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

如果要在全国做一份调查,问大家最能代表中国的一部小说是什么,《红楼梦》一定榜上有名。

在《红楼梦》还是靠手抄本流行的时代,就已经有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很少有一部书像《红楼梦》这样,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广泛欢迎,历经时间的淘洗,仍旧能为如此多的人所喜爱,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1)

但另一方面,《红楼梦》也是一部“难读”的书。

曾有出版社做过一次大范围调查,在“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上高踞榜首的,正是《红楼梦》。

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人读不下去《红楼梦》?

除了古今环境变化、快餐文化的泛滥,也因为它身上的谜团实在太多了。

为什么《红楼梦》总让人觉得神秘

关于《红楼梦》,一直都有许多未解之谜: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

后40回出自谁手?

第五回中的判词究竟有哪些深意?

小说开头女娲补天、绛珠还泪等等充满神话色彩的离奇故事,我们该如何看待?

......

凡此种种,让很多人都摸不着《红楼梦》的底。

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2)

作者对这本旷世名著,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

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倾注其中,全书有许多匠心独运的构思,埋藏着许多“意在言外”的微妙细节,书中人物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小动作,一个再不起眼的语气词,都内有乾坤,给阅读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3)

譬如书中第三十四回,宝玉被父亲痛打一顿之后,卧在病榻上,却依然惦记着黛玉,深怕黛玉哭坏了身子,于是找了个由头,让晴雯送黛玉两条旧手帕。

黛玉收到手帕时,一开始觉得十分不解,两条旧手帕究竟是何意?为什么是旧的,而不是新的?为什么不是一条,而是两条?

黛玉一番思考,“细心搜求”之后,才“体贴出手帕的意思来,不觉神弛魂荡”

小说写得如此含蓄,读者如何才能深入体会到呢?像这样的含蓄的笔法,遍布全篇,无疑提高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门槛。

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4)

人人都希望能一读就懂,领略《红楼梦》的妙境,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拥有一个懂我们、也懂《红楼梦》的“指引者”。

听北大讲《红楼梦》

在《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上,北京大学有着特殊的地位与贡献,很多研究《红楼梦》的著名学者都是北大的,或者是从北大走出去的。

学者胡文彬更曾指出,北京大学是新旧红学的发源地。

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5)

先是北大校长蔡元培,打破了当时人们视小说为“小道”“末流”的认知藩篱,在校园里开设了小说课,让古典小说得以进入大雅之堂。

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之下,北大成了研究《红楼梦》的一大重镇,研究盛况更是空前:

曾在北大任教的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早已深入人心: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6)

被蔡元培特地聘请的胡适,更是出版了详细而全面的《红楼梦考证》一书,这本书的价值至今无法忽略,它建立了今天大多数读者对《红楼梦》的认知:

譬如《红楼梦》的作者即曹雪芹,书中的故事是曹雪芹的自述,后40回则是曹雪芹逝世后高鹗续写......

同在北大教授的俞平伯,更是著名的红学大家之一,他苦心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开启了《红楼梦》文学批评的新模式;也是他,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对高鹗的续书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知。

王昆仑、何其芳、吴恩裕......这一系列星光熠熠的名字,都在红学研究上留下了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终说红楼未完人生有3大遗憾(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红楼谜团)(7)

直到今天,在《红楼梦》的研究与教育方面,北大也一直走在全国大学的前列。它开设的“北大与红学”系列课程,有着数十万大学生收听学习的盛况。

这么多红学家,这么多关于《红楼梦》的研究都出自北大,但是,这些精彩的研究,一般读者却不一定知晓。为了让象牙塔内的知识走向大众,三联携手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联手打磨了这门精品课程《永远的<红楼梦>》。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