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火的一首歌,歌曲名叫《大海航行靠舵手》。毫无疑问的是,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只要音乐一起,就一定会不由自主的唱起这首歌,歌曲如此的熟悉,这是那个年代永远也抹不去的一个印记。

在那个年代,这首歌曾千万次地萦绕在八亿中国人民的心中,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八个字去形容当时这首歌的风靡程度没有丝毫的夸张。

然而,由于身处时代的特殊性,很多人又认为这首歌是当年那场运动影响下的产物,对于这种说法,故史君是不敢苟同的,因为这首歌创作于1964年,此时运动尚未开始,而对于这一说法,身为创作者的王双印也曾多次予以否认,他曾数次现身说法,试图告诉所有人,这首歌就是自己当年深受毛主席的影响,于感召之下所创作的,是出于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单纯的对毛主席的爱戴,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色彩。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1)

然而,由于当年的一系列巧合和特殊的历史环境,这首歌最终还是被贴上了一些无法抹去的标签,而伴随这些标签的是创作者王双印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想必也是他创作这首歌时也未曾预料到的吧,那么因为这首歌,王双印的人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种起起伏伏呢?

王双印,1932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因为他的舅父在小县城里开了一个茶社,而为了招徕顾客,舅父又经常会请一些当地的民间艺人到茶社表演,表演多种多样,有说书、唱大鼓、演皮影、奏单弦、唱二人转等等,所以王双印就时常趴在茶社的柜台上看这些民间艺人表演,久而久之,王双印也跟着他们学了一些吹拉弹唱,可以说,这些民间艺术是王双印的启蒙老师,他们在王双印幼小的心里扎下了一颗热爱音乐的种子。

1947年,15岁的王双印考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军需学校,因为会唱歌还会作曲,所以他被分配到了学校的业余演出队,演出队虽然是业余的,但王双印唱起来却非常的专业。

毕业之后,王双印正式从事了音乐道路,既是一名作曲者也是一名演唱者。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他开始跟着演出团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表演,抗美援朝爆发后,他还曾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战场上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演唱。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没多久,他得以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并拜著名音乐家唐雪耕为师,经过唐雪耕的点拨,王双印的演唱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2)

图丨左一王双印

上世纪60年代初,王双印进入哈尔滨歌剧院工作,那时候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

在那段学习热潮的影响下,王双印不仅对毛主席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还下定决心要创作一首歌曲来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热爱。

很快,王双印就迎来了实现这一心愿的机会。

那天晚上,王双印特意来到他的同事,同时也是词作家的李郁文家里,据王双印后来回忆,他说他当时有一种很强烈的想法想要跟李郁文分享,而这种“很强烈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跟李郁文合作,看看能否创作一首简洁明快的歌曲来反映当时学习毛主席的那股热潮。

当王双印将他的想法告诉李郁文后,李郁文也非常兴奋,他回应道:“好哇,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就这样,一个曲作者和一个词作者于当天晚上就开启了一场伟大的创作之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互相探讨,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为歌曲定思想、定曲调,到了后期,他们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经过反复讨论,几次易稿,1964年,一首名为《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歌曲横空出世!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3)

图丨左一王双印,右一李郁文

歌曲完成后,王双印认为只有获得观众的认可才能说明作品是成功的,于是在那年的“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王双印带着作品登上了舞台。

怀着对毛主席最真切的爱戴,王双印声情并茂的演唱了《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一曲唱罢,观众席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只见成千上万的观众高声呼喊,掌声经久不衰......

王双印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们如此热烈地回应,他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知道他和李郁文呕心沥血的成果获得了成功!

不久之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催庸健来华访问,周总理陪同催庸健到哈尔滨考察。哈尔滨政府为迎接周总理和催庸健的到来,特意筹办了迎宾晚会。

晚会上,王双印再次唱起了《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明快的节奏和对仗的歌词很快就把现场观众吸引住了,周总理也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打起了节拍。

演出结束后,应总理的邀请,王双印第一次与总理近距离的接触。

总理的平易近人打消了王双印的不安,周总理对王双印说:“这首歌词很有感染力,曲调明朗激昂,非常不错,只是个别音符是否可以换成切分音呢?

王双印仔细聆听了总理的话,他既感激于总理的表扬与赞赏,也震惊于总理对音乐竟也有研究,而总理对他提出的建议也让他心悦诚服。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4)

交谈结束后,他马上去找李郁文,两人再一次通宵达旦的对歌词和曲谱进行了改写。

再后来没多久,王双印见到了原北京电视台的文艺部副主任王敬之,王主任听完《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后,特意约了王双印谈了一下午,他对王双印说:“是不是把歌曲的名字改为《大海航行靠舵手》比较稳妥?”在那个下午,两人就歌曲的名字又进行了反复的比较和探讨,最终王双印采纳了王主任的建议,将歌曲名正式改为《大海航行靠舵手》。

从那以后,《大海航行靠舵手》在全国各大城市、电视台反复播放,很快,《大海航行靠舵手》轰动全国,声名远播。

当时,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期刊是《红旗》,1965年初,《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十唱革命歌曲》的社论,而这十首歌曲中,《大海航行靠舵手》荣登榜首,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这首歌曲一直被全国人民所传唱,热度不减。

因为这首歌,作为创作者和演唱者的王双印可以说他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起初只是一个地方歌剧院普通工作人员的王双印,随着全国出名而光荣的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之后他又成为黑龙江省省委委员,担任省革命样板戏戏剧团的负责人,随后又被提升为省文化局的副局长。

在升任为文化局副局长的第二天,上级领导递给他一串钥匙,并对他说:“双印,一家几口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很多年了吧?组织上对有贡献的人才很关心,这次特别考虑到你的困难。”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5)

原来,领导递给王双印的是位于南岗区大直街上的一座小楼的钥匙!那片住宅区在当时属于高级住宅区,只有高干才有资格入住,而今天王双印也能够以高干的身份搬进高级住宅区,这对他来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更是身份的彻底转变。

从此以后,他不再是普通人家出生的普通人,而是新中国政府的一名高干!

这一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什么,想必所有人都懂得。

很多时候,身份阶级的转变并非易事,往往是几代人的努力才会得到的结果,而王双印凭借一首歌曲成功跨越了这一阶级,对他来说是幸运的,但有时候出奇的幸运又往往暗含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或许那一刻王双印沉浸在一种喜悦与激动之中,但他未曾想到过,几年之后,一切竟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浩荡的大运动开始后,《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与旋律早已响彻全国,因为歌曲是歌颂毛主席的,所以这首歌开始被赋予了一些政治色彩,尤其是当时作为毛主席接班人的林彪更是题写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题词把这首歌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对于林彪题词的做法,当时的王双印心有不满,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赋予政治生命,所以在一次谈话中,心直口快的王双印在报纸上见到林彪的题词后便不假思索的说:“林副统帅这不是在照抄我和李郁文创作的那首歌吗?”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6)

王双印说完后他便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话有些言重了,而王双印的语惊四座也令在场的人哑口无言,幸亏当时在场的人都是王双印的同事和好友,他们没有什么恶意,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如果当时有好事者拿这件事来攻击王双印,想必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1972年,王双印带领黑龙江省革命样板戏剧团赴京演出。在剧场,王双印见到了江青,对于王双印,江青印象深刻,领导当场要求王双印给江青清唱一首歌曲,歌曲唱罢后,江青竖起大拇指连连说:“好”。

就这样,“王双印受到江青接见并获得江青高度赞赏”的新闻再次传遍大江南北,有了这条新闻,王双印的事业和地位更是节节攀升,成了黑龙江省最风光的名人。

然而,随着1976年的到来,王双印的风光时刻即将落幕了。

1976年揭露及清查四人团伙和林彪集团的运动高潮迭起,而王双印因为“创作的歌词曾被林彪用来题词”和“为江青唱歌而受到江青青睐”这两件事遭到了严重的审查。

王双印瞬间成为了全国人民唾骂的反革命分子,而他当时只是临时被要求给江青唱歌也被视为“是向江青表忠心”,总而言之,王双印失去了所有,至此跌落神坛.......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7)

76年之后的十年里,王双印经历了数不尽的隔离、审查和交代,他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甚至被开除了党籍,他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王双印想不明白,给江青唱歌是领导要求他唱的,林彪用自己的歌曲题字跟他也没有任何关系,他怎么就成了反革命分子,上了他们的“贼船”了呢?

虽然王双印想不明白,但他身上却有东北汉子刚毅的品格,他不愿违心承认自己犯过错,他更不愿继续忍受着无边的委屈和痛苦,于是在一次严酷的谈话结束后,绝望中的王双印崩溃了,他决定以死亡来作最后的抗争。

然而,王双印选择了一个当时对他来说是最差的但对于日后来说却是最幸运的死亡方式,他选择了从三楼隔离室的窗户上跳下去,但结果却是被一颗大树的树杈挡了一下然后跌落在地。

很显然,王双印命不该绝,他的生命得以保全,但在当时他却又多了一条“罪状”:自绝于人民。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8)

对于王双印来说,又加了一条“罪状”无异于雪上加霜,可以想象到,他之后又遭到了怎样的一番痛苦折磨。

不过,或许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经历过一次自杀而未死的王双印仿佛已经看开了,面对无穷无尽的指责与审查,他竟然能够坦然面对,他不再想着怎么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想着如何度过眼前的苟且,重新争取自由,呼唤正义和清白的到来。

1987年,正好是王双印被隔离审查的第十个年头,经过调查,组织终于给他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不仅恢复了他的党籍,还把他分配到黑龙江电影制片厂担任音乐编辑,之后又调任黑龙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历经十年磨难的王双印终于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尽情的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回想着过去十年的每个日日夜夜,他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至此之后,王双印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时光,他不再过问政事而潜心创作,几年间,他完成了4部影视专题片的音乐制作,并对民间曲艺和音乐理论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创(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极一时)(9)

1999年6月4日,67岁的王双印因病逝世,但正如他所说的那般:我的生命与音乐同在

作为《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创作者,王双印的一生随着这首歌曲起起伏伏,他曾到达过常人到达不了的巅峰,也曾经历过常人无法经历的苦痛。

这首歌让他感受到了辉煌的喜悦,也让他品尝到了人世间的百态炎凉,但转过身后,这一切都将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逝,或许后来人不会记得王双印曾经历过的苦与痛,喜与悲,但那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却必将永久流传,因为那是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最深切的爱戴与怀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