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直不太想写有关李煜的文章,一方面,李煜的词确实十分惊艳,读来,感觉非常凄美,让人荡气回肠。另一方面,又觉得李煜在做国君和做人方面,实在不敢恭维,颇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虽不通政治,治国理政一团糟,但其却有非凡的艺术才华。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特别是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鼻祖,对豪放派的崛起也有一定的影响,被称为“千古词帝”。我个人收录的其代表作有:《相见欢》、《虞美人》、《望江南》、《长相思》、《浪淘沙令》、《破阵子》、《乌夜啼》、《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1)

今天复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2)

据资料记载,这首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那年,李煜42岁,归宋已近三年。三年前,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出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宋朝皇帝宋太宗始终放心不下,于是派近臣徐铉前去探视,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这句忏悔的话,为李煜招来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大概就是在这种哀怨与悔恨交加的复杂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42岁生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说来李后主也是个性情中人。宋太宗闻之大怒,岂能容他,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异,人生是美好的。可我这种处处受制于人的屈辱生活,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事,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情,到底做得如何呢,做对了多少,又做错了多少,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不难看出,这位从前十分威赫的国君,如今沦为阶下囚,此时此刻,心中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4)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虽然,自己现在仍然住在小楼里,苟且偷生,但这不过是稍微高级的囚室。春风再次吹来,春花又将怒放。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回想起南唐王朝,李家社稷,在自己手中灭亡,古国早已不复存在,真是不堪回首啊。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虽说是不堪回首,可过去那么多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在南唐故都金陵,雕花的栏杆,汉白玉砌成台阶,富丽堂皇的宫殿,应该依然还在。只是那些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现在也许已不再年少,美丽的容颜不再那么美丽。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满江的滔滔春水,无休无止地滚滚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自身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接着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奔流的江“水”来作答,充分体现出满腔愁恨的力度和深度,凝练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竟无语凝噎(习诗录:问君能有几多愁)(7)

这首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堪称“绝命词”、“血泪之歌”。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了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设问手法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再到自问,通过曲折回旋、游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愁思贯穿始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字字珠玑,一气呵成,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显得阔大雄伟,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2020年12月7号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