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欧洲旅行要参团吗(见证历史1欧元1美元)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燕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留学生在欧洲旅行要参团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留学生在欧洲旅行要参团吗(见证历史1欧元1美元)

留学生在欧洲旅行要参团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燕平

在小时新闻记者的印象中,欧元启用之初兑人民币差不多要1:10,十年前还要1:8以上。现在欧元兑人民币是多少呢?1:6.8都不到了!

北京时间昨天下午6点不到,外汇市场又创造了历史!欧元兑美元最低跌至1:1,也就是说,1欧元只能兑换1美元了。要知道,欧元最强势的时候,1欧元能兑换1.6美元呢。

欧元最近为何这么“不争气”?欧元贬值,去欧洲留学、旅游是不是便宜了?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徐敏。

十年前留了欧元等增值

结果反而亏了近两成

在全球主要货币中,欧元属于非常年轻的货币,从1999年1月1日诞生至今,一共也就24年历史。2002年则是欧元正式进入欧洲流通的第一年。当年因为许多人看好欧盟的前景,欧元也被看好。

杭州市民老齐还记得,欧元兑人民币有很长一段时间在1:10以上。十年前,老齐一家人去欧洲旅游,当时欧元已跌到8.3左右,老齐觉得已经挺划算,就多换了一点,旅游归来还剩下两三千欧元,也没存银行,索性就放家里。

“本来觉得留着欧元能增值,没想到后来越来越便宜。按照今天银行6.78左右的汇率,这点欧元不但利息没挣到,还亏了将近两成。”老齐说。

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近20年来,英镑、欧元一直比美元贵。上一次欧元兑美元位于平价水平是在2002年11月。到2008年,欧元兑美元一度达到1:1.6的历史高点。而随着1欧元=1美元时代的再次到来,欧元贵过美元的历史或将很快被终结。

通胀 息差扩大 担忧经济前景

欧元对抗美元力不从心

跟美元比,欧元为何“不争气”?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徐敏认为,经济发展前景、通胀水平和利率水平是影响美元和欧元之间平衡的三个主要因素。

目前,欧元区和美国都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胀。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加快了加息的步伐,上个月将基准利率上调了75个基点,至1.5%-1.75%之间。这是美联储28年来加息幅度首次达到75个基点。而7月份美联储的加息幅度,有分析认为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93%。

“美联储之所以敢大幅加息,一是因为美国6月份新增就业数据超过了预期,达到37.2万人,超过预期的26.8万人;3.6%的失业率保持在五年低点附近,表明美国的经济数据还比较乐观,短期看加息对经济的冲击不是很大。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后,其1.75%的利率与超过8%的CPI相比,实际利率仍处于负利率时代,仍能起到激励企业投资的作用,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反,欧元区就没有那么乐观了。由于受俄乌冲突影响,欧元区通胀加剧,经济也受到冲击。而因为担忧加息进一步冲击经济甚至导致经济衰退,欧洲央行的加息步伐明显要迟缓得多。

今年6月,欧洲央行宣布维持三大利率保持不变,即再融资利率为0%,边际贷款利率为0.25%,存款利率为-0.50%。这样的消息,近年来对欧洲央行来说是常态。虽然7月份欧洲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预计也只加息25个基点。

“两相比较,意味着美元与欧元之间的息差在扩大,美元的吸引力在增加;加上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后,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欧元显得更加力不从心。”徐敏表示。昨天,美元指数最高达到108.57,已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

去欧洲留学、旅游便宜了?

实际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许多人想,既然欧元贬值,兑人民币也只有6.78左右,是不是意味着,去欧洲留学、旅游是不是便宜了?不见得。

在美国纽约工作的杭州姑娘小倩(化名)今年上半年已去欧洲旅游过两次,最近的一次是上个月6月份。在她的印象中,现在去欧洲旅游,各种费用都贵。

“到法国巴黎的时候,因为人多,出海关排队就花了四五十分钟,而以前基本上很快就能出关。到了巴黎市区,到处人山人海,感觉就像到了国内的大城市。”小倩说。而她工作的城市纽约,在美国已经算是人口最密集的大都市了,也没有这样的“盛况”。

物价方面,以油价为例,巴黎的汽油价格已涨到七八欧元一加仑(1加仑相当于近3.785升),而在美国是4美元多一加仑。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预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住宿、饮食等价格也贵了。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许多服务行业受到冲击,迫于经营压力只好停业或倒闭,员工被裁或提早退休。而随着旅游业强劲复苏,接待能力不足、人手短缺等问题凸现,供不应求的结果是物价猛涨。

“我们在巴黎住的酒店,因为缺少人手,不少是来酒店实习或者打工的中学生。”小倩说。旅游车辆也少,到一个地方旅游,订车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当然,对留学生来说,如果留学费用不变,在欧元兑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倒是可以节省一笔开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