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1)

官渡之战

官渡大战后,曹操的势力更大了,于是迈开了他统一北方的步伐。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败逃,由于没有地方去,只得前去投靠刘表。

因为他们是宗亲,刘表一看刘备前来投靠,自己的势力大大加强,所以一开始对他还很客气,亲自到郊外来迎接,待之以上宾之礼,让他的军队屯驻于新野。

但刘备军队驻扎在这里之后,荆州的豪杰都前往归附于他,这自然引起刘表的猜疑,开始暗地里提防起刘备来。

曹操此时为了北方的统一,广纳贤才。他看上了刘备的谋士徐庶,为了得到他,曹操可谓是挖空心思。

他知道徐庶是个孝子,于是派人给他捎来书信,谎称其母亲病了,让他立刻去许都。

徐庶接到信,好生为难。这边辅佐的刘备还不成气候,但母亲有病又不能不去。

那许都是曹操的大本营,他想,这一去有可能是有去无回了。

踌躇再三,第一选择还是决定回去尽孝。

他这一走,把刘备给闪了一下,也于心不忍,于是在临走时告诉刘备,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今隐居南阳隆中,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2)

刘表

刘备在荆州待了6年多,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自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现在又要失去重要的谋士,于是有了“髀肉之叹”。

徐庶走后,刘备开始仔细研究天下的形势,并对诸葛亮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于是就有了后来大家熟知的“三顾茅庐”。专程拜见了3回,才终于见到这位神秘的诸葛先生。

俩人见面一攀谈,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自己的战略思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高瞻远瞩,高瞻远瞩呀!

于是恳请他相助,诸葛亮痛快的答应了,那年的诸葛亮,才26岁。

我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确实有才,战略思想高人一筹。而且由于口才极好,一席话就能让刘备佩服的五体投地。

但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特意渲染的结果。

刘备当时不厌其烦的数次去拜见诸葛亮,真是求贤若渴吗?有没有夹杂别的想法?下面我们试着进行分析。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3)

三顾茅庐

这一年刘备46岁,并且还是皇叔的身份,此时的刘备虽然还没有成大气候,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已是身经百战的天下枭雄了。

而诸葛亮呢?只是一个26岁的一个小伙子,他的才能,都是别人的口传,却没有一点实际的业绩。

让一个阅历丰富的老者,屈尊纡贵的到农村去请一个二十来岁,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来当他的总参谋长,这种逻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信服。

那么刘备的初衷是什么呢?其实经过调查,一开始他看中的,是诸葛亮的出身,是琅琊诸葛豪门士族的身份,还有他背后强大的人脉,后来才发现他的才能的!

士族又称为门第、世族、世家、门阀等,指的是那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这些士族的后代子弟从一出生,便高人一等,生活无忧无虑,有着接受最好教育的机会。

由于两汉实行察举制,其实就是这些士族互相推荐,所以逐渐把控了做官的渠道。

三国时期, 刘备、孙权都出身于寒族,虽然曹操祖上官位很高,但是宦官出生,还不能称士族。

真正早先的士族代表是袁绍,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消灭了。

但是除了袁绍之外,在三国那个乱世,士族一直都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4)

《隆中对》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北方的魏国】

曹操的一生都是和士族是相爱相杀的。

最早因杀名士边让,引发兖州叛乱。

他接受了这次教训,开始重用士族,最典型的就是重用颍川士人集团,代表人物有荀彧、荀攸、陈群、钟繇等人;曹操利用他们进行统治,而名士们也各怀鬼胎。

有人希望曹操匡正天下之后,再将天下交给汉室,交给他们这些士族,如荀彧;还有一部分人等着窃取胜利果实,如陈群。

在这些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曹操南征北战、治理地方,最后统一了北方。

待北方一统一,局面有些稳定以后,他和士人集团的矛盾,逐渐开始显现出来,最后竟至于发展到诛杀孔融、逼死荀彧的地步。

但在曹操死后,曹丕掌权。没过多久,陈群就及时地提出了他制定的“九品官人之法”,即平常所说的九品中正制,由世家大族垄断官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后来在这些士族的支持下当上了皇帝,士族的势力大大提高。

最后曹魏还是被豪门士族的司马家族所取代。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5)

曹魏

【南方的吴国】

孙坚的出身也很低,完全是凭借着武力杀出了一片天地,当时很多士人都瞧不起孙坚,所以孙坚起兵讨伐董卓时,先后杀掉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

孙坚死后,孙策也是凭借一腔血勇在江东站稳了脚跟,还果断的处决了反对他的州郡长官王朗、许贡等人。

但是他很快就认识到这一做法欠妥,不利于团结江东人士,也不利于自己政权的创建,便开始拉拢和利用江东士族,自此之后,开始大量任用江东人士。

孙权接任时只有十八岁,没有丝毫威信可言,他能否稳定江东政局实在是个未知数。 所以他既要巩固孙策时期业已形成的统治集团,更需要调整与江东士族的紧张关系。

于是开始重用江东大族顾、陆、朱、张四姓为代表的士族,并且给他们诸多特权,到后期甚至把兵权和政权交给了陆逊和顾雍二人。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6)

孙吴

现在再反过头来看刘备,一则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没有自己的地盘,二则没有豪门士族的支持,光凭一个皇叔的牌子,影响力极为有限。

官渡大战后,他选择一直往南走,最后落脚在荆州,有此举可以看出,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他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因为荆州是东吴和曹操交兵的缓冲地带,是一个重要的根据地,他来到荆州,就是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

现在的刘备他缺什么呢,就缺像诸葛亮这样的豪门士族。

下面我们仔细捋一下诸葛亮的出身。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早年父母双亡,和弟弟诸葛均一起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来到隆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他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可以看出,此时的诸葛亮只是一个无名小辈。

但他的人际关系呢?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7)

诸葛亮

《襄阳耆旧记》(习凿齿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此书,就能从这里头看出诸葛亮盘根错节,复杂的人事关系。

诸葛亮娶的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黄承彦是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三国志》)

黄月英的亲舅父是蔡瑁,姨父是刘表。

这是诸葛亮妻子家的人脉。

看到这里,是否可以这么想象,当年的诸葛亮,他娶黄月英,是否有看上她深厚的家庭背景这个因素?

再看看诸葛亮自家的人脉。

蒯祺是诸葛亮的大姐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亮的二姐夫,庞统则是庞德公的侄子,他弟弟庞林又是习家的乘龙快婿(习祯的妹夫)。

正是这个庞德公,他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司马徽,可谓是诸葛亮的师傅之一,和庞德公又是忘年交。

另据裴松之的考据,诸葛亮与马良是结义兄弟关系,而日后失街亭的马谡又是马良的弟弟。

所以在当时,诸葛亮的这些人脉,本身就是一种珍稀的资源。

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三顾茅庐的(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8)

蜀汉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这个政权由三股势力组成:

一、原始股东,关羽张飞简雍以及赵云刘封等人。

二、荆州士族集团,以诸葛亮为首,由马氏兄弟,蒋碗,费炜,郭悠之,杨仪等人构成。

三、益州土著集团,代表人物是法正,李严,刘巴,孟达等人。

刘备死的时候,刘系势力基本上凋零殆尽,而刘氏所建王朝,在益州士族眼里就是个外来户,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都绝对不能让益州的本土势力坐大。

到了后期,蜀汉集团只能由诸葛亮的荆州集团当家,而诸葛亮也不遗余力的打压益州本土势力,不仅政出葛氏,而且所有的重要岗位都由荆州集团把持。

诸葛亮一去世,蜀汉集团人才凋零。当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大兵压境时,已经没有了抵抗能力,所以是三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割据政权。

看完这些,我们能否下这个断语:刘备的蜀汉,由诸葛亮兴,也由诸葛亮亡。

这恐怕是刘备千思万想都没有勘破的迷局吧?

参考资料:

《三国志》西晋·陈寿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