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谈杂交稻品质(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到底是什么)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袁老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世界,让中国不再有饥荒,让世界远离饥饿。袁老的贡献有多大,从这两天的袁老的追悼会就能够看得出来,全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前往吊唁,而未能前往的人们也是自发的前往袁老雕像前瞻仰送花等举行各种悼念仪式,网络平台上也是举行各式悼念活动。无论是哪种活动,无不让人的眼含泪水,甚至是失声痛哭。

袁老谈杂交稻品质(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到底是什么)(1)

袁隆平院士

什么是杂交稻?

杂交稻,我相信很多95后以下都会知道,甚至是亲手到稻田里插过秧,收过稻谷,也体会到种稻谷的辛苦,真正的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而当今的幸福生活,让很多人都忘记了这种体会,特别是00后对于粮食的铺张浪费真的是触目惊心。有过统计,光中国的每天对粮食的浪费多达6850万公斤,每年浪费的总量是250亿公斤左右,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米饭是全世界人们赖以生存的主粮。稻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水稻,是在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水稻也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耕种与食用的历史相当悠久,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七千年前就在这里种植水稻,后来越来越多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巩固了这一结论。而在杂交稻之前,由于稻谷的选种育种问题,亩产的稻谷很低,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大力地开垦种地,但在上世纪60年代还是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粮荒,导致很多人活活饿死,灾民所到之处所有的树皮都被啃光,出生于1930年的袁隆平也是经历了这一场严重的粮荒,这让他更加坚定的走上研究杂交稻的人生道路。杂交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他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产生的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袁老谈杂交稻品质(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到底是什么)(2)

袁隆平在示范田视察

杂交稻的难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稻,水稻也是属于植物物种,植物之所以能开花结果,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植物都是雌雄株。只要能开花,授粉就不是问题,只要有昆虫甚至是自然的吹风就能使植物的授粉成功。再来看看杂交稻,前面已经介绍过,所谓的杂交稻就是要在不同的植株上相互授粉,而前面也介绍过植物授粉的便利程度,只需植株稍稍的摆动即可授粉成功。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稻谷的花穗,肉眼根本看不到花粉,需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到,而杂交稻就是要用人工手动去把这些同植株的花粉去掉,再从其他的优质植株采取花粉进行授粉,而且不能有任何的参杂其他植株的花粉,这中间的繁琐和困难可想而知。相对于其他的实验,杂交稻植株授粉成功后还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生长时间,才能得到实验的数据,一年当中没有几次可以得到实验数据,这也是为什么杂交稻很长时间才能实验得出新的品种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此艰难的实验,而且还要经常要跑到田里工作,能坚持下来的得有多么大的信念去支撑?曾经跟袁老是一批的科研人员,离开了实验室后到到马来西亚经商,现如今的财富早已挤进福布斯排行榜。而袁老默默地将毕生的心血注入到了杂交稻的事业中,毫不夸张地说就是直到真的动不了了才停止到稻田里做实验。让我们一起致敬袁老,致敬在一线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

袁老谈杂交稻品质(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到底是什么)(3)

袁隆平在田间与农民合影留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