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该怎么使用(如今谁记得豌豆荚)

尽管现在还有很多忠实的用户在使用豌豆荚,但相信如果不是一条新闻,更多人都已经快要把这个名字忘掉了。可以这么说,豌豆荚是随着国产安卓手机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但现在国产手机逐步茁壮成长,豌豆荚却在渐渐掉队。对于国产移动应用行业来说,豌豆荚不是个例,随着国产手机自建生态的完善,很多与之相重叠的应用,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

豌豆荚该怎么使用(如今谁记得豌豆荚)(1)

昨天豌豆荚发布了一条公告,由于业务调整,豌豆荚PC版将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停止在线服务的提供。当然,未来豌豆荚PC版诸如管理手机、备份数据等本地服务还可以继续使用,豌豆荚应用商店也一切正常,但至少作为一个完整的第三方应用矩阵,已经在新的策略下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这种功能缺失,也必定会敦促用户转换到其他同类产品上。

豌豆荚该怎么使用(如今谁记得豌豆荚)(2)

由于国内安卓系统的特殊性,从智能手机普及开始,我们就拥有和国外完全不同的应用环境。用户对各种应用的需求不是通过系统内统一的应用商店解决,而是借助各种其他途径。这种状况也就导致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应用商店诞生,他们负责把应用聚合、分发,来实现类似苹果APP Store的功能,还提供很多附加功能,比如手机与PC的联动和数据管理,甚至也一定程度上承担起维护手机安全的责任。

豌豆荚该怎么使用(如今谁记得豌豆荚)(3)

各种不同的应用商店是如何经营下去呢?本质上还是比拼用户量。就拿豌豆荚来说,巅峰时期注册用户数量高达5亿,这就意味着当一款应用被摆到豌豆荚里时,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也会有更大的下载量,而开发者也就必须为此买单。至于豌豆荚如何获得这些用户,其实也是通过一定的推广策略,甚至在手机以及第三方ROM中预装,这些也是需要成本的。

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通过在用户与开发者之间“搭桥”,让手机、ROM开发者、自己以及应用开发者受益,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然而这个生态闭环的缺点就是完全取决于手机品牌的态度。如今各个手机品牌也都已经紧紧盯住了应用分发这项业务,既然自己能做又何必委身于人?所以早在几年前,第三方应用商店就已经呈现出了衰退的趋势。

豌豆荚该怎么使用(如今谁记得豌豆荚)(4)

由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萎缩,近两年的公开数据已经难以查找,不妨就以2014年Q4的数据作为参考。这份调研中显示了某应用在各个应用商店中份额排名,排名靠前的已经有小米、OPPO、vivo、魅族以及当时还如日中天的酷派等手机品牌应用商店,即便是有其他第三方,也都有诸如百度、腾讯等强大的后盾支持。彼时豌豆荚还在孤军奋战,直到2016年才卖给阿里,而这样的另一个结果,是阿里在应用商店以及应用分发领域也没有得到与自身相匹配的市场份额。

豌豆荚该怎么使用(如今谁记得豌豆荚)(5)

转眼距离这份数据又过去了5年,各个手机品牌都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自建应用商店,加上手机安全性逐步提升、赋予第三方的权限被严格控制,第三方应用商店生存早已变得相当艰难。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另一条推广渠道——第三方ROM也早已成明日黄花,不光是豌豆荚,几乎所有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用户以及市场份额都在逐步遭受蚕食。

豌豆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什么警示?最直接的一条,就是如何处理与手机品牌之间的关系。当自身业务发展完全依附于手机,自家的业务又显得有利可图时,各个手机品牌甩开第三方赤膊上阵绝对是必然。

应用商店如此、手机管家如此,各种影音娱乐内容提供、游戏推广分销等等也是如此。但也并非意味着就要被赶尽杀绝,比如很多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改头换面转向后台服务,为日渐强大的手机品牌提供关键业务引擎,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能这么做的,必定都是能够早有预见,或者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显然豌豆荚不在其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