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愁思(今又清明至折菊寄哀思)

清 明 小 语

今又清明至,折菊寄哀思。

庚子年的清明节注定与往年不同。

我们会在一如既往怀念祭奠先烈先祖时,把崇敬献给在新冠疫情中同病毒厮杀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亦要为所有逝去的亡人祈祷。

走在夜晚的城市,总会在某一路口看到有人在燃烧祭奠的纸钱,活着的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送去温暖和关爱,以寄托对逝者的怀念相思。那些亮着灯或没亮灯的窗子里,不知有多少人正经受着失去亲人的痛心折磨和念而不得的追思之苦。

小区院里一个大男孩,看见我过来,远远地打招呼:“姨,回来了!”近前认出是邻居家的孩子,看到他怀里抱着一束洁白的菊花,在夜的映衬下尤其醒目。望着这个母亲因病去世多年,少年时失去温暖母爱,如今已长的高高大大的男孩。我轻声问道:“给妈妈买的?”,“是,清明了,不能去扫墓,我在网上祭奠,买束花放在妈妈的照片旁。”他亦轻声回答,接下来就是沉默。对失去亲人的家庭,尤其是面对失去母亲的孩子,谁也不能真正感同身受,哪怕一句安慰的话都无处安放。曾经幸福的三口之家,一个人突然离去,永远不会再见,剩下的只有父和子,那种无以言说的锥心之痛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留下的人唯有更加努力地活下去,从而告慰亡者的在天之灵。

古人有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古人清明祭扫亡灵时的场景。如今祭奠方式有了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永远不会变。

中国人的怀念追思之情,总是在清明节这一天毫不掩饰地无限释放出来。

今年的清明,当杜鹃红红地开满山坡时,也会有许多人在心底留下对活着、对死亡、对生命的更多考量。

从有人类开始,疾病死亡就伴随而生,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同时也是在不屈不挠与疾病、死亡、灾难不断争斗的过程,每一场灾难都是对人类的警醒。警示着人类,死亡是无常的,从而让我们活着的人更加珍视生的不易和可贵。

清清明明的春日同时向我们走来。

清明原本是农历节气中普通的一个时令,因它在春分后正是草木复苏万物生长,万花吐蕊,大自然开始欣欣向荣之时,因而它除了祭奠亡灵寄托哀思之意,亦是一个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节日,也是一个向死而生的开始。

在对亡者的祭奠与哀思时,更多的是要对活着的人祝福和祈祷。因为活着的人承载了更多的寄希和美好,要用加倍的努力去爱人,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武汉疫情中有位病床上的老人,被医生推着转病房时,正遇美丽的夕阳,医生陪老人一起观赏的情景,被定格在温暖的夕阳中。这一情景,感动温暖了无数网友。看网上消息说,老人已经可以下床活动,逐渐好转。据说老人是一位小提琴手,他说:等他痊愈出院,一定要为医护人员拉首曲子,表达谢意!祝福老人家在以后的岁月里站在夕阳下,拉奏出最从容最美丽的乐曲。

在岁月流逝的季节里,感受着清明。这个节日隐喻着生命的意义,而今,在这个绿色的季节里,除了缅怀和祭奠,更应多一些对生命的深思。

很喜欢席慕容的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我们以为今天见过,明天一定还会再见;有些事,我们今天做过了,明天还有机会再去做。但是,就有那么一天,在不经意间我们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所以,请千万要珍惜今天的相聚。

见到发芽的嫩草是很美好的,在北方许多种子是要清明节以后才悄悄地萌芽,我在咋暖还寒的清风中,聆听生命萌发的声音,不久之后就是一片生机盎然和绚丽多彩!逝去或存在亘古如斯。有些时候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拥有生命却不知道活着是怎么回事,就一点一点地催促着光阴老去。。。。。。

当清明来临时,静穆中有了思索的空间,浮躁的心也归于平静。回顾来时路,许多事情都清晰珍贵起来,就像春天破土的绿色一样一丛一丛地茂盛起来,平静却固执地证实了一个季节。

往事无所改,清明绽新绿。热爱生命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在世间满怀真诚感恩地活着,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清明寄愁思(今又清明至折菊寄哀思)(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