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七出八不归(关于七不出八不归)

春节马上接近尾声,我指的是春节假期,当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年味依然还会围绕国人一段日子。但是很多人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收拾好行囊往另外一座城市出发,开启新一年的上班模式。

为什么说七出八不归(关于七不出八不归)(1)

这已经是中国人近二十年来的一种常态,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早就被游必有方而替代。我们今天活动的半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祖辈,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家乡的眷恋就减弱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元化的格局下,一个地方终老的可能性,已经慢慢消失了,那种田园农耕经济,已经不是今天的主流了。

为什么说七出八不归(关于七不出八不归)(2)

但是依然有一些传统文化,在刺激着我们,也常常被提及,比如: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这句古老的民俗谚语,时至今日,还被一些人说起并试图去遵守,然而好多人却误解了它真正的含义,那么今天江阳沽酒客,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个“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七出八不归(关于七不出八不归)(3)

之前有一些人从字面去理解,认为是指农历带七和八的时候,需要遵守。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就不要外出了,而初八、十八、二十八则不适合回家。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这是一种误解,老祖宗有信仰,但是绝对不会如此愚昧。它们其实大有来历。

所谓七不出门,是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你如果要远行,要把家里这些必备的物品准备充足,才能安心地出门。因为你出门,家里可能还有老有小,出去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因为外出,家里就无法顾及,父母妻儿难免需要自己安排,只有把这几件居家大事给准备妥当了,你才能安心在外,少一些牵绊,也不至于临时有什么短缺,挪不开。

为什么说七出八不归(关于七不出八不归)(4)

今天,跟古代比,显然物质更加丰富,家里老人很多也能自给自足,虽然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但是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安排好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才能更放心地在外打拼。

小时候报忧不报喜,那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垂怜呵护,长大了我们学会了报喜不报忧,那是不希望父母为我们操心,更多是让他们没有焦虑。虽然不能常年在家尽孝,却心中不会淡漠那份牵挂。

所以这七件事,今天看来更像是给父母的定心丸,我们出门前也会用其他方式安顿好,这才是真理。

为什么说七出八不归(关于七不出八不归)(5)

那么八不归家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古人重视的人格健全之道,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意思是出门在外,不能忘本,更不能利欲熏心,人格扭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获得再多,却埋没了良心,丧失了道德和理智,那样不仅没有脸面回家,父母和祖宗都无颜面对。

其实这个从道德层面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是国人一种人格契约精神,八样道德标准,没有任何一样是要被淘汰的,都是值得我们去坚守的。

为什么说七出八不归(关于七不出八不归)(6)

所以,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你会发觉,当你追根溯源,找到它本质的时候,原来它是多么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做人做事都无愧于天地的长久之道。这才是传统文化最值得保留和发扬的地方啊。

好了,写到这里,正月初六也快结束了,今天和明天出行的人会更多,希望各位在外面顺风顺水,平安吉祥,都能在虎年事业有成,万事如意,等来年归家的时候,我们不仅满载而归,那份不忘初心的坚守,依然不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