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1)

一个人究竟有多强大,才会令对手忌惮到如此地步?

2月8日,由于“重大监管挑战”,英伟达(NVIDIA)宣布放弃对ARM的收购。这意味着,老黄在苦等18个月后,依旧没有等来这场梦寐已久的百亿美元大交易。

事情始于2020年9月,NVIDIA掌舵人黄仁勋宣布,斥资400亿美元收购ARM公司,并直言这是一生仅有的机会。交易一旦完成,将成为全球芯片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案。由于最近两年市场的变幻莫测,这笔交易的金额也出现大幅波动,而最新的金额正是660亿美元。

ARM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并靠此收取费用,全世界有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对于NVIDIA来说,通过拿下ARM,可以实现从芯片厂到软件商的跨越。可这起收购,却让对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就在2021年1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起诉NVIDIA,称此次收购将使NVIDIA控制竞争对手开发芯片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和设计,若交易达成,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发展有被扼杀的风险,将损害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即便VIDIA公开表示,将努力证明这项交易有利于行业并促进竞争,然而依旧无果。

NVIDIA是全球GPU霸主,掌握着全球最顶尖图形处理器技术,无论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还是最近火热的元宇宙,都绕不开这家公司。凭借着NVIDIA,黄仁勋也成为身家千亿的富豪。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更是直言,“人工智能正改变我们的世界,很大程度上都在依赖黄仁勋等开发的硬件。”

“改变世界”的黄仁勋,总是喜欢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皮夹克,配上略显沧桑的国字脸,站在人群中显得有些普通。如果你在大街上碰到他,绝不会想到这位身形健硕,胳膊上有纹身的大汉,会是颠覆摩尔定律的勇者,硅谷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之一。

不过,黄仁勋的成功,并非一句时运使然就能解释了的。

异乡人的生存法则

出生于1963年的黄仁勋,与美国知名球星乔丹是同日生人。两年后,还未成为英特尔的首席运营官的戈登·摩尔,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摩尔定律。那时的他肯定想不到,遥远的东方,一个还在牙牙学语的婴儿,会在多年后挑战他的权威。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2)

(戈登·摩尔)

黄仁勋的父亲是一位化工工程师,而母亲是一位少儿英语老师,但黄仁勋却对英语并不是很感兴趣。9岁那年,父亲工作调动,并在出于教育的考虑下,决定把黄仁勋与哥哥送到美国,交给当时已在华盛顿落脚的舅舅。

两个连英语都说不利落的中国孩子,被“空降”到这片陌生的土地。

更为有趣的是,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在几经辗转后,两个小家伙来到舅舅家时,才发现条件并没有想得那么好,舅舅一家几口仅能勉强温饱,再多两张嘴便难以负担。得知情况后,黄仁勋的父亲在惊讶之余表示理解,便又托关系将两人送到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在这里,黄仁勋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两年。

这个所谓的学校,更像是个教养院,如果你看过《热血高校》,便能脑补出其中的画面。整日面对混子般的同学,让黄仁勋学会几乎所有脏话,不过也对英语产生更深的了解。“每个孩子都有刀,室友全身刺青,他们都抽烟,所以我也抽”,这是黄仁勋童年的记忆。

乡村寄宿学校两年,不仅没让黄仁勋就此沉沦,反而锻炼了他的领导力与适应力。黄仁勋清楚认识自己的身份,打扫厕所,还常给最好斗的“大哥”补课,用他的话说,“学会了独立、适应与坚强,对后来创业有帮助”。

直到1974年,黄仁勋的父母也在处理好工作后,移民到美国,这使得黄仁勋可以来到更为正规的学校上课。受那个年代的“乒乓外交”等因素影响,身在异乡的黄仁勋如同许多中国孩子一样,对这项运动产生难以言表的热情,并且越打越好。

解锁这项天赋后,黄仁勋开始参加各种乒乓球比赛,“13岁那年,我第一次有机会打美国乒乓球锦标赛,但等我到拉斯维加斯,心就不在比赛上。这座城市太美,我一晚上没睡觉,沿着商业街来回逛,结果第二天比赛输得一塌糊涂,可具体怎么输得却一点也想不起来。”

在经历这次惨痛的教训后,黄仁勋开始认真练习乒乓球,甚至一度向职业选手方向发展,从而改变生活轨迹。两年后,黄仁勋获得了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双打第三名的好成绩,一雪前耻,证明了自己。

“可这真是自己想要的吗”,黄仁勋也开始反思。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3)

(黄仁勋)

最终,黄仁勋选择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专业,“我喜欢乒乓球,但我一直更喜欢学术”,这是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答案。大学期间,黄仁勋不仅学业有成,还收获一场至今难忘的爱情。21岁那年,黄仁勋爱上实验室的伙伴Lori,两人在相恋五年后,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而她也是黄仁勋唯一的女朋友。

这是老黄的铁汉柔情。

富贵险中求

黄仁勋曾对Lori承诺,一定会在30岁时拥有自己的公司。为此,黄仁勋在大学期间,便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立志成为全球的“图形皇帝”。

1983年,黄仁勋在毕业后来到硅谷,并成功进入AMD,开始一段芯片设计工程师的生涯。这时的英特尔和AMD,其实还算不得出名,只是当地诸多半导体公司中的普通一员,而微软才刚把MS-DOS(当时的电脑操作系统)卖给IBM,获得一笔重要的起步资金。

在芯片行业,黄仁勋的身边开始围绕着博士类的人才,这让学历已成为劣势的黄仁勋,认识到自己不足,并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直至成为斯坦福的电子工程硕士。

在AMD工作两年后,22岁的黄仁勋觉得摸清了门路,就跳到另一家电脑芯片制造商—LSI Logic,与当时的AMD相比,这家公司更偏向于芯片的图形处理功能,这正是黄仁勋看好的领域。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4)

在LSI,黄仁勋干了8年,并主动调到销售部,以出色的业绩一步步向上攀爬,最终成为系统集成芯片总负责人。“从工程部转到销售部,是我曾经的最佳选择,我学会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市场结合。消费者从不关心你从哪毕业,他们看你的产品对他有什么好处。”

黄仁勋算不得善于交际,却也有不少好友和知己,其中包括为SUN效力的两个工程师,这是一家IT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后被甲骨文收购。三人当时常到硅谷的一家咖啡馆闲聊,为今后一同创业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

1993年的一天,黄仁勋和这两位工程师在一家餐厅碰面,讨论下一代计算浪潮的方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闪现——拉着这两位工作受挫的好友创业。三人一拍即合,吃完饭NVIDIA就诞生了,黄仁勋对名字的解释是:“拉丁词汇,意为羡慕”。

30岁的黄仁勋兑现了当年对妻子的承诺,他没有吹牛。

实际上,当时的图形芯片领域其实还没有明朗的前景,黄仁勋给一位分析师打电话交流,分析师直接要劝退他:“这个市场没起步就乱成一团了,你最好别干这个”。但黄仁勋等人依旧深信风口即将来到。

NVIDIA成立初期,只有4万美元资金启动资金,后续很长一段时间,全靠三人的积蓄运转。两年后,一个名为NVIDIA NV1的图形芯片诞生了。

黄仁勋的特立独行,让这款NVIDIA的“处女作”也挺奇葩,不仅能做图形处理,还能播放音乐,甚至插上操纵杆变成游戏机。但由于NVIDIA的名气太低,且当时未形成统一的图形芯片标准,黄仁勋的NV1没能得到太多认可,在日本游戏巨头世嘉的帮助下,NV1运用到VR战士这款3D游戏上。

这种结果让一位创始人反思,“为使公司能扩大规模,我们必须提供更多的价值,而不仅是一个可更换的组件”。但失败的NV1烧光了NVIDIA所有资金,光凭一腔热血已无法挽救。好在世嘉再度向黄仁勋抛出橄榄枝,以700万美元定金的价格,想让其研发一款产品,与任天堂和索尼竞争。这笔资金让NVIDIA成功暂渡难关,“续命”到一场变革的来袭。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5)

1995年,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在滚石乐队震耳欲聋的《Start Me Up》背景音乐下,推出了Windows 95,这款堪称当时最成功的操作系统,让微软的龙头地位迅速确立。当然,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其续作Windows 98似乎更加深入人心。

看着微软崛起,黄仁勋也开始转变思路,将NVIDIA从游戏主机转向PC市场。并从晶体动力挖来David Kirk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组织起一个研发团队,同时采用微软PC显卡市场的Direct3DAPI标准,并获得其垂青。

1997年,NVIDIA推出第三代产品NV3,也就是Riva 128。这是全球第一款具有3D加速能力的AGP显卡,一经推出后随即引发市场关注,四个月销量就达百万级别。紧接着,一鼓作气的黄仁勋,又推出了升级版的Riva 128zx,同样引发好评。

Riva 128系列的成功,让黄仁勋赚到了第一桶金。

华人“芯王”诞生

在成功抱紧微软大腿后,黄仁勋拥有了足够的研发资金,短短一年后,NVIDIA的第四代产品便成功问世,黄仁勋还取了个霸气的名字——TNT。没错,就是“炸药之王”TNT。

TNT也的确如同炸药般,在图形芯片行业引爆,性能甚至比显卡技术最初垄断者3dfx Interactve同期推出的Voodoo2强上不少,被冠以“超级显卡”的称号。半年后,黄仁勋又推出更强大的TNT2,性能再次秒杀Voodoo系列,奠定NVIDIA的龙头地位。

为让产品顺利推出,黄仁勋曾忐忑地给张忠谋写信,看能否让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台积电,给自己研发的芯片代工。没想到的是,就在黄仁勋不太抱有希望后,张忠谋却给他打来电话。两人相谈甚欢,这也成为两家巨头合作的开端,并在1998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自此,台积电为NVIDIA代工高达10亿颗级别的芯片。百亿级的资金流动,也让两人的私交甚笃。在张忠谋70岁生日时,黄仁勋曾赠送一尊“拓荒者”雕塑作为寿礼,后来张忠谋的夫人张淑芬则以一幅画作为回礼。

实际上,GPU这个概念,也是黄仁勋提出来的。

1999年,NVIDIA推出“Gefo rce256”,这是全球首款集成变换、光照、三角形构成、裁剪、纹理和染色引擎的芯片,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形处理器。从此,GPU开始逐渐成为计算机中,独立于CPU的另一个重要计算单元。

同时,NVIDIA以12美元/股的价格完成首次公开募股,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黄仁勋的身家升至5亿美元,并被《财富》评为全美40岁以下最富有的人之一,直逼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而他俩也是榜单中仅有的两位华裔。《财富》称黄仁勋,“这位38岁的CEO,依旧每天守着电脑工作14个小时,这是他唯一的乐趣与使命。”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6)

2002年,NVIDIA的GPU出货量突破1亿大关,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半导体公司,收入也突破10亿美元大关。反观3dfx这位昔日王者,由于犯下与黄仁勋最初相同的错误,沉醉在自己的标准里,最终黯然退场,被NVIDIA吞并。

“几年前,我们至少要研究10家公司,到2000年全被NVIDIA挤破产了,整个市场只剩下ATI奄奄一息,英特尔如临大敌” ,一位分析师曾无奈地表示。

NVIDIA的迅速强大,一度让昔日伙伴反目。

2001年,NVIDIA的“老金主”微软,决定在第一款电视游戏机Xbox上采用NVIDIA芯片,并支付2亿美元定金,总金额更是达5亿美元,这相当于NVIDIA的全年销售额。不过,Xbox上市后不如预期,甚至拖累了微软的营收,以至于其后来要求NVIDIA降价。

没想到,这一“老金主”提出的要求,却遭到了黄仁勋的拒绝,这让微软有些愤怒,并选择与NVIDIA的“友商”ATI合作。

不仅如此,黄仁勋还公开挑战英特尔,在上世纪末提出对标摩尔定律的黄氏定律,即NVIDIA产品每6个月实现功能翻番,速度比摩尔定律快2倍。有人认为,黄仁勋的这种想法太过激进,而他却明确表示,“这是我们的游戏规则,就像在方程式,你必须开到每小时230公里”。黄仁勋的话显得有些狂妄且直白。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7)

(来源:英伟达官网截图)

一下得罪微软与英特尔两大巨头,让NVIDIA的股价一度暴跌超90%。“黄仁勋这下玩脱了”,有人说。

把对手踩在脚底

对英特尔而言,真正不想看到的是NVIDIA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从而挑战自己的权威,这才是黄仁勋的原罪。

在英特尔和微软两大巨头扶持下,ATI一度成为NVIDIA最有力的竞争者,黄仁勋此刻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最终,黄仁勋向微软服软,才让关系有所缓和。

至于英特尔,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其甚至公开表态,不再给与黄仁勋CPU架构技术授权,迫使NVIDIA退出芯片组业务。这时有人劝黄仁勋研发CPU,他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将永远专注于图形和并行计算技术,要做只有你做的到,而别人做不来的事,如果别人也能做到,就让别人去做”。

2006年,英特尔的“老友”AMD,以54亿美元巨资收购ATI,并在GPU业务方面迅速发力,显卡界双雄争霸的格局随之到来。面对这位合体后的不速之客,匆匆应战的黄仁勋,立即推出GTX480等显卡,但由于存在技术缺陷,多次发生自燃事故,被网友戏称为“真正的TNT”。

有意思的是,在一档军事节目中,一位主持人在介绍如何攻击航母时,严肃说道,“搭载690战术核显卡的榴弹,一发就能摧毁一个航母战斗群”。这次乌龙让黄仁勋在国内大火,并获得爆破鬼才等标签,甚至出现“一卡一栋楼、两卡灭地球、三卡银河系,四卡创世纪”的顺口溜。

面对英特尔与AMD这两位“宿敌”,老黄用上了物理与精神的双重攻击。

2007年,英特尔宣布将推出CPU与GPU相融合的Larrabee架构,黄仁勋将这个计划称为笑话,并称“即使英特尔能够将图形计算能力提高10倍,也无法与目前英伟达的产品相匹敌。”后来,黄仁勋还公开表态,“摩尔定律已死,GPU不断进步,最终将取代CPU”,算是对多年前自己提出的黄氏定律,给出一个交代。

谈起AMD,黄仁勋更直言,“我们的差距是9跟0”。而此前江湖流传的,“先有仁勋后有天,显卡在手虐神仙”,也是网友对黄仁勋在GPU方面的肯定。几个月前,AMD推出被称为“NVIDIA杀手”的Instinct MI200系列加速器,黄仁勋对这个称号很不屑,“我们一直都面对竞争,说这是第一个问世的所谓NVIDIA杀手不正确,每年都有一个杀手。”

当然,在硅谷摸爬近30年的黄仁勋,会打的不仅仅是嘴仗。

长期以来,NVIDIA都在研发上投入巨资,甚至在2008年营收暴跌的情况下加码,黄仁勋也被称为“最好斗的男人”,而这就是黄仁勋狂妄的倚仗。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NVIDIA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从2011年的62亿人民币,涨至2020年的245亿人民币,十年涨近3倍。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8)

NVIDIA的强大,还体现在市值上。

目前,NVIDIA市值已超6000亿美元,排在美股第8位,而英特尔与AMD分别只有2000亿和1500亿美元。这意味着,NVIDIA的市值已远超两位“老对手”之和。这位口出狂言的华人“芯王”,真把对手狠狠踩在了脚底。与此同时,黄仁勋身家也达到233亿美元,约合1482亿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那一批人。

英伟达收购arm后我们的退路在哪里(狂妄的千亿华人)(9)

(来源:福布斯全球实时富豪榜)

从卑微的异乡人,到身家千亿的华人“芯王”,黄仁勋的成功,并非一句时运使然就能够解释的。他虽然狂妄,且常语出惊人,却十分清楚,自己该在何时扮演怎样的角色。

如今,这位年近六旬的华人“芯王”,虽已是满头白发,但说起话来依旧慷概激昂,并不时带给大家惊喜,而NVIDIA也在他的带领下,以GPU领域为跳板,在自动驾驶、Ai以及元宇宙等新鲜领域发力。

或许,老黄真如NVIDIA官网上那句话所说,“能够预见未来”。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作者 | 冯晨晨,编辑 | 李曙光)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市界】所有,腾讯新闻享有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