐成求情:“将军,徐成毕竟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很漂亮,至于晚回是可以理解的,不是真的要将他处斩吧?”

王猛说:“军令如山,不是儿戏,功是功,过是过,他过在前,我先治他死罪,至于他的功,我也会记上,只是他无法享受了,给他的儿子吧。”

李午不敢再说。

王猛低下头研究着徐成送来的那张绢帛,上面的草图很详细,应该说徐成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王猛首先找到了徐成说的那条通往燕军辎重的小路,这条在山间蜿蜒曲折的小路不仅通往燕军的后勤辎重,还可以直达燕国都城邺城,上面标注,辎重距离燕军距离是60里。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1)

王猛仔细研究着地图,他想,如果要学当年曹操袭击袁绍的粮草仓库乌巢,一定要找到另一条通往燕军粮草仓库的小路,他正想着这条路的时候,司马进来报告:“建武将军求见。”

王猛想了一下:“请他进来。”

邓羌进来向王猛跪拜,王猛问:“邓将军,还没有喊你们过来相商,你怎么就来了?”

邓羌说:“徐成违反军令,按律该斩,但是马上就要打仗,敌众我寡,我们尤其缺乏将领,徐成是我军中不可得的大将,末将请求将军暂时放了他,让他立功赎罪。”

王猛看着邓羌:“老邓,你我两个不必见外,徐成的能力我知道,但是我要统帅5万人,必须军法严肃,不杀徐成,我就没法对其他5万人行使军令,你也是军人,这点还是应该懂哦。”

邓羌见王猛如此说,也换了口气说:“我懂,但是徐成是我的人,我作为老大,要对麾下小弟负责,否则我没法带小弟了,没有小弟帮衬以后我还怎么打仗?我也理解你,徐成违反军法也确实该杀,所以我想了个折中,把我和他一起算上,我带着他一起上战场死战立功赎罪,如何?”

王猛说:“你是你,他是他,咋个又混为一谈?不行不行。”

邓羌抬头看着王猛,像不认识地说:“老王,我的面子都不给了啊,当年我可是一直铁挺你的哦。”

“老邓,两回事,你挺我没错,我杀徐成也没错嘛。”

邓羌的眼睛要冒出火来一般:“好,没想到你这么不义气,过河拆桥,那就算了。”说完,再也不看王猛一眼,气呼呼起身出帐。

王猛看邓羌出了帐,摇摇头笑一下继续看着徐成的那张草图,他又从箱子中翻出几卷地图,查找是否有通往燕军辎重的捷径,这时,外面突然鼓声震天,李午急匆匆进来,满脸惊恐地报告:“邓羌反了。”

王猛顿时大惊失色。

一、王猛到底做了什么?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2)

公元370年3月,前秦王苻坚决定由王猛率领10员大将,步骑6万讨伐前燕,经过3个月的战争准备,王猛大军于6月出发。

出发当天,苻坚对王猛说:“王老师,我给你交个底,这次我希望你把燕国灭了,你可以先打壶关,再拿上党,然后长驱直入拿下邺城,我之所以现在才对你说,是因为我们人少,要达成突然性,我希望你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燕国,这一趟你不是孤军深入,我会带1万精兵跟在你后面,不要担心粮草后勤,我会安排船只和大车,从水路两个方面帮你运输,你没有后顾之忧,只管往前打就是。”

王猛一听,当即表态:“有大王力挺,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灭燕,而且不费吹灰之力,我就是不愿意这点小事劳大王你的大驾出来跑一趟,我会很快把燕国平定的,免得你幸苦。”

一席话说得苻坚大喜。

王猛大军的行动很迅速,7月就攻克壶关和上党,活捉上党太守,南安王慕容越,使得这两大城附近的郡县全部投降。

只是杨安一路没有将晋阳攻下。

8月,燕王慕容暐命令太傅慕容评率领精兵30万抵抗王猛。慕容评从邺城出发,到上党东北的潞川驻扎,试图以逸待劳阻挡王猛。

王猛并不理睬慕容评,而是先留屯骑校尉苟长守壶关,自己带兵北上晋阳。壶关距离上党很近,慕容评30万大军眼看着王猛北上却没有任何阻拦行动,使得王猛顺利到达晋阳和杨安会师。

面对城大墙厚,兵精粮多,杨安久攻不下的晋阳,王猛并不硬攻,而是命令在城墙下挖地道,由张蚝率领数百敢死队从地道入城。敢死队杀散守关燕军后打开城门放秦军主力入城,结果一举将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活捉。

10月,王猛将晋阳城内行政安顿好后,留下一将守城,他亲率8员将领和5万步骑南下,要和慕容评30万大军决战。

二、王猛如何解决邓羌的“反”?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3)

王猛听校尉李午说邓羌反了,顿时有些懵圈,他不相信邓羌会反,但他知道李午不会乱说,再一想,邓羌刚才气呼呼出去,也许专门来找麻烦来了,他站起身向帐外走,也不带兵器,4名高大的卫兵紧紧护着他。越骑校尉李午见王猛出来,也带着10名卫士走在王猛前面,牙门将吴曾也带了几名士兵走在更前面,一起就来到中军营门。

王猛的中军在一个山丘上,并没有设置鹿砦等防御工事,所谓的营其实就是一圈手持马槊和盾牌站岗的士兵,此时则由三排士兵们组成了圆阵,第一排士兵用长槊放在盾牌上组成一排枪阵,长槊手后是一排弓箭手,他们已经将箭搭在了弦上,弓箭手后面是一排弩手,他们端着用脚踏才能张开的驽。

这时,天色已经暗淡下来,战士们点起了火把。

营门外的山丘是个坡度不到40度的缓坡,坡下是一片平坦的凹地,此时邓羌身着明光铠,手持碗口粗的盘铁槊,胯下一匹披着具装的红砂马,正在身边一名战士的火把照耀下带着大队骑兵列队。

这些骑兵都是重骑兵,他们训练有素,动作整齐划一,带着面帘的马头只留出两只眼睛,让人产生一种恐惧感,马队在山丘下列阵,距离营门也就是400-500步的距离。

邓羌在骑兵队列前面约50步,他胯下那匹红砂马披着具装,只露出双眼和四条红色的马腿,这匹马脚下刨个不停,将地上刨出四个小坑,似乎要迫不及待向前冲,只是被主人勒住了马头不得不生气地打着响鼻。

王猛穿过李午和吴曾的士兵,来到站着的弓箭手前,朝邓羌喊:“老邓,你这是啥意思?”

邓羌一手倒提盘铁槊,一手提着缰绳,眼睛盯着王猛,脚下一磕马肚,红砂马乖乖地向前走了100步,又一带缰绳,那匹马又乖乖停住,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王猛的脸,盯着王猛看了一会儿,大声喊:“我,奉了秦王的命令讨伐燕国,但是我没有想到我们队伍里面出了勾结燕国的秦奸。”说到这里,邓羌一扬铁槊,槊尖指向王猛,“这个秦奸要杀我们自己人,我先杀了此人,再讨伐燕国。”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4)

王猛朝邓羌喊:“邓将军,你不要耍小孩脾气,当着这么多人乱说,你忘了当年了啊,我的脑壳捆在你的裤腰带上,你的脑壳捆在我的裤腰带上,现在你说我是秦奸,我要是秦奸你以为你脱得了干系?”

“少浑扯,不放人老子今天就是要钭你。”

“邓老弟,我晓得你讲义气,勇敢善战,但是军中还是要讲军法嘛。”

邓羌根本不理睬王猛的说话:“你说个铲铲军法,格老子最后问你一句,放不放人?”

王猛对邓羌喊:“老邓,不要意气用事,我们两个都是上将,这样当着大家的面说话不方便,我喊一个手下过来给你说。”

王猛叫过司马,把他拉到一边悄悄说:“你去对邓羌说,我欣赏他义气,看在我们两个同生死的面子上,我同意赦免徐成,让他收兵回去,悄悄说,不要让其他人听见。”

司马点头:“将军放心,我明白。”司马上马,前面的士兵让出一个通道放司马出去,然后又再将通道合上。

司马骑马以不慢不快的速度下了山丘,他来到邓羌面前止住脚步,双方正好马头对马头,在火把的光亮中,司马先说了几句话,邓羌脸上露出了笑意,对司马说了几句话后调转马头朝自己的骑兵队走,慢慢地,骑兵队也开始调转马头朝本营方向开去,见此情形,司马方掉头返回。

王猛松了口气,重新返回帐中,等司马回来后,他让司马将徐成带进帐。徐成惊魂未定,脸色煞白,进了营帐不敢踩上席子,也不敢看王猛,就在帐口低着头站着,王猛说:“徐成,我已经赦免你了,你不用害怕,进来坐。”

徐成上了席子,俯下身体向王猛行了一个稽首礼:“罪将谢将军不杀之恩。”

王猛说:“起来起来,你不用谢我,依我的脾气,我是一定要行军法的,否则我如何管理这数万人的大军?都是邓将军向你求情,他说要和你一起杀敌立功来为你赎罪,那我就没有话说了,我们这次远离家乡为了啥?就是为了战场立功报国嘛,既然邓将军为你作保,我当然也就不能不卖邓将军的面子。”

徐成已经满脸泪水:“罪将不懂事,违反了军令,令将军为难,罪将以后再也不敢了。”

“你违反军令在先,但是任务还是完成得不错,得来的情报很详细,这个是要奖励的,我给记下一功,战争结束后再行奖赏。”

“多谢将军。”

“你可以出去了。”

徐成前谢万谢出帐了,王猛对司马说:“叫郭庆来一趟。”

三、王猛的釜底抽薪计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5)

营帐外响起沉重而快速的脚步声,随即帐帘一掀,进来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壮实将领,正是郭庆,后面跟着满脸愧色的司马。

王猛感到好笑,按照礼节,应该是司马先进营帐后再将郭庆引进来,但这位粗鲁的氐族将领却跑在了司马的前面。

郭庆进来后也不等王猛说话便“扑通”一声坐在席上,两裆铠沉重的甲叶发出“哗啦”的撞击声,让王猛感觉到地皮都在微微地振动,不等王猛说话,郭庆到:“将军,你唤郭庆,郭庆非常高兴,等你的吩咐,要郭庆做啥?”他边说边向王猛弯腰拱手,但是微微突出的肚子限制了他弯腰的幅度,看起来只是行了个拱手礼。

王猛并不在意:“郭将军,有件任务,完成了就是头功,但是我把几位大将挨个想了一遍,还是觉得你最适合,但是我又不确定你敢不敢去做,所以叫你来商量。”

“在郭庆看来,还没有不敢做的事情,将军你用我就对了,你说啥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件事不是单凭勇敢哦,要有勇有谋,现在敌众我寡,我们要以奇获胜,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奇’。”

“将军,你不要看我长得粗壮,我很有谋略的,那个三国时期的张飞,我看他其实就不如我。”

王猛笑道:“是,我是了解你的,你是粗中有细,所以我想到你了,要你去行使一个釜底抽薪之计。”郭庆一听:“我最喜欢计策,他们好多人都不相信我有谋略,这次让他们看看我是如何使计的。”

王猛笑:“所以我把这个活交给你干,其他人我不给他们。”说着,将他身边的绢帛展开,用手指指向东边一座南北向山脉的东部,“燕军的粮草辎重在这里,距离我们大约60里,有一条小路可以抄过去,你带5000骑兵过去,把粮草辎重烧了,燃起的火越大越好。”

“这么简单的事,做了就立头功啊?”郭庆看着王猛,似乎不相信。

“军中无戏言,我像说笑吗?但是完不成你也要给我个交待哦。”

“好说,完不成我提头来见。”

王猛很高兴:“好,兵贵神速,你马上行动。”

郭庆答应一声,向王猛行个礼,返身大踏步出去了。

拂晓,东边山后火光冲天,南边燕军阵地上传过来阵阵惊呼声,王猛对司马说:“郭庆得手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军。”

一时间,秦军阵营欢呼起来,士气大增。

王猛将李午、吴曾和司马招进营帐,告诉他们:“我相信今晚敌我双方都是一夜无眠,慕容评要和我打持久战的想法破产了,他比我还希望速战,通知全军都警醒一点,防止慕容评狗急跳墙偷袭我们,不出意外,我估计明天他就要来下战书和我们交战。”

王猛意料不错,第二天上午辰时,一名燕军使者来到王猛营帐,他带着慕容评的战书,要求和王猛决战,王猛很痛快,回书明日决战。

四、秦、燕会战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6)

第三天拂晓,王猛全军出了山口,5万人呈东西向背山朝南展开,这里是盆地的北部边缘,东西长约30里,王猛以2万步兵居中,列成一个纵深10人,宽为4里的方阵,右翼是2万马匹披着马铠的重骑兵,展开宽度也约为4里,左翼是1万轻骑兵,展开宽度约为2里,这样,全部秦军列阵展开的宽度有10多里。

随着黎明的到来,一缕朝霞从东边山脉后面冒出来,驱散了盆地的黑幕,王猛一直骑在他那匹高大的大宛马向南边观看,慢慢地视线越来越远,黑幕散去,前方10里外露出了大量的旌旗,旌旗下是大批步兵,这些步兵身穿袖筒铠,立着盾牌,他们堵塞了盆地东西近20里的宽大正面,远远看去,就像一排雄厚的铁墙。

王猛骑马往回跑上了一个山梁,他向燕军阵营纵深观看,见他估算在盆地内列阵的就是燕军全部20万步兵,他们的纵深很浅,他再向盆地两侧山上看,见盆地两侧和山脚边缘的缓坡上同样有旌旗,旌旗下面是重装骑兵。

王猛双腿一磕马肚,马听话地迈着四肢小跑着下了山梁,穿过了左翼的轻骑兵阵列,对吴曾喊道:“跟我来。”说罢调转马头,催马在阵前横向由东向西小跑起来,吴曾答应一声,手持一条黑漆槊在后紧紧跟随。

王猛一边检阅着这5万步骑,一边抽出他的环首刀,这是一柄百炼钢刀,王猛高高举起钢刀:“我,王猛,领受了国家给我的大恩,秦王,他让我总管秦国内外,今天,我很荣幸,和你们一起远征燕国,我的地位虽然比你们高,但是现在,我和你们一样,面临同样的处境。”他挥刀指向燕军方向,“对面是燕国大军,我们现在没有退路,如果后退,那是违抗军法,结果是死,还让家人蒙羞,前进可能会死,但是能立大功,国家不会亏待你们的家人,如果不死,你们还有机会升官,功够大就可以当够大的官,官够大就有机会上朝廷见秦王,光宗耀祖,大丈夫们,你们说要选前进还是后退?”

“前进,前进。。。。。。。前进!”

秦军阵中发出一片惊天动地的吼声,步兵们欢呼跳跃,骑兵们上下挥舞武器,胯下马匹被欢呼声震得跃跃欲试,只等一声令下就要争先恐后往前冲。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7)

王猛感受到了这些士兵的狂热,他甚至有些担心这些士兵不等命令就向前冲,这样他横向运动的马匹就会被冲击的士兵们撞上,他让马匹快速向右翼跑了起来,他看到了前面一面大大的纛旗,纛旗下一员大将身着明光铠,手持盘铁槊,胯下一匹披着马具的马,四只深红的马腿静静地立在当地,在欢呼的官兵们中显得与众不同,此人正是邓羌。

王猛到邓羌面前勒住战马,两匹马呈90度角,王猛的马头朝西,邓羌的马头朝南,王猛的马比邓羌的马高,但是他的马鞍却低于邓羌,加之邓羌身材高大,两人的目光几乎在一个水平线上,王猛对邓羌说:“邓将军,我们深入燕境已经快半年了,一直找燕军主力而不得,现在燕军主力出现了,我们也算如愿以偿,但是成还是败,就在今天一战,我们辛苦了这么长时间,总算有个了结了,临阵破敌还要靠你,这个情形,和当年你我对氐族亲贵开刀多么相似,我们又在一个战壕里了,希望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邓羌依然一动不动,他的眼睛盯着前方,都没有向左转过来看王猛一眼,慢慢地说:“眼前这股燕军,我可以包打,老王你不用担心,但是我有个条件。”

王猛一惊,他没有想到这个节骨眼上邓羌居然要讲条件,他问:“老邓,都啥时候了还讲条件啊,等这仗打赢了再说如何?我们两兄弟,啥子都好说。”

邓羌根本没有听王猛说话,而是继续顺着自己的意思说:“如果你升我为司隶,今天这仗你就不用发愁了。”

王猛一惊,司隶就是司隶校尉,是三品武将,这个官职也是王猛身兼数职中的一个,邓羌要这个官职,就和他有了平级的资格,心虽如此,但他深谙道家心术,因此脸上并没有表露:“老邓,你晓得的,司隶是三品官,我做不了主,这样,我可以把大郡安定给你,你去做太守,再给你一个万户侯,这总可以了嘛。”

邓羌动了,不过他一拉缰绳,调转马头往回,穿行在密密麻麻的骑兵队列中,一边头也不回地对王猛说:“你考虑好来找我。”

王猛心头宛如一盆火炭被浇了一盆冷水,又好比突然从天上掉到了地上,眼看灭燕大业在望,却转瞬就要逝去,不仅如此,大将临阵甩锅,整支军队反而可能被燕军全歼。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8)

王猛是不相信邓羌会这么不顾全大局,他认为邓羌是和他斗气,他拨马缓慢回走,他希望邓羌主动招呼他回去,但是他越走越失望,因为并没有听见邓羌喊他的声音,这时,旁边的战士们齐声喊道:“快看,燕军进攻了。”“我们也进攻啊,怎么还不下令啊。”

王猛向右边看去,见远处尘土飞扬,燕军缓缓而来,中间是步兵,两翼是骑兵,阳光照在步兵的大盾牌上发出强烈的反光。

王猛对吴曾说:“你去叫邓将军,就说燕军进攻了。”吴曾答应一声,打马朝邓羌的方向而去。

王猛等在原地,在邓羌没有回来前,他无法下达任何命令,他看着前方燕军徐徐而来,听着自己队伍战士们焦急的喊声,他心急如焚,因为士气是个微妙的东西,可鼓而不可泄,再这样下去,士气容易泄,而士气没有了,这支军队就完了。

王猛闭上眼睛,强制自己镇静,他不敢想如果邓羌不来,他会怎么办。

真是怕啥来啥,王猛感觉自己等了好长的时间,燕军已经距离自己不到5里了,吴曾急匆匆回来:“邓将军,徐成将军,还有张蚝将军,他们都在邓将军的大帐里,一个都不理我。”

闭着眼睛的王猛眼睛猛地张开,他拨马朝邓羌的大帐跑去,吴曾紧紧跟随在后。

王猛骑马穿过秦军阵列,来到了邓羌大帐边顾不得下马,大喊:“邓将军,燕军已经近在咫尺,你再不出击,我们全部性命难保。”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19)

邓羌在大帐中一声不吭,继续躺着,王猛想对邓羌骂句粗话,但是话到了口中却成了:“邓将军,你快起来,我今天答应你,晋升你为司隶校尉。”

邓羌一个鲤鱼打挺起身朝着帐外喊:“老王,你说的?”

王猛大声说:“是我说的,现场所有人都听见,我王猛从来不打妄语,但是我也有条件,你一定要打赢这场仗。”

邓羌也大喊:“老王,一言为定。”说罢,起身在帐内提起一个酒罐,仰头大喝,他喝得太猛,以至酒都顺着嘴唇两边向下流,徐成和张蚝也各拿一个酒罐往嘴里到,眼看喝得肚胀,邓羌将酒罐往地上一摔,只听声“哗啦啦”响声,酒罐被摔得稀烂,迈步出帐。徐成和张蚝也先后摔碎了酒罐,跟着邓羌出帐。

三人出帐后翻蹬跨马,邓羌对目瞪口呆的王猛说:“老王,你自己请便,我先走了。”三骑往本阵飞奔。

王猛看着远远而去的三骑,如负重释,对吴曾说:“我们走。”抄近路来到了自己的阵列。

王猛来到自己阵列,见邓羌已经带着徐成、张蚝等将领率领右翼的500名重骑兵向燕军步兵展开了冲击。

邓羌冲在最前面,他右手握着盘铁槊,腋下夹着槊杆,左手握着缰绳向前跃马冲锋,后面左右两人分别是张蚝和徐成,他们也以同样的姿势操着马槊,三匹马相距20余步成品字形向前,马匹脚下扬起的尘土向两边分,就向一把刀子劈开了地面一般,速度之快,使得三支槊杆上飘着的白眊几乎贴着了槊杆上。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20)

三人后面约30步是展开的500重骑兵,他们在不到1里的正面向燕军步兵猛扑。

燕军两翼骑兵见秦军冲阵,也开始向邓羌的500骑兵进行包抄。

燕军两翼骑兵距离太远,邓羌的500重骑冲得很快,很快就和燕军步兵接触上了。邓羌首先冲破了燕军步兵的盾牌,几名燕军士兵倒在地上,邓羌直向燕军纵深冲去,燕军也是训练有素,他们的步兵并没有慌乱,而是在各自位置上用刀向邓羌乱砍,远处燕军则向邓羌投掷标枪和发射弓箭,紧接着徐成和张蚝也冲破了燕军盾牌,更多的燕军士兵倒地,接着500名重骑兵以1里宽的正面如铁墙一般冲破了燕军盾牌,他们冲向了燕军后阵。

训练有素的燕军前阵虽然被冲击,但是他们很快就闭合了,邓羌的骑兵们穿过燕军后阵,马匹的惯性让他们冲出后阵继续冲刺了一段距离。邓羌调转马匹朝燕阵看了一会儿,又带着骑兵们向燕军后阵的薄弱点发起冲击。

王猛打马上了一个山梁,他眺望燕军,发现他们的步兵纵深有约20行,邓羌带领500重骑兵在燕阵中前后冲击,燕军步兵倒下大片,但是邓羌的骑兵也不断在燕军步兵的弓箭和投枪前倒下,好在他们的铠甲和马具起了不少的防护,这使得他们的损失不至于很大。

邓羌身上中了10多支箭,只是都被他身上的明光铠弹开,徐成筒袖铠左肩胛的甲叶之间插了一支箭,但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奋勇作战,张蚝穿着两裆铠,他的两支手臂满是鲜血,说不清是怎么受的伤,但是他的马槊照样横挑竖打,不少燕军倒在他的槊下。

在燕军骑兵还没有包抄到位之际,邓羌已经进出燕阵4次了。

当邓羌第5次返身冲阵时,燕军两翼重骑兵终于包抄上来,眼看他们要对邓羌的500重骑兵进行合围,王猛急忙命令右翼的重骑兵主力冲击。

郭庆和巨武早就忍不住了,各自挥舞铁槊跃马向前,近2万重骑兵跟着他们排山倒海一般向燕军冲击。

双方重骑兵像重型机械一样在大地上隆隆开进,大批的烟尘扬起,燕军的重骑兵还没有合围邓羌,秦军的重骑兵赶到了,双方展开混战。

这时,更多的燕军骑兵开始向秦军重骑兵围拢。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21)

王猛见燕军右翼露出了空挡,命令轻骑兵冲击,李午一挥手中铁缠槊,率领1万轻骑向燕军右翼猛冲。

1万秦军轻骑冲向敌军右翼,他们在距离燕阵一箭之地前排了5个圆阵,每个圆阵的骑兵一边催动马匹围着圆心打转,一边不停向燕阵发射箭镞,几轮箭雨之后,燕军阵形开始混乱,前排的燕军盾牌阵出现了空隙,轻骑兵方才挺槊向燕军发起冲击。

在骑兵冲击下,王猛发现燕军的步兵阵形开始混乱,他命令步兵向燕军中间进攻。

杨安将右手七宝缚槊高高举起,一磕马肚向前走,另外一员氐族将领手持长柄刀在后,2万秦军步兵方阵排列整齐,向不足2里处的主战场运动。

这是一场秦、燕双方的大会战,会战一直打到日中,燕军被斩首和俘虏已经达到5万,军心浮动,再也无心和秦军作战,开始无序向后奔逃,相互踩踏不断,王猛下达了总追击令。

追击令下达,让秦军士气大振,他们并不清楚战场整体态势,见下令追击,知道胜局已定,个个要立功受奖,踊跃向前,燕军则更加士气低落,争先恐后向后败逃,形成了更大规模的自相践踏。

在这一追一逃的过程中,秦军又斩杀燕军10余万人。太傅慕容评单骑逃回邺城。

五、事件后续

东晋和匈奴的关系(氐族前秦灭鲜卑前燕之战)(22)

这场5万对30万的胜利,是秦军灭燕的关键一仗,此仗之后,王猛秦军再也没有遇见大战,他的部队顺利推进到邺城并对邺城进行了包围。

燕王慕容暐似图出逃最终被王猛秦军抓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