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为什么说自己活不长(是才华带来了噩运)

1、

张爱玲说过一句惊世之言: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天底下,没有人因此笑话,因为人家证明了自己确实是天才。

还有萧红,虽然低调、苦逼,但写出的东西谁敢小瞧?那文字,你模仿八辈子也模仿不来。

虽然大多数人不信上帝,但她俩的大脑确实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她们完全依赖天赋写作,用来自子宫的语言,她们是什么样的人,就有自己什么样的语言。也许张爱玲身上还有家族遗传的痕迹,但萧红,则是毫无依傍地写作,完全凭她的天赋和才华。

按常理,天才,天赋异禀,天资过人,应该比凡人幸福 ,但上帝很公平,他给了你才华、敏感度,就拿去你世俗的圆满,毫不手软。

张爱玲和萧红,很多人喜欢把她们相提并论,大概除了都姓张,两人都写得好, 都活得惨。

其实谁不惨呢? 但凡以才华显世的女子,似乎没几个好命。且不说古中国,才过去不久的二十世纪,就有费雯丽疯了, 克洛黛尔癫了, 伍尔芙投河自尽了, 普拉斯煤气自尽了, 邓肯死于非命了…… 一个个都很传奇, 但一个个,下场都很惨。即使不疯不癫,没死于非命,比如简·奥斯丁,也终生未嫁。

2、

读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让人悚然而惊。

她写一个叫月英的女子,嫁过来时很美,过后生了病瘫痪在床,丈夫起先还照顾,后来不闻不问。月英深夜里哀嚎,无非想喝口水……邻居们能听见,丈夫听不见。白日,村里女人们过来看她。她一排牙齿都绿了,一直九十度地坐在床上,无法躺下,下肢没有知觉,女人们挪挪她的身体,臀部下面是蠕动的白虫。丈夫想,反正离死不远了,也不要浪费了棉被,索性把她垒在几块方砖里……

这样的文字,碑一样立在那里,仿佛于荒原的月夜,陡然看见,直指人心。

其实她用笔非常浅淡,每一字,每一句,都很平凡,都是大白话,但她随意把它们一组合,那个意思便有了, 她想表达的便出来了, 甚至超过了她想表达的……这个天才女,对语言的运用似乎不用思考,单凭直觉,她写文章就跟我们说话一样自由,她有自己的调调,颠来倒去, 在你耳边咕咕唧唧, 但无论怎么,都被她说成了锦绣文章。

她的临终之作《呼兰河传》,在文坛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张爱玲的《金锁记》,称得上“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十九岁的她离家出走,漂泊了大半个中国, 历经饥寒、战争、动荡、情殇、婚变……最终落脚到香港,似乎为的就是写这样一部小说, 这样一部安稳、平静和温暖的小说。

萧红为什么说自己活不长(是才华带来了噩运)(1)

3、

那是1940年1月, 萧红来到香港——此时, 张爱玲已在香港呆了两年, 是港大英文系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两位天才女子的第二次交集:在同一个时间段, 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她俩的第一次交集,在1934的冬天,萧红随萧军去上海拜见鲁迅。

那一年,萧红二十三岁——而十四岁的张爱玲正就读于上海圣玛丽亚女校,是个文艺少女, 以天才自居,可是表面上很谦逊,不怎么爱讲话。她在继母治下讨生活,不快乐。

这个时期同在上海的萧红,却迎来了生命里难得的“黄金岁月”。

曾经,她那么穷,那么饥饿,忍不住问:桌子可以吃吗?床褥可以吃吗?太饿了。这个饥饿的灵魂,被人拐骗在小旅馆中,又遭遗弃,大腹便便……一个紧闭的房间,定格着一个女人一生里最深的耻辱。

“英雄救美”的萧军,日后成了她的夫。开始被她的诗吸引,两人一起生活后,开始轻视她的文笔。她坐在床头奋力地写,他则报以冷语恶言的嘲笑……敏感纤弱的她,面对心爱之人的否定,应该非常痛苦吧?

幸亏有鲁迅先生的欣赏和爱护。

她在上海呆的两年, 是先生生命的最后两年。对于她来说, 先生差不多是神一样的存在,弥补了多年父爱的缺失。。

她每天跑去看他,对许广平的不耐烦,假装视而不见。她靠近他,像寒夜里赶路的人,本能地靠近光源,靠近温暖。

有一次她去他家,一进门, 什么话也不说,就咯咯笑了。他问:“为什么笑呢?”

她说:“天晴了, 太阳出来了。“

新添置了花衣服,也兴冲冲穿了特意跑去给他看,他停下笔,认认真真地左看右看,给她提意见。

她在他面前,如此自在,有安全感,因为知道,他懂她,懂她所有的好。

萧红为什么说自己活不长(是才华带来了噩运)(2)

4、

同样太阳出来了,张爱玲站在母亲寓所的屋顶上,却觉得自己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被裁判着像一切惶惑的未成年人。

高中毕业,她跟表姐们逛街,次次别人掏钱,总归不大好,于是伸手问回国的母亲要零花钱,母亲过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不习惯冒出一个笨手笨脚的女儿,开始了碎碎念,说如何艰难,你不能跟人攀比,舅舅家吃的都是黄家留下的祖业云云,你既然跟了我,就要学会清苦。

话说到最后,竟充满讥讽地把一个玉镯放到张爱玲手里,说:你去当掉做零花钱吧。张爱玲哭着说:我不要。母亲冷冷地说:你已经在要了。

张爱玲哭着把镯子放回母亲的首饰盒。

如果没有战争,她在港大顺利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牛津大学,后来的人生不至于这么辗转困苦,不至于讨几个零用钱,也要看母亲的脸色。

几年之后,她终于一脚跨了过来,就像奋力跨过一条大河,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凭借手中的一支笔,轻轻巧巧过来了,洛阳一时纸贵,在十里洋场,她的风头,甚至把当红的明星都压了下去。

她活得任情恣意,以为危险过去了,那个腐朽没落的大家庭再也伤害不到她了。却不料遇到不动声色、老谋深算的男子,一头栽了下去,万劫不复。

这男子,为她的才华吸引,也为她身后的煊赫家世吸引,他靠近她,只为感觉到棋逢对手的刺激,如同薛仁贵与代战公主在阵前相遇,忍不住想比斗一番。

他只想征服她,将这个奇异女子收入囊中,纳入麾下。虽然后来,他老老实实承认:“我使劲武器,还不及她的只是素手。”

她以为他懂自己,会慈悲,会给她一世的安稳和岁月静好。殊不知,人家只是来跟你比斗过招的。

这一番情劫,她依靠与生俱来的老辣,把来龙去脉看清楚后,果断地了结,彻底放下了那个人。这人世的冷热炎凉,她用文字,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抹后,亲亲巧巧地越过去,不让它伤害到自己。

她是比萧红更有力量的女人。

萧红为什么说自己活不长(是才华带来了噩运)(3)

5、

这两个女人,一个冷,一个热,一个理性,一个感性,截然不同,却都惊才绝艳。她们,本来绝无可能有交接,萧红写作的时候,张爱玲还是个中学生,张爱玲写作的时候, 萧红已经死了。

却因香港,再一次隔空相遇,充满了寓意。

萧红死在1942年1月,死在香港。

她处理自己的感情生活,总是那么糊涂,错一步,步步错,一路错下去,最后把命搭进去。

在香港的两年,她身心得以稍稍喘息——日本人还未打进来——她开始了《呼兰河传》的创作,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她来到几千里外的香港, 才想起自己也有故乡;身患重病,得了没药治的肺结核, , 才跟童年有了亲近;回望自己爱恨交织的一生, 才知道祖父,那个温暖的老人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有人说她自私,先后生下的两个孩子都送了人。但她对遇到的男人,毫无保留,全盘交付。人家只要给她一点温暖,她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贴心贴肺地对人好。

当年对萧军如此,萧军打她,她还帮他掩饰。后来对端木,也如此。仗打起来了,朋友帮她好不容易搞来一张离开的船票,她竟给了端木,让他先走,自己挺着个大肚子,仓惶无着。后来累了,干脆在人来人往的走廊上铺一张席子,两手撑着地,艰难而缓慢地坐下去——听天由命。

结果她死了,这个把命交给爱情的女人,上天并没有眷顾。

她死后不久,因战争终止了学业的张爱玲返回了上海——萧红生活了两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的地方。

一年以后的1943年春天,张爱玲发表了以香港——萧红写出了代表作的葬身之地——为背景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 一鸣惊人,从此辉耀文坛。

命也?巧合也?

萧红为什么说自己活不长(是才华带来了噩运)(4)

6、

也许,作为读者,我们并没有资格感慨她们各自生活的不幸。

虽然不胜唏嘘。这两个文字起舞的女子,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留下绝世之作,滋养万千读者。如果,她们能过上通常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少一些颠沛流离,多一些现世安稳;少一些黯然神伤,多一些喜悦欢欣。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许会稍稍心安。

但上帝拣选她们,赋予她们超乎常人的才华和不同寻常的经历,一定有他的理由。

在她们的作品背后,是人类敏感而骄傲的心灵——直面人生,不肯屈就;正视光阴,不甘湮灭。

无论是才华带来了噩运,还是噩运成就了才华,于她们,都是荣耀。

萧红为什么说自己活不长(是才华带来了噩运)(5)

作者:甘草子:高校老师,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