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鼓吹乐展演(非遗传承鲁西南鼓吹乐)

鲁西南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主要流派,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鼓吹乐分布很广,其中尤以流传于鲁西南菏泽、济宁、枣庄的鼓吹乐最具有代表性。

鲁西南鼓吹乐展演(非遗传承鲁西南鼓吹乐)(1)

2015年成武冯家班参加菏泽市第三届鼓吹乐大赛

鲁西南鼓吹乐群众基础广泛而深厚。流传分布于鲁西南的广大城镇乡村,多以家族或近亲搭班。遇到民间婚、丧、喜庆等,他们被聘演奏。著名的鼓吹艺人有袁子文、任同祥、冯东合、冯明宪、和贯贤、郜宝福、李广福等。代表曲目有《百鸟朝凤》、《抬花轿》、《打枣》、《唢南枝》、《一枝花》等,是民间音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鲁西南鼓吹乐展演(非遗传承鲁西南鼓吹乐)(2)

2015年成武贾家班参加菏泽市第三届鼓吹乐大赛

鲁西南鼓吹乐的主奏乐器是唢呐,民间俗称“喇叭”或“响器”,也有别名“大笛”。由双簧哨子(芦苇制成)、蕊子(铜制)、杆子(木质、锡质或铜质圆锥体,共有八音孔,前七后一)和铜碗(喇叭形)四部分组成,有大小不同规格。唢呐音色明亮,且音量大而粗犷,善于表现热烈、兴奋、欢快、悲哀等情绪。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嫁娶和戏剧场面。

鲁西南鼓吹乐展演(非遗传承鲁西南鼓吹乐)(3)

2014年成武刘家班参加菏泽市鲁西南鼓吹乐大赛

常用的演奏技巧有:吐音(单、双、三吐),滑音(指滑、气滑、上下滑、快慢滑),花舌(快、慢、粗、细花舌),指花(快、慢、单、双、实、虚指花),颤音(快、慢、长、短、气、舌、指、唇颤音),以及吞、吐、垫、打、抹、压等。唢呐队由多人组成,民间有“喇叭哇哇叫,笛子花音俏,捧笙来搅和,锣承袭柳子戏笛子的演奏指法变换称为平调、越调、二八调、下调、起调;二是用工尺谱演奏指法变换称为六字调、尺字调、凡字调、上字调、五字鲁西南鼓吹乐乐队组合有五种:1、用一支唢呐(中音唢呐)主奏,民间叫“单大笛”。配以笛子、笙、小钹、梆子、云锣、小锣、乐鼓。乐队一般为8人,是一种主要演奏形式。2、用两支唢呐(低音唢呐)演奏形式,民间称“对大笛”。打击乐器有小钹、云锣、铜鼓、乐鼓,乐队一般为6人。3、用锡笛(锡制杆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锡笛、笙、笛合奏的形式,这是大弦子戏曲牌专用乐队的编制,乐队一般为5人。4、笙、笛合奏形式,此编制是柳子戏曲牌或民间小曲的专用乐队。5、咔戏(俗称“咔腔”)乐队,所用乐器有唢呐(兼奏把攥子)笙(2人)打击乐器大锣、小锣、皮鼓、等。一般8至9人。

鲁西南鼓吹乐展演(非遗传承鲁西南鼓吹乐)(4)

2013年成武代表队参加菏泽市鲁西南鼓吹乐大赛

鲁西南鼓吹乐种类繁多,按演奏功能分为一般乐队(吹奏乐队)、祭祀乐和拜鼓乐三种。一般乐队(吹奏乐队)以一支木杆唢呐为主,配以笙、笛伴奏,红白之事多吹《五字开门》《六字开门》。祭祀乐以两支中音唢呐,配以打击乐,曲目以套曲为主。曲风古朴典雅,庄重肃穆。鼓凑热闹”的说法,形象地描述了各种乐器的特点和作用。

鲁西南鼓吹乐展演(非遗传承鲁西南鼓吹乐)(5)

1996年汶上集镇冯家班参加成武民间艺术节 摄影:孔祥华

鲁西南鼓吹乐展演(非遗传承鲁西南鼓吹乐)(6)

2009年九女刘家班参加成武县国庆文艺演出 摄影:杨雅琳

成武县有三十几家唢呐世家组成的民间鼓吹乐班社,其中汶上镇的冯家班;苟村镇的梁家班;孙寺镇的张家班;九女镇的焦家班、刘家班、杨家班最为出名。为传承鼓吹乐艺术,成武唢呐艺人冯东合于1935年在定陶县冉堌镇李庄村开场子教唢呐,期间曾邀袁子文等唢呐高手前来传艺,培养出冯明宪、冯明山、冯贵臣、马金殿、吕广玉等唢呐人才。成武县唢呐艺人冯明宪、冯贵臣、冯贵才、甄成行、梁世君、马进学、陈宝剑等人,曾分别多次参加山东省民乐调演并捧回大奖;冯兆存等唢呐艺人多次在国际牡丹花会开幕式上演奏,并荣获一等奖。孔令艺、冯兆启合作创作的鼓吹乐《唱大戏》荣获中国第十届艺术(来源:成武文化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