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怎样练的好(太极拳怎么练)

1、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太极拳怎样练的好?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太极拳怎样练的好(太极拳怎么练)

太极拳怎样练的好

1、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

须渐修方能顿悟。但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理论,必有隔阂。功夫不到,耳食为知,终属虚妄。对太极拳而言,其动作的细微之处及道理的深奥玄妙处,多有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困难,只有经过明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研练,才可悟其真义。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2、太极拳学习主要是以传统的言传身教方式,所以,太极拳爱好者选择老师学拳就极为重要。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可见师父想不想、能不能把你领进门具有决定意义。所以说:选择师父学拳首先是"明师"(明白拳理拳法的“明”和开明不保守的“明”),再是"严师",加上"名师"当然更好。还要具体看看继承人的武德、功夫、综合修养如何。

3、书本图谱形式的缺点是图形静止,无法表现拳术运劲及神态;看视频影像,自学者似乎是在旁听。

其实,没有老师在旁边校正动作,是图谱和影像形式自学时的共同缺点。有个好老师身传口授才能最快、最正确地学到太极技法。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4、学习太极拳,一是要明拳理,二是要晓练法,三是要用功。

初级功课在架势,宜言传身教;中级功课在身法,需指点迷津;高级功课在心法,要心领神会。练拳是在明理晓法之下去苦练才能长出较好功夫,没有其他捷径可走,但是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省去弯路,就看成是一种捷径吧!

5、拳架和套路都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而已,练出来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关键在于练法,不在外形动作。

拳势只要不违背拳理,拳架熟练后,就不应在架势的高低、手的角度、步子的大小等等方面去纠缠。因实战时对方是运动的,出手或起脚、身材高低和步子大小是因人而异的,只用同定的一成不变的动作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局面是难以取胜的。拳架熟练后要多注重内里修炼,打拳重在拳势中的劲法劲道和精神气势。行拳走架要越练越松沉、越练越轻灵、越练越顺遂、越练越连匀,这样才是走上正轨的进步。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6、刚开始练要慢。

但要知道慢是为了给快打基础,慢是练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正如拳谚的“慢如抽丝,疾如电掣”。

7、练功习拳之事,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

神气腰腿,皆是功夫,功夫进步,认识亦长,然而所贵不在功夫,而在认识者,功夫小犹可练,认识错则枉费矣,然则如何而使认识正确,则非练拳之所能为矣。

8、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松功修炼,这句话不错。

松功修炼是从下往上练。亦有名师说松功修炼是从上往下练。我师承所学的松功修炼是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9、把身体练得柔软、沉稳、轻灵、敏感、协调,对太极拳较为重要,那些都离不开松。

初学者在打拳求松的一个容易忽略的障碍就是自身急切求松的意图,往往急切地想放松,心情反而就越紧张,有如一颗心老悬着放不下来,刻意追求和意念过重的结果,恰恰导致了与心静体松背道而驰。有打拳几年练松不尽意者,多数与神经中枢不能松静有关。

10、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这样不是真正松膝。

在练功习拳中,不要使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体重量,而是靠松腰松胯吃劲于膝腘的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这是传统太极拳劲力走阴面的练法。

11、松膝也有个无过不及的练法问题,松得过多腿弯夹角小了,劲力会断又不整;

松得过少腿弯夹角大了,松腰松胯因空间不够而沉不下来。圆膝的练法较好,腰胯往下松沉多少,膝就弯多少,沉到脚底了,说明松膝合适,腿就不宜再弯了。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1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过分受力或腰肌较为紧张,这样有违太极拳对腰的技术要求,腰要松、直、沉才好。

13、有人说弓步的后腿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腿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

太极拳名家董英杰这样认为:弓步的后腿,不用劲时待命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劲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腿伸直,发劲时后腿沉中撑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14、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练到位了。

其实松肩的“肩”是肩胛骨要沉,肩关节要活。手向前推按时,肩胛骨要松沉;手向后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处要松开。练到右手上挥的“白鹤亮翅”也要肩胛骨保持下沉,不能耸肩,跟随右手往上松开的是连接胳膊的另一端肩关节,是下上对拉松开的态势。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又利于气沉丹田。

15、为什么要松腰?

目的是:一、填平凹腰直脊的需要。二、产生塌落之势。三、能在横截面转动灵活。四、出于开合、刚柔、弹性的技术要求。五、协助拳势转换虚实。六、作用于肢体运动的上下相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