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从八一三到)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从八一三到)(1)

1937年的昨天,日本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1945年的明天,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报无条件投降。

从“八一三”到“八一五”,中华民族完成了烈火重生的苦难历程,从此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发现曾经不可一世的“八国联军”也不过如此,中国1942年华盛顿会议上已经成为与美国、苏联、英国并列的“四大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依靠巨大的民族牺牲获取的,不是像法国那样靠着路易十四以来的祖上阴德阴资。

1931年“九一八事变”,本是日本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石原莞尔等人越过关东军司令部擅自发动的一场“越权军事行动”,但该行动迎合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心理,得到关东军司令部、日本军部的支持。日本关东军很快攻占沈阳,并在半年里侵占“东三省”,把张学良的东北军赶到关内。“九一八事变”一方面让日本占据了相当于日本本土两倍面积的东三省,大大缓解了日本国内矛盾,但也刺激了日本“下克上”的顽疾,日本内阁进一步难以约束日本军队;另一方面蒋介石借日本之手剪除了“民国四强藩”中硕果仅存的张学良,还把张学良的东北军推上内战的前线,东北军频繁被派往鄂豫皖、陕北作战。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味着日本不再能“趁火打劫”,必须面对国共合作后的全民族抗日。蒋介石则不仅趁机控制了陕西、甘肃、河南等地,还被红军承认为全国全军领袖。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则是败笔,不仅导致后来东北军一半投降日本另一半投奔八路军,而且造成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相互猜忌。要知道“劫持领袖”蒋介石自己就干过,国民政府老主席胡汉民就被蒋介石长期软禁,北伐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李济深也曾被蒋介石扣押。要说张学良不该反对“大哥”蒋介石,那么蒋介石对自己的“大哥”冯玉祥又哪里尊重了?

1937年的“七七事变”,本来是一次局部冲突,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日本政府都没有想到会成为全面战争的开始,日本内阁甚至做出了“不扩大”的决议。但日本内阁无法约束日本军队,日本军部迅速向华北增派军队,这就导致日本政府有诚意的和平谈判变成了掩护日本增兵的缓兵之计。蒋介石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明确中国政府的“底线”就是华北现状必须维持,尤其是二十九军驻地不受侵犯。结果日本增兵后直接突破中国政府的底线攻占北平、天津,这就使得中日全面战争无可避免。

读过初中历史的都清楚,北平、天津一线是古代“幽云十六州”,自古中原王朝失去这一线则中原门户洞开。蒋介石可以默许日本侵占东三省,却不能容忍日本攻占北平、天津,也是因为北平、天津地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石原莞尔等“中国通”在日本占领东北后,一直主张“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但此时的日本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蒋百里等人最担心日本的“中国通”沿着清军入关的路线,夺取北平、天津一路沿着平绥路西进夺取山西乃至陕西,另一路沿着平汉路南下夺取河北、河南、湖北,这样一来中国本土防御就处处被动。因此选择对中国有利的位置发动一场改变日军进军路线的战役,就被国民政府采纳。而且华北主要是杂牌军驻地,蒋介石就是想要组织大规模战役也力不从心。

8月13日的“八一三事变”本是一场局部冲突,但国民政府趁机发起反击,从而演变成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役。蒋介石一方面派兵进攻驻扎在上海的日军,一方面从全国源源不断整编军队开赴上海战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淞沪会战。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主张组织淞沪会战,但两人都主张预留10几个师在苏州一线,在淞沪会战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依托有“东方马奇诺防线”之称的苏福防线掩护大军撤退。但蒋介石异想天开,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干预,结果国际联盟干预落空,中国军队在上海“用力过猛”陷入困境,而且耗尽了本该用于掩护大军撤退的预备队。

10月20日,日本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蒋介石此时就应该立即下令上海各军交替掩护撤出战斗,但蒋介石却犹豫不决,导致中国投入上海作战的各军丧失了宝贵的撤退时间。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中国军队要守住正面防线还有一战之力,但对于日军突然迂回到自己防线后方,这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士气。日军无论是在太原会战还是淞沪会战,正面强攻未能得手就从侧翼迂回,中国军队无一例外很快溃退。

11月8日,日军攻占松江城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蒋介石这才下令上海各军全线撤退,此时上海各军不仅耗尽了用于掩护撤退的预备队,而且各军在撤退中出现组织混乱,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损失30万人以上,其中一大半是在撤退中造成的。

日本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攻占上海,此前“三个月灭亡中国”成了泡影。中国军队的指挥能力在淞沪会战中表现极为低劣,甚至不如粤军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上海抗战”,造成中国军队虽然英勇顽强作战却损失严重。但即便如此,中国军队依旧用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日本不得不打一场他们力图避免的“持久消耗战”。

中国军队原计划淞沪会战后大军撤守耗费巨资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即苏福防线,却因为淞沪会战从大撤退变成大溃败,苏福防线竟然无兵可守,很快被日军突破。如果按照李宗仁、白崇禧的建议,淞沪会战可能坚持到10月20日左右就宣告结束,上海70万大军分批撤退到苏福防线后方,然后预备队10多个师以逸待劳依托苏福防线与刚刚经历过淞沪会战苦战的日军继续作战,那么日本军队攻占上海后就只能休战。本来日本政府与军部命令攻占上海的日军不要进攻苏州以西地区,却因为日本追兵轻易攻占苏州等地甚至兵临南京,让日本看透了中国军队的虚弱,这才使得1937年12月本该中日继续和平谈判,变成日本攻占南京后宣布不以蒋介石为和平谈判对手的第一次近卫声明。

南京大屠杀成为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日军历时3个月才攻占上海,攻入南京后为了发泄在上海苦战的怒火并恐吓中国抗战军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但日本军队的大屠杀,不仅没有吓倒中国抗战军民,反而激起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南京大屠杀也使得中日之间的和平谈判变得不可能,这种民族创伤已经使得中日战争变成你死我活的“不共戴天”之仇。后来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军队一改此前的颓废,勇于牺牲精神崩现出来。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结束,中国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日本没能在平汉路以东地区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已经意味着这场战争日本已经没有能力获胜。日本很快发现自己只是击溃中国军队而不是消灭中国军队,而且日本的百万大军投入中国战场很快被“稀释”,日本只能控制交通线附近地区,广大的农村甚至偏僻的县城都无法控制。不仅八路军、新四军在日占区建立起广泛的根据地,甚至国军也有大批力量深入敌后,例如桂系在大别山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1939年9月1日德国偷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终于不再孤军对抗法西斯武装,但美国却依旧是日本侵华的头号帮凶,继续向日本提供杀人武器和钢铁、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这一年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敌叛变,日本解决兵力不足的“以华制华”初见成效,此后大批国军投降日本成为伪军。一些人为汪精卫申辩,说汪精卫是看到中国可能被日本消灭,投降日本是为了保存民族元气。如果说“珍珠港事件”前大家都没把握中国能否击败日本,汪精卫此举还有一定的道理,那么“珍珠港事件”后即使是蒋介石这样蹩脚的战略家都知道“我们赢定了”,汪精卫继续追随日本而不是反戈一击,如何能洗白自己“铁杆汉奸”的本质?

1940年3月,国民政府结束“冬季攻势”的“百师大战”,从此正面战场不再有主动进攻,直到日本投降前夕。1940年6月,法国溃败,法西斯国家进入前所未有的盛世。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试图用一己之力鼓舞人心避免国民政府屈服。1940年9月,日军攻入法属印度支那,开始进军东南亚。1940年12月,“百团大战”结束,引来日本从正面战场抽调重兵进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八路军的总兵力直到1944年10月“秋季攻势”才恢复到“百团大战”前夕的水平。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短期内击溃了美国甚至半年内控制了阿留申群岛到马来群岛、关岛的大片领土,却陷入了美英中(ABC)夹击之中。没有了美国给日本输血,中国很逐渐恢复了元气。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从八一三到)(2)

1942年1月华盛顿26国会议上,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一起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昂首进入大国俱乐部。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比起曾经的列强法国、荷兰,更有资格成为大国。当初侵略中国逼签《辛丑条约》的十一国,只有美国、苏联(俄国)、英国排位在中国前面。

1942年2月15日,4万日军击败13万英联军甚至迫使新加坡10万英军投降。3月9日,6万日军击败驻防荷属东印度爪哇岛9万荷兰军队,8.2万荷兰军队投降。5月7日,5.7万日军击败菲律宾13万美联军,俘虏了11万美军(包括麦克阿瑟的副手温赖特中将)。看到装备精良的英美荷军在东南亚如此惨不忍睹的战况,不得不敬佩我们的先辈用低劣的武器扛住日本百万大军数年进攻的艰难。须知1937年7月到1941年底,中国是单独抗击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日军背后还有美国人不断输血。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遭受严重损失。这一方面是因为“坑盟友专业户”英国动辄逃跑,此前坑死了法国这次坑伤了中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杜聿明过于听话缺乏担当,手上有两三个师竟然遇到两个大队日军迂回不是抽兵围歼他们打通返回云南的补给线,而是盲从蒋介石的命令从野人山溃退。中国远征军在撤退过程中的损失依旧远远大于在战场上的损失,重演了淞沪会战那一幕。看看红军“决死后卫师”如何掩护大部队撤退,看看志愿军在铁原如何掩护大部队撤退,只能说国军组织撤退太low了。

1944年4月18日,日本为了拯救侵入东南亚的孤军,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中国称之为豫湘桂战役。4月20日,鲁中八路军趁机发起“夏季攻势”,解放村镇千余个,人口30万,打通了沂、鲁、泰、蒙各山区的联系。此后就出现了奇怪的局面,即日军在正面战场不断攻城略地,甚至从河南许昌、洛阳一直进攻到广西桂林、柳州,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则趁机发起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到了1944年12月,八路军、新四军不仅全面恢复到“百团大战”之前的兵力,而且质量、数量都有空前提高。

“一号作战”刚结束,日军又发动了“芷江作战”。此时中国军队利用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期间打通了滇缅公路运来了36个师的美械装备,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高。日军发动“芷江作战”即中国称之为湘西会战,不仅被中国军队击败,日军后方的八路军、新四军还趁机发起春季攻势与局部反攻。日本兵力严重不足的弱点,已经暴露无遗。中国军队只要武器装备不是太落后,已经可以“硬扛”日军的进攻。

1945年8月9日,美国向日本投掷第二颗原子弹,苏联向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领袖已经敏锐察觉到日本败局已定,发出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奉命发起大反攻。中央军委深知东北的重要性,以接应苏联红军为由,派出吕正操、李运昌、张学思、万毅等张学良旧部率军重返东北,与坚持抗战的东北抗日联军汇合建立起东北根据地。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美苏英中四大国的波茨坦公告“终战”,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结束。

从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中国竟然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耗尽了日本最后一滴血。如果没有美国这些帮凶给日本输血,看看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是持续一年左右,日本哪里有能力从1937年一直坚持到1945年?以日本匮乏的国内资源,“四大会战”结束后,日本可能就奄奄一息了。但即便如此,中国军队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与呆板的指挥技术,竟然能够把世界五六个工业化国家之一的日本拖死在中国战场,体现了这个古老民族不可限量的民族意志与战斗精神。

不要小看中国军队,即使是在内战中一败涂地的国军,残余部队逃亡东南亚也是打遍周边无敌手。即使是日本军队,留下来帮阎锡山守山西的那上万军队,在徐向前兵团的攻势面前不也是连战皆败?要知道那万名日军遇到的是地方部队升级起来的徐向前兵团,而不是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编成的几大野战军。如果1937年的日军遇到1947年的解放军,日军能够坚持两年都是奇迹。

从“八一三”到“八一五”,中华民族完成了烈火重生,从此不仅昂首进入大国俱乐部成为“五强”之一,而且开启了中国不断追赶西方列强乃至重回亚洲巅峰的新征程。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状态,不出20年中国必然在经济总量乃至科技能力上赶上美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抗日战争开始,走上了不可遏制的“快车道”。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从八一三到)(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