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正当言论的看法和态度 对随意刷脸说

来源:光明日报

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作为报告的起草人,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郭竞坤就报告中提到的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等内容进行了解读。

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当事人姓郭,他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并拍照、录入指纹。之后野生动物世界将年卡入园方式由指纹识别调整为人脸识别,但郭先生不同意人脸激活,由此引发纠纷。法院判决野生动物世界删除郭先生办卡时拍摄的面部照片和指纹

对于不正当言论的看法和态度 对随意刷脸说(1)

其实生活中,如此随意刷脸的情况还有很多,可能还需要更多像案件当事人郭先生这样的人来对随意刷脸说,“我不同意”。

作为人脸识别“第一案”,这起案件有什么突破?

对于不正当言论的看法和态度 对随意刷脸说(2)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郭竞坤:“人脸识别第一案”诉到法院的时候,有关规则还是有空白的。案子进到法院,法院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地方,要给出一个结果。这个案子经历了一审、二审,裁判凸显法院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视,明确规则导向,树立行为界限,也为相关规则的完善提供了实践依据。

2021年7月,最高法发布人脸识别司法解释。从“第一案”到以法律规范“刷脸”,传达了怎样的信号?

对于不正当言论的看法和态度 对随意刷脸说(3)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郭竞坤:最高法院专门针对一个具体问题专门出台一个司法解释是不多见的。司法规范“刷脸”,体现的是法院依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鲜明态度。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要防范的是技术被滥用。人脸识别司法解释就是专门为规范“刷脸”出台的,是“小切口”解决民生关切的一次有益尝试,就是专门回应大家对人脸信息安全的担忧,作出了相应的规范。比如,明确规定宾馆、商场、银行等经营场所滥用人脸识别的,构成侵权。比如,明确规定物业不得强制将“刷脸”作为出入小区唯一验证方式。再比如,明确规定手机软件不能通过捆绑授权强制索取个人信息等。接下来,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司法政策,既有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又守护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