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崛起齐国有多强大(大秦帝国崛起的3个关键)

大秦帝国崛起,关键就在于3个“魏国来人”,即公孙鞅(商鞅)、张仪与范雎。


大秦帝国之崛起齐国有多强大(大秦帝国崛起的3个关键)(1)

1、公孙鞅解决了秦国如何富国强兵的问题

公孙鞅出身卫国贵族,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司马迁记载说“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若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孙鞅作为魏国宰相公叔痤的幕僚,公孙痤当然甚至公孙鞅才华横溢。不过,公孙痤没有在自己身体健康时把公孙鞅推荐给魏惠王“扶上马,送一程”,让魏惠王认识到公孙鞅确实是王佐之才,也导致魏惠王认为公孙痤临终推荐公孙鞅是一时糊涂,也就错失了公孙鞅这样的杰出人才。既然公孙鞅在魏国得不到重视,秦孝公又以“天下奇人异士能有助寡人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邀约天下贤才,公孙鞅也就从魏国西行入秦,成为第一个关键的“魏国来人”。

公孙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先给秦孝公讲三皇五帝的“帝王之道”,后来给秦孝公讲商汤文王的“王者之道”,秦孝公都不感兴趣,甚至责备景监不该推荐商鞅这样华而不实的人。公孙鞅第三次面见秦孝公,给他讲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主之道”,让秦孝公听的津津有味。如何“富国强兵”才是秦国最需要的,称王称帝对当时的秦国而言过于遥远。

公孙鞅说服了秦孝公,公元前356年也就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组织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核心家庭制。第一次变法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年努力,秦国国势开始蒸蒸日上,秦国迁都到靠近中原的咸阳地区,商鞅组织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 、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如果说第一次变法只要是“强兵”,第二次变法则是“复国”,特别是在秦国制造了大量的“自耕农”,将一切不利于农业发展的部门与人员予以压制。

公元前341年公孙鞅趁着魏军主力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军消灭,诱惑魏国西河主将公子卬会面时突然将其擒获,然后偷袭魏国河西守军最终取得胜利。不久公孙鞅被秦孝公加爵位为商君,此后公孙鞅就被称为商鞅。


大秦帝国之崛起齐国有多强大(大秦帝国崛起的3个关键)(2)

2、张仪解决了秦国如何避免魏国那样被“群殴”的崛起难题

张仪是魏国贵族后裔,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此时的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中期仅次于齐国的“超级大国”,如何避免被“群殴”,成为秦国君臣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家分晋”后魏国成为中原霸主,不是向东进攻齐国就是向西进攻秦国,甚至向南进攻楚国。魏惠王时魏国遭到齐国的狙击,先是在公元前353年魏国进攻赵国时被齐国“围魏救赵”痛扁一顿,这就是桂陵之战。后来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时再次被齐国重演“围魏救赵”那一幕痛扁一顿,这就是马陵之战。魏国遭受马陵之战后,“墙倒众人推”,遭受秦国、楚国的趁火打劫,迅速走向衰落。战国时期的“超级大国”从魏国变成齐国,甚至魏惠王不得不去徐州向齐威王臣服。

大国崛起很容易遭受“群殴”,早年晋国智伯被韩赵魏三家“群殴”,后来魏国被齐秦楚“群殴”,这都是“枪打出头鸟”的典范。秦国要避免成为智伯、魏惠王那样的“群殴牺牲品”,就必须通过外交手段破坏东方六国的“合纵抗秦”联盟。秦国“首席执政大臣”从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变成纵横家代表人物张仪,这也是秦国“政治需求”发生变化之所在。

张仪先是在公元前328年拆散韩魏反秦联盟,后是在公元前323年与齐国、楚国结盟,公元前317年还诱使魏国退出韩赵魏燕齐五国反秦联盟,公元前313年戏耍楚怀王拆散齐楚联盟,公元前311年游说楚国、韩国、燕国、齐国、赵国退出反秦联盟。战国中期“三晋”参加的反秦联盟,在张仪的“穿梭外交”破坏下基本上七零八落,秦国还趁机夺去了巴蜀之地,国势更加强盛。

这里司马错的眼光似乎比张仪更高一着。张仪主张灭掉韩国可以称霸中原,司马错认为这样会刺激东方六国,主张灭掉蜀国。司马错伐蜀,壮大了秦国势力又避免了刺激东方六国。如果按照张仪的计划灭掉韩国威逼周天子,极有可能象后来齐国灭掉宋国那样引起天下震动,列国联合起来讨伐。秦国有当老大的实力,却敢当老二,这就是“低调发展”。

看看齐国,马陵之战后被推上了“超级大国”的宝座就飘飘然,又是50天灭掉“五千乘之国”燕国,后来又灭掉宋国,终于导致“五国攻齐”,退出“超级大国”行列。既然“超级大国”齐国元气大伤退出强国行列了,秦国也就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此时东方六国失去了“领头羊”齐国,也就难以抗衡历经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4代经营的“超级大国”,秦灭六国的态势已经显露出来。


大秦帝国之崛起齐国有多强大(大秦帝国崛起的3个关键)(3)

3、范雎解决了如何统一天下的问题

如果说商鞅需要解决秦国如何由弱变强,张仪需要决绝秦国如何避免羽翼未丰时被群殴,那么范雎则是要解决秦国在羽翼丰满后如何统一全国的“路线图”问题。可以说此前的魏文侯祖孙三代就是缺少目标从而上百年的强盛没有带来“天下一统”反而被群殴丧失强国地位,齐威王祖孙三代也是因为缺乏目标而使得齐国的长期强盛为他人作嫁衣裳。秦国会不会走上魏国、齐国盛极而衰的老路,能不能完成天下一统,就成为秦国此时最主要的“战略任务”。

当年魏国最有机会“统一天下”,如果魏文侯、魏武侯有战略眼光,则可以依托“三晋联盟”先是“一路向西”消灭秦国,然后“一路向北”灭掉燕国,再“一路向南”消灭楚国,最后“一路向东”消灭齐国。此时魏国先灭掉赵国,在灭掉韩国,也就成了“魏国统一天下”。魏国白白浪费了百年霸业,最终“三晋联盟”被拆散,也就国破家灭。

东方六国此时任何两三个国家联合都难以抗衡秦国,但六国联合就不是秦国可以抗拒。因此范雎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战略,而不是此前又是进攻齐国又是进攻楚国,而是对远方的燕国、齐国、楚国笑脸相迎表示“和平共处”,集中力量进攻与秦国接壤的赵魏韩三国。秦国甚至针对“三晋”中赵国较强,魏国与韩国较为弱小的特点,集中力量进攻韩国、魏国,暂时对赵国采取“友好战略”。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即将夺取上党地区时,韩国的上党守军冯亭等人突然向赵国投降献地,从而把赵国“拖下水”。既然秦灭六国属于“基本方略”,则此时赵国无论是否“蹚浑水”都会在秦国兼并上党地区后进攻赵国,因此赵国接受冯亭献地并无不当。只是赵国君臣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挑”任何诸侯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赵奢在阏与之战击败秦将胡阳那只是秦国的“偏师”,长平之战则是齐国的“主力兵团”。赵国不是派出外交使臣说服各国“合纵抗秦”而是首鼠两端又是派兵参加长平会战又是派使臣与秦国和平谈判,已经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上失败了。范雎这样的“老江湖”一方面公开场合对赵国使臣待若上宾,向各国摆出一副“秦赵友好”的“西线无战事”,一方面动员秦国大军积极备战,赵国的失败已成定局。

秦军“战神”白起最擅长歼灭战,遇上廉颇凭险据守的“乌龟战术”有些“啃不动”,长平之战第一阶段也就只能是老将军王龁与老将军廉颇“僵持不下”。长平之战赵军缺粮,秦军当然也缺粮,就象刘邦、项羽荥阳之战都缺粮但都不肯撤退。范雎也就采取反间计方式,赵国换上了没有军事经验的赵奢之子赵括。歼灭战的时机出现,秦国迅速换上白起,并明确不准军中泄露。长平之战第二阶段,久经沙场的白起用饵兵吸引赵括大军脱离坚固的壁垒,然后用奇兵将赵括野战军与赵军大营隔离开来,再用饥饿战术困死赵军40多天,最后几十万赵军全军覆没。

范雎也有私心过重的时候,此时范雎不是支持白起趁着赵军40多万大军被消灭的恐慌期突然进攻邯郸,而是在苏代等人游说下“喊停”,秦国错过了消灭赵国的千载良机。后来秦国虽然多次增兵进攻邯郸却被赵魏楚联军挫败,范雎嫉妒白起功高让列国征战延续了多年。

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没有因为范雎辞去相国职务而终止,就象商君死后商君之法仍在。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是先灭韩魏赵“三晋”,再消灭楚燕齐,最终建立起秦帝国。有趣的是秦始皇灭掉了魏国,却没有灭掉魏国的附庸卫国,难道是因为卫国是公孙鞅的“父母之邦”?


大秦帝国之崛起齐国有多强大(大秦帝国崛起的3个关键)(4)

3位来自魏国的关键人物,接力赛般完成了秦国从富强到避免群殴再到统一天下的“顶层设计”。魏国人才济济,不是被自己忽略就是流落他乡,悲哀。魏公子无忌多次保存赵国与魏国,却被猜忌而死。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陈余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分别为王,魏公子无忌的“粉丝”刘邦建立起大汉王朝,当然这是后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