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1)

文/37度暖爸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必然会存在控制行为,适度的控制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因为控制让孩子的情绪不能、不敢表达,而产生了压抑,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或许会是讨好、知难而退、依赖的诱因。

友情提示:内容硬核、略烧脑!为保护当事人,案例经过加工,请勿对号入座!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2)

情绪致病已经被广泛认可,中医也有“七情说”,在家庭教育中,无论父母遇到了多么令人生气、麻烦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表达。不被允许的表达,孩子会给自己的想法贴上“是非对错”的标签,为了迎合父母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也就产生了压抑。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3)

一般来说,当我们感觉到以下两种情况时,压抑的过程就出现了:

1、当我表达情绪、表达攻击性时,担心对方接不住,进而破坏关系;

2、给自己的情绪、想法贴上是非对错的标签,既然是错的,那么就不被允许表达。

通俗、直白点说:想要表达,又害怕自己的表达会顶撞父母,令父母产生不愉快的感受,所以我刻意控制自己,压制表达的念头,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外泄。不只是孩子,成人也会存在类似的情况,压抑并不意味着负性情绪的消失,而是被压进了潜意识,当我们的理智脑休息时,又会冒出来。

例如,当我们睡觉时,理智思考消失,但大脑仍在工作,白天经历的一些事情,可能会在梦境中以象征物的形式呈现出来。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4)

40岁的林勇,回忆起自己儿时的梦境,他这样说:

大约是8-10岁的时候,常常做同一种梦,会梦见有怪物追自己,自己的双腿却不听指挥。后来,当怪物追自己时,自己能跑了,可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那个怪物,最终还是会被抓住,然后惊醒。再后来,梦里会出现一座庙,自己会拼命往庙里跑,跑进庙里看到供奉的神像就感觉自己安全了。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5)

上初中的时候,不再梦见怪物的追逐,而是常常梦见自己不知从什么地方找到一把枪。拿着枪开始杀人,并享受杀人的快感,而后开始后怕。杀人意味着犯法,过于害怕,从梦中惊醒。后来,虽然也有担心被警察抓捕的担心和害怕,但不会马上惊醒,而是在被抓捕时惊醒。再后来,惊醒的场景,换成了法场。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6)

特别注意:抛开事分对错二元论来看待这两种梦境。其次,区分想法和行为,有想法不犯法。

回到林勇儿时的梦境中,怪物、害怕、庙、神像、枪、杀人、抓捕,这些梦境中的象征物,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首先,回顾他的成长经历,从小和姥姥一起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姥姥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父母,分离且回到父母身边意味着丧失和重新建立信任关系。直白一点说,父母在他心里只是个符号,是熟悉的陌生人。

回到父母身边后,父母一直对他要求严格,所以,家庭教育的过程存在控制。我认为:怪物,可能是他的父母。因为白天不敢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担心会破坏关系,惹父母不开心,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了压抑,在梦里又不受控制地跑了出来。而庙和神像,应该象征着姥姥,能够给他提供“庇护所”的人。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7)

当林勇进入初中学习来到了青春期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和父母的关系,又增加了同学关系。此时的他,和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要面对是否能融入群体,而产生“群体融入感”带来的认同度的问题。

所以,这个阶段不敢表达的攻击性在梦境中被放大了:由原来的被怪物追逐、攻击,变成了用“枪”,这种具有强攻击力的武器攻击他人。被攻击的人,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关系中的另一方,如:同学。这一点,从林勇描述和同学关系时,可以获得印证。

现实中的林勇是怎样的呢?唯唯诺诺、讨好、不自信、自卑,在班级中像个小透明,即使遭遇了校园霸凌事件,也不敢和父母说。因为他知道,即使说了也换不来同情与帮助,反而会被训斥:“肯定是你嘴贱,为啥他打你,不打别人?”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8)

压抑的情绪、质量低下的睡眠、青春期的困扰、学业的压力,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成为了林勇前行的包袱。林勇拼了命地学习,成绩也只是停留在年级前三分之一的水平,无法更进一步。是他不努力么?是他不认真么?是他笨么?

都不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每天我们都要经历正面或负面情绪的流进、流出。如下图所示,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范围想象成一个水池,那么流进正面积极情绪,自然会令我们感到愉悦。如果流进负面情绪,而又没有出口流走,那么就必须消耗精力、其他能量来消耗。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9)

例如:前一天和别人发生冲突、争论、吵架,令自己的心情沉入谷底,导致晚上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低下。第二天会感觉腰酸背痛,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进行高级思考。

当然,我没有责怪父母的意思。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所有的父母都忙着吃饱、吃好、养老、顾小。信息量小,信息传递速度慢,也缺乏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我只是想通过案例,提醒家有儿女的父母,引起注意:无论遇到多么令人生气、愤怒、悲伤……的事情,也别忽视孩子的情绪表达。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10)

首先,要营造家庭中,自由表达的氛围,需要父母要能承载孩子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要么向外,宣泄表达,要么向内转向攻击自己。林勇就是因为不被允许的表达,而转向攻击自己。

承载孩子的攻击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亲有稳定的自尊水平,不会因为孩子攻击性的表达而产生自尊受损的情况。

能够承载孩子的攻击性,也是在保护孩子的攻击性。弗洛伊德认为:攻击冲动,表现为争论、竞技、冒险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攻击性也影响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自信、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不讨好、不唯唯诺诺。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11)

所以,当孩子学业出现问题,不一定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当孩子在外面胆小、恐惧,也不一定是真的胆小;当孩子知难而退,也不一定是没有勇气。而是在家中与父母的互动方式,被孩子内化成为了自己人格的一部分,造成了这样的假象。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我想给你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1、从现在起,尤其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

2、允许、鼓励孩子进行情绪表达,做好倾听者,并用情绪名词标明孩子当下的情绪;

3、对孩子的情绪表示接纳,对孩子的状态表示共情与理解;

4、允许孩子的攻击性表达,孩子的表达只是针对某个事件,而不是针对父母。

孩子,都无比依恋自己的父母,有一件小事可以证明:当你吵了孩子,打了孩子,孩子依然哭着找你求抱抱,求安慰。但是,有时候父母生孩子的气,却可以光明正大地开启冷战模式。

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压抑情绪)(12)

如果你能读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内容的主题:为什么不能压抑孩子的情绪?因为危害太多了,或许可以导致讨好、不独立/依赖、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唯唯诺诺、情绪致病、影响学业……

孩子每一次遭遇负面情绪侵袭,都是成长的契机,也是向父母求援的信号。如果孩子的情绪总是被忽视、冷漠、压抑对待,那么当遇见孩子在外胆小、知难而退、变得讨好......等行为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结语: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我认为:父母不应该被指责,而应该被培训、被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希望能读到这篇内容的父母,都能时常反思,调整方法。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成为国家栋梁!


读一读以下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理解本篇内容:

有一种优秀叫作“表演”,隐藏真自我是终生任务,优秀≠人格健全

你还认为听话才是好孩子?他或是在构建出虚假自我,配合你的表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