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母亲的缝纫机(青未了我的父亲)

文/张长春又一次放假带妻儿回老家,看望父老乡亲,看望我的父母,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青未了母亲的缝纫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青未了母亲的缝纫机(青未了我的父亲)

青未了母亲的缝纫机

文/张长春

又一次放假带妻儿回老家,看望父老乡亲,看望我的父母。

车还没到家门口,就远远看见父亲坐在门口张望,儿子说:“爷爷等咱们的。”我说:是等咱们,想他孙子啦,儿子说:想他儿子啦。可是我的眼泪却留下来啦。

远远看见父亲满头银发,黝黑的脸庞,龙钟的身体,。。。父亲老啦!

车到门口停下,父亲站起来,有一次看到他慈祥的笑容,我知道我到家啦,我叫了声“大爷”我的眼泪又来啦,因为父亲耳背,没听到我叫他,他只顾招呼我儿子,“爷爷:”儿子喊了一声,父亲听到啦,“哎呀,又长高啦”

在家里的几天,父亲一直和我儿子一起,虽让父亲听不清儿子给他讲的什么故事,还是听得津津有味,还问一些与故事不相符的问题。

父亲今年八十有七,身体还算硬朗,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也没想到能过这样的生活!

是啊,父亲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北伐战争,时代动乱,居无定所,流离颠簸,后又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又是土改,又是文化大革命,人心涣散,也没心情发展生产,吃饭就是问题,哪来的享受生活。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变化,大力发展生产,日子才慢慢好起来,衣食足知荣辱,逐渐开始享受生的美好,才知道好日子是这样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这在父亲那一代广泛流传,却是作为笑柄,吃饭都是问题,还住楼,楼是啥样的?电灯电话咋用?点灯不用油用啥?耕地不用牛,嘻嘻,用啥?瞎吹中!可是现在这些基本都实现啦,这些在父辈眼中有些奇怪,却也要面对现实。所他们想也没想到好日子是这样的!

温饱问题解决啦,生活水平提高啦,不用流离失所啦,可是有些人不在啦,这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庆幸父亲还健在,还可以享受几年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父亲的前大半生是充满艰辛的。由于家境贫寒,到三十多岁才娶到我的母亲,一共生下我们姐弟六个。据我隔壁大爷说,我的大哥叫小敏,生性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和朋友玩耍时,偷了队里的西瓜,给看瓜人撵到家,大声训斥了一顿,由于他胆小怕事,吓破胆,抑郁成疾,不治身亡,时年六岁,这对三十多岁得子的父亲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啊!哭的撕心裂肺,几个人抱不住,每到吃饭就去地里喊我大哥吃饭,这在父亲心是一个永久的痛。时隔两年,我大姐的出生给父亲丧子之痛带来心理安慰,疼爱有加,生活也有了希望,然而老天并不因为父亲的生活艰辛,丧子之痛不把痛苦再一次降临到父亲身上,大姐三岁时不幸患上疟疾而夭折。丧子之痛加上丧女,还有比这更让人心痛的事吗?然而这些就让父亲摊上啦!父亲欲哭无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苦于还有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同样痛苦的母亲,父亲坚持着,坚持着,期待好的命运!

有算命先生说,我们祖上家丁不旺,需抱养一个,冲冲,破了这个晦气,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一个小女孩,这就是我现在的大姐,因为我大姐的亲生父母带着她讨饭,路过我们庄,隔壁大爷看她可怜,就说给她找个人家,把她养大,最后是父亲七凑八凑凑够一小口袋玉米面馍换下了大姐。那时大姐六岁。

大姐的到来给对生活丧失希望的父亲带来了希望,带来好运,是大姐为掌上明珠,视为己出,疼爱有加。父亲认为不是亲生的,也不能对她不好,就当自己亲生的。去哪里都带上大姐,生怕有什么闪失。

对父亲来讲,大姐确实带来了好运,接着母亲就生下大哥,二哥,二姐。我和四弟。家丁的兴旺使父亲半喜半忧,孩子多啦,温饱问题是个大问题。加上我的爷爷奶奶,也是不小的开支。这些没有压倒父亲,因为父亲坚信,有小不愁大,孩子总会长大。

日子就这样在父亲的努力下艰难的过着,农忙时干农活,闲暇时编织草帽,勉强维持生计。生产队长看着父亲日夜操劳,甚是艰辛,就安排父亲在生产队养牛,多加公分,虽然辛苦,父亲还是欣然接受,可以补贴家用。

十二三岁就能帮着干点农活,可是她身体单薄,不能出力,父亲教她编草帽,在家做饭,可以说一举两得,大哥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抛弃家境的困难送她去了学校,虽然父亲自己不识字,但他知道,没文化很可怕的道理。大哥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每次老师见了父亲甚是夸奖,父亲也是心里美滋滋的,一定让他上学,将来不再像他那样受苦受累,因为父亲知道农村只有上学才是条出路。父亲的表弟就是父亲让我们走上学这条路的例子。父亲的表弟也是家境贫寒,为了上学把家里的房子卖掉换来学费,果然不负众望成功考取大学,这在六十年代也是催人振奋的。命运就这么改变啦,从此走出田边地头,踏入城市生活,.不在过着朝出暮归的农耕生活。

日月如梭,二哥上了小学,大哥也初中毕业啦,满意为快要出头啦,可是大哥却放弃了上高中,偷偷的把高中录取通知书烧掉,随父亲一起参加农忙,大哥知道,他放弃了上高中,也就等于放弃了走出农村的命运,一辈子与土地为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虽然一万个舍不得,还是放弃啦,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大哥知道,他放弃了上学,也就打破了父亲对他的希望,对他走出农村的泡影彻底破裂。大哥清楚父亲的不易,两个老人六个孩子的口粮只有父亲一个人解决,想帮父亲共同承担责任,一起支撑这个家。家里多了劳动力,生活总算好不少。

二哥六岁就被父亲送到学校,大哥的放弃,使得父亲把希望寄托于二哥,二哥也是成绩优异,出类拔萃。父亲又一次看到希望,寄予厚望,并下决心不让二哥辍学,父亲对二哥说;“只要你想上学,啥也别管,拆了房子也要让你上。”在大哥的帮助下,二哥顺利的上了初中,高中,并且给父亲最大的鼓励和荣耀的是考上了大学,过程很艰辛,结果振奋人心。父亲多年的皱褶的眉头展开啦,父亲不知道现在的学历体制,但他知道考上大学就是铁饭碗,吃公家饭,不再土里刨食,父亲拿着二哥的大学通知书问;“这是考的进士还是状元?”不好回答,有人回答说进士,父亲说好,咱家也出进士啦。这在古代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祖上冒青烟啦!

由于二哥考上大学,给父亲脸上添了光,父亲的头抬起来啦,往日不敢在人群里说话现在敢啦,压抑了父亲多年的心情终于可以轻松一下啦。

可父亲只是短暂的轻松,接下来还有二姐,我;四弟。任重而道远。

家里依然拮据,我记事起,听得最多的就是母亲说缺粮,我当时理解为礐梁,现在明白不是每天闲着没事礐房子上的梁,而是粮食不够吃的。当时多么的幼稚和无知!

二哥考上大学的先例,鼓励了父亲。父亲把希望有寄托与我和四弟,生活依然不好,我和四弟也逐渐长大,上学,生活的开支有增无减,父亲的头发日渐变白,背逐渐变陀,那时我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步入六十岁的行列,本应是享受天伦之乐的他还在日夜为儿女忙碌。二姐初中毕业放弃了中考,帮父亲母亲继续支撑这个家。因为父母还有两个儿子没有长大,那时二哥还在上高中,这对二姐来讲也是非常残酷和多么的无情的啊!

父母都不识字,甚至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每每看到我们在写作业,父母总是眯着眼看,那是在看希望,希望我们不再走他们不识字吃亏的路,、。记得我刚上学,和父亲一起吃饭。问我;“今天学的啥课?给我佛佛。”我说:“学的洋字码的。”父亲说;”我考考你。“于是父亲就地取材,用筷子在地上写了一个’8‘。说:“这个洋字码的是几/?”我说是8,父亲张开掉了几颗牙的嘴笑啦,:“三,还中。”这是父亲给我的家教知识,也是父亲教我的唯一一次课本知识。感谢父亲,虽然他没有高深的知识文化,却给我一个鼓励,鼓励在起跑线上,我记住父亲的话:还中!

在大哥,二哥,二姐的鼓励和帮助下,在父亲默默无语的支持下,我顺利上了初中,高中,虽然有波折,但也总算有了结果,上了大学。我没有看到父亲知道我上大学的表情,但我可以想像父亲肯定无比的欣慰,,十年寒窗,终有结果,父亲心里的一块石头也应声落地。在父亲看来,我也走出田间地头,美好的生活在向我招手!至少不再为我的成家发愁,可知道在农村娶个老婆谈何容易。父亲说过,考不上学就打光棍,虽然真考不上学父亲也不会放手不管,可是家徒四壁,那什么管?这也许是父亲激励的话,同时也告诉我,上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古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父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国家也做了贡献!在我上大学的第二年,弟弟也考上大学。父亲知道后,脸上的笑容又出现啦,街坊邻居来家祝贺,父亲只说,跟着我没享福,终于受出来啦。寥寥数语,把这个结果归终于我们就是享福的命!可是父亲你吃的苦我们也知道,你为了我们付出多少汗水,搭上一生的赌注!这代价我们用一生也还不完你的情,我的父亲!

四弟上大学后,父亲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烟,心情好了,身体也好啦,高兴的时候喝点酒,就像中国人民推翻头上的几座大山,彻底轻松啦。

后来四弟上了研究生,又读了博士,。父亲问:“博士是状元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父亲去祖坟上少了很多纸钱,这次是真的光宗耀祖啦!父亲是在告诉祖先们,上帝给他的几个儿子,没有白培养,都有出息啦!

我们成家后,父母的愿望就是到我们各家看看,我们有个地方父母就放心啦!多么简单的愿望,辛苦操劳一辈子,就是让儿女们能够安居乐业,不再受苦难。可是,父母,你知道吗,我们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安居乐业,你们却老啦,本应该你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你们还在为我们拼搏奋斗,等我们有能力让你们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时,你们却老啦!子欲养而亲不待!多么残酷的现实,多么不公平的人生!!

在我和儿子上车准备离开家,父亲母亲站在门口,送我们。父亲说:“上车走吧“母亲说:”十一还来吗?“我说来。母亲靠近车窗,对我儿子说:“让奶奶再看看。”简单的话语,流露出多少留恋和不舍!看到父亲满头银发,黝黑的脸庞,微陀的背。还有母亲日渐矮小的身躯,花白的头发,我自己说好的不流泪,眼泪却留下来啦。

作者简介:张长春,笔名:寒冻。男,菏泽单县人,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罗庄区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罗庄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沂市电工协会会员。中华职教社罗庄区会员。作品有《我的父亲》《娘在家就在》《父亲•老牛》《草帽》《悠悠故乡年》等,分别发表于《黄河文艺》《神州文学》《西部散文》等国家级刊物和学习强国栏目。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