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到底有多厉害(契丹只是一个游牧民族)
古代,其它国家对于中国的称呼有很多,
但是,有这么一个称呼相当特殊,它被沿用至今,这个称呼就是“契丹”,至今,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斯达夫国家;中亚突厥语系国家;甚至古葡萄牙语、古西班牙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
这个知识可能很多中国人就相当诧异了,“契丹”这个词在中文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契丹人”后来也确实融入了中华民族当中,但“契丹”绝对不是中国的主体啊,这些国家为什么要用中国北方一个游牧部族的名称来称呼中国主体呢。
“契丹人”,中国古代草原民族
其实,这和辽朝当年的强盛关系不是很大,辽朝强盛的时候和斯拉夫人可不怎么打交道,这个词的扩张其实和13世纪蒙古西征有关,而蒙古人当时称中国北方为契丹(辽朝的影响毕竟还在),之后,由于金帐汗国极为强大,其语言习惯对欧洲,尤其是东欧有深刻影响,这个词通过蒙古人转手给欧洲人,结果泛指中国。在蒙古人统治下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交往的国度,都已习惯用Kitai(契丹)来称中国。
马可波罗就用“契丹”称呼元朝,后来称呼传到欧洲
公元1404年,西班牙公使克拉维约赴撒马尔罕觐见帖木儿汗在《克拉维约东使记》用契丹来称呼中国。大部分欧洲人从15世纪开始称中国为契丹,阿拉伯人则更早,而且有关中国的一切东西,都喜欢用契丹来称呼,比如,那个时代, 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约在13世纪晚期成书)仍将火药称为"契丹花",把管状火器称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箭"等。
中国人早期其实注意过这个情况,清代震钧所著的《天咫偶闻》【卷二•南城】中引述乾隆年间蒙族文人博明的《西斎偶得》就解释了:“蒙古呼中国为‘契塔特’,西洋呼中国为‘吉代’,皆‘契丹’之转音也”。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后来很多地方又把这个词引进回来了,还成了雅称,在英语中,由“Khitan”演变而来的“Cathay”也是中国的雅称,但多用于诗歌中。甚至,连汉语也引进了这个词,不过汉语地区肯定不可能用“契丹”来称中国(外国人称中国为秦,为唐,甚至为支那(日本人用坏之前是雅称),大家都能接受,但用契丹,大家估计都觉得怪怪的),于是,这个词在汉语中被译为“国泰”,如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国泰电影院(Cathay Theatre)等,另外上海的华懋饭店被译作Cathay Hotel。
“Cathay”,实际就是契丹
其实,国外对于中国的称呼,大部分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一是“秦”系中国称呼,这个最典型的就是China,现在欧洲语言中,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是China(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这些词的语源均与印度梵语的Shina或Cīna相同,也是秦的音变(同上),中国人情感复杂的“支那”也是源于此。第二就是这个“契丹”系中国称呼,就是本文说的这些,还有少量的怪称呼,比如“桃花石”(古代中国在中亚另别名,可能出自长期统治中国北部的鲜卑拓拔部的名字)、“赛里斯”(古希腊和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对与丝绸相关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呼,一般认为指当时中国或中国附近地区,一般被认为是源于中国字“丝”)。
不仅是国外,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如此,维吾尔语中,也有把中国的称呼为 “契丹”的习惯性说法;而蒙古语则特殊,内蒙古对中国的蒙语官方称号是“中国”、“中华”的音译;而蒙古国中国的称呼则是“契丹”的音译(Хятад Улс(Khyatad uls))。
总体来说,把中国称为契丹是长期以来蒙古人、中亚突厥人、东斯拉夫人和中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错误认识,而且多为模糊之词,称呼也不统一,第一个称中国为契丹的是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将元朝称契丹。但真正使欧洲人为中国给定统一专名的是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他在1605年寄给意大利的信函中断定中国就是马可波罗的“契丹”。
不过,就地缘上来看,这个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唐末以来,中国南方汉族政权与中亚和西亚的直接联系被切断了,西方和中国绝大多数交流都是通过辽朝来完成,对北方其它民族也一样,蒙古人便是如此,把契丹作为汉地的代称。
后来,欧洲人事实上注意到了这个错误,很多欧洲传教士已经发现了“契丹”和“中国”的真实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所以有些语言又把中国改成了“China”,比如上图,只有北边长城外用(Cathaya,契丹)。
作者:云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