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档大压单(屡禁不止的压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和大家介绍了关于薪酬机制的设计思路。
当薪酬机制设计完成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有压单和凑单的问题在考验着企业。
但是,员工为什么会压单、凑单呢?
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
巧妙化解压单
如今,大多数的企业都采用的是梯度提成,意味着,如果当月完成的业绩越多,提成系数也会更高。
这时,有的销售为了拿到更高业绩,与经销商串通一气,经常压单。把若干月订单合并到一个月,以获取更高提成,结果造成淡季更淡,影响到公司现金流安全。
为了增加压单难度,可以拉长考核周期,但问题是:考核周期拉得过长,对销售人员当期的激励作用又会减弱。怎么解决?
方法一:每季度前两月正常发,但季度算一次总账,发放剩余。
第三个月提成 = 季度销售业绩 × 季度提成系数 - 前两月已发提成
某业务员选择A套餐,2020年1、2、3月的销售业绩(孝币数)都是3万,对应的月度提成系数是20%,则第一季度的销售总业绩需要达到9万,对应的季度提成系数才是20%,即:3月提成=第一季度总提成-1月、2月已发放的提成。
不压单。1、2月分别提成3万×20%=0.6万,第一季度总提成9万×20%=1.8万,3月剩余提成则为:1.8-0.6-0.6=0.6万。
压单。1、2月各压1万到3月,1、2月提成2万×18%=0.36万,3月虽然变成5万,但提成是从第一季度总提成中减去1、2月已发。即:1.8-0.36-0.36=1.08万,压单拿不到更多提成,并导致晚发。
方法二:本月的业绩决定下个月的提成系数。
这个方法更加简单粗暴,因为销售完全无法预料下个月能做多少业绩,所以还不如正常结算。
巧妙化解凑单
凑单,顾名思义就是把多个人的单都凑给当月业绩最好的人,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样的做法,对于员工来说可以多获得一定经济利益,但是对于公司来说是没有任何提升的,而且还会助长员工“投机取巧”的不良作风,导致员工能力的下滑。
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呢?
相较于压单,凑单的问题则更容易解决,只需设计一个不确定的考核标准即可,比如:个人业绩低于团队总业绩平均数的一半则受到处罚,而时间系数可以是年,也可以是月。
底层逻辑非常简单,因为不到年/月的最后一天,谁也不知道团队总业绩平均数的一半是多少。
综合来说弊大于利的成分会更大,比如某员工当月通过凑单可以多获得500元收益,但是因为低于平均数却要遭到1000元的惩罚,那么他肯定是不干的;又或者说,某员工通过凑单,一年多收获了5000元的收益,但是年底因为业绩低于平均数而遭到开除,也是非常不合算的。
因此,还不如自己老老实实的加油干,不仅稳定,而且还有助于自身能力的精进。
如今这套机制还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所运用,在互联网企业里,很多销售的资源都来源于线上,于是就设计机制,下个月的资源质量与本月业绩情况挂钩。
结果是谁也不敢压单和凑单,因为万一垫底了,很有可能下个月没有资源或者资源极差,最后导致业绩挂0,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
这就是机制的魅力,在过去,很多企业都采取“管”的措施。
甚至设置专门的监督岗位,而员工们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花样越来越多,而且还拉着“钦差大臣”们一起“同流合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有让事态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这个时候,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从源头让员工断了这个念想的“机制”,当寻租空间不在的时候,员工自然而然也就踏踏实实的做业绩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