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1)

书中存在大量时间谬误,让很多专家学者头疼不已。这些自相矛盾之处,如同一团乱麻,想要彻底理清,是不大可能的。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此烦恼。

《红楼梦》是以梦幻为主题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书中有真事也有假语,因而时间线也是虚虚实实真假呼应。

书中有甄事也有贾事,时间线也可分为甄线和贾线。

真假时间线相互交汇,营造出一种似梦似真的梦幻之感,而这些时间线模糊偏差的时候,也是隐寓出现的时候。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此时黛玉年方六岁,贾雨村听了冷子兴的建议,第二天就去找林如海问路。

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后,林如海本想让黛玉守制读书,因黛玉年幼,家中无人陪伴,恰好贾家来人要接黛玉去住。于是林如海修下荐书一封,帮贾雨村打点好上下,便让他陪黛玉一起乘船上京了。

可见黛玉进贾府时年方六岁。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2)

黛玉时而像小孩子一样,耍小性,生闷气,时而如同李清照一般才思敏捷才华卓越,十多岁就能写出《葬花吟》这么凄婉的诗词了!

宝钗黛玉她们进贾府的年纪应该还很小,宝钗也就十三四岁,她们小小年纪,就博学多才心思缜密,过目不忘一目十行,都是基本的社交技能。

宝钗说话句句引经据典,举止端庄心性豁达,宛如世外高人。在帮惜春作画时,说的那么详细具体,一看就是个行家。

她单制冷香丸就至少要耗费三年时间。期间经过这么多繁复的程序,时辰、天候、斤两不能出半点差错。这哪是十来岁小孩子能办到的?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3)

钗黛的知识能力和年纪是极不相匹配的。

她们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赋,猜枚行令了,我们那个年纪还在叠纸飞机,玩泥巴,十八岁时还在为八百字的作文发愁,更别说写诗了。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书中角色也带着一种梦幻之感。这本书又名《风月宝鉴》,表里皆有喻示。

书中故事也是一正一反,一真一假,时间线也是双线并行的 。真假两条时间线,也对应了‘表’, ‘里’喻示。

要想弄清这两条时间线,须从书中两个特色鲜明的角色入手。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4)

香菱原名甄英莲,她是前八十回中,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

她天真善良,纯真无邪,以她为轴则得到一个真实的时间线,而其中隐藏的则是甄家的故事。

第四回从门子口中,我们得知香菱五岁被拐,养到十二三岁被‘拐子’卖给了薛蟠。

香菱五岁那年,在元宵节走丢之后。甄士隐夫妇“思女构疾,大病一场,日日请医疗治。

紧接着又写: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葫芦庙的一场大火,将甄家烧成了白地。负责照看香菱的名叫霍启,谐音祸起。香菱的走丢也是甄家祸事的起因。

香菱被拐子拐走后。甄士隐变卖家产,到乡下去住,又遇天灾人祸,难以安身,只得投奔到岳父家去。

从甄士隐落魄到投奔岳父,没说过了多久,但从, ‘偏值’, ‘近年’, ‘只得’,可知这些故事是连续发生的,也就是大概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香菱此时应该已经长到六岁了。

甄士隐投奔其岳父后,过的很不如意。

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

时间过了一二年后,甄士隐遇跛足道人,被其度化。

此时香菱也已长到八岁。

第二回贾雨村衣锦还乡,无意中看到娇杏。

于是遣人来问,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

封肃说甄士隐已经出家一两年了。

此时香菱应长到十岁左右了。

贾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

批书人说:【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

说明贾雨村赠的谢礼,甄家娘子不仅得不到,反而失去了服侍丫鬟。

贾雨村迎娶了娇杏之后,承诺要找回甄家父女。天缘凑巧,当他们再次重逢之时,却也是形同陌路。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5)

第二回 介绍贾雨村时。

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贾雨村上任一年后被罢免,虽然愤愤不平却装作若无其事,四处游历寻找机会,又在林府做了一年西宾。

这距贾雨村迎娶娇杏已过了两年。

此时香菱应长到了十二岁。而葫芦案发生时,香菱正好十二三岁。

这一年,黛玉因母亲去世,连日不曾上学。

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敦城敦敏以及其好友张宜泉诗中提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悼红轩,是个颓败荒僻,野草丛生,山水环绕的地方,据考证,曹雪芹曾寓居在一座破庙里,以卖字画为生。

这一段对智通寺的描写,也像极了他当年的处境。贾雨村偶遇的年迈老僧,大概就是曾经资助过他的甄士隐。

这年贾雨村在荒庙里,遇到一位正在煮粥的龙钟老僧。贾雨村见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不耐烦,便仍出来。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6)

接着贾雨村在野店偶遇冷子兴,两人谈论起宁荣两府的事,提到黛玉六岁,而宝玉则是七八岁。

贾雨村陪黛玉上京之后,得到贾政举荐后,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刚一下马就接到一桩命案。

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

而黛玉刚进荣国府,次日就听到薛蟠仗势殴伤人命的消息,此时冯家已告了一年。

按贾雨村得到贾政举荐,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个缺,两个月后便补缺上任,算上路上的时间,这也要一年左右,与冯渊命案一年没人敢问相吻合。

贾雨村因为刚到任不了解世情,草草接了此案,亏门子提醒才没办下错事,后来靠乩仙批断,胡乱判了,又趁机讨好了王子腾与贾政。

作者接着写道: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 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

黛玉入贾府,贾雨村赴任,薛蟠打死冯渊,冯家告状,宝钗侍选,香菱上京,作者安排的十分紧凑,条理分明相互关联。这几件事也应是同一年发生的。

薛家上京的时间,曹雪芹做了模糊处理,只说在路不记其日。

因为这是一段神奇的时间。按理黛玉进荣国府后,过了五六年,宝钗才来的,

用宝玉的话说就是,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第三回袭人欲向黛玉展示通灵宝玉,黛玉没来得及看就睡下了,次日就听到薛蟠打死人命的事。其实这应过去了五六年才对,但这又与贾雨村很快上任矛盾。

这段时间是很难理清的。

黛玉上京,贾雨村赴任,薛蟠殴伤人命,宝钗侍选,薛家搬进梨香院,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些故事相互关联,然而时间却相互冲突。

而时间线是小说的命脉,曹雪芹处理的却是那么混乱无序。

这与他花费的精力和心血!与他真实合理的写作观!与他朴素自然、傲岸孤高的性格,是完全不相符的。

林黛玉六岁时,宝玉只有七八岁,而香菱已经十二三岁了。在书中香菱是和宝钗、袭人、平儿一般大的年纪,比宝玉大两岁。照这样算,香菱可不只比宝玉大两岁,应该大五岁才是。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7)

同读西厢

很多人为《红楼梦》的时间线抓心挠肝,耗尽心力,想要理清故事发生顺序,结果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里面的谬误实在太多了。甚至有人提出要重新改写《红楼梦》,让这部作品看着更为合理一些。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这本就是一个梦,何必扰了它呢?

从香菱这条时间线来看,作者写作逻辑十分严谨,一丝不乱。说明曹雪芹不是不注重时间线。只是因为他要隐藏真事的同时,又要保持原有故事的真实性,所以故意模糊了时间安排。而书中所隐藏的‘甄事’便是从这里开启。

红楼梦17到18回讲的是什么(红楼梦甄)(8)

香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