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善良的最高境界(有一种善良叫心静如水)
01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一个人,稳住自己的心,一切外物都不能干扰他。
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善良,就像“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一样,这是本性使然。
只是人们用力去击打水,就产生了水花;用器具去引导水,水就向上逆流了;用堤坝阻拦水,水就发怒了。
如果我们一直顺其自然的话,人生就会一直很安静,从从容容地奔赴到终点,正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诚然,一个人越善良,越会心安。
02
不动邪念,心不凌乱。
色字头上一把刀。但凡滥情之人,都会心乱如麻,如刀切割肌肤一样痛苦。
明朝时期,有一个叫曹鼐的人,在宣德年间,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地方官员。有一次,他抓捕盗贼时,一个长相非常好看的女子,被一并抓来。
面对美貌的女子,曹鼐心动了,心情非常不安。
为了克制自己的念头,他在纸上写下“曹鼐不可”几个大字。写完了,就烧掉。觉得心中还有念头,就接着写,如此反复,花了一夜的时间。
第二天早晨,他从容地走进厅堂办公。
后人把他的故事,当成了“曹鼐三不可”的美谈。
一个人不管贪色,还是贪财,都是邪恶的念头,唯有戒掉了,才能守住善良,并且把心神不宁的烦恼,从内心根除。
看到美色,做到目不斜视;和美人相处,坐怀不乱;看到金银财宝,只拿自己应得的份额。坚持这样去想,心动就变成了心定。
03
不理烂人,心不生怨。
曾国藩在翰林院工作的时候,上司赵楫的父亲到京城赴任,假借请老同事、朋友聚会,背后放肆捞钱。
曾国藩心知肚明,却又不能奈何。但是聚会的时候,他推辞了。
赵楫怀恨在心。假借工作之便,让曾国藩带病坚持工作。当时,曾国藩皮癣发作,坐立不安,但他选择了忍让,并未因此结仇。
后来,曾国藩连升几级,官位比赵楫更高,他也没有打击报复的想法和行为。
孔子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个善良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益而去结交谁的,也不会因为利益而弄丢做人的道义。
与人交往时,只要把利益撇清了,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当得利,也没有想过算计谁,还坚持忍让,那么再恶毒的人,也不能伤害自己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唯有保持“满不在乎”的态度,坚持按照自己的办法去活,恨少了,心就安静了。
04
不理烂事,心不纠结。
人这一生,会做很多的事情,并且总有一些事,是违心的。
比方说,上高中的时候,你想考南方的某所大学,结果误打误撞,去了北方上大学;工作的时候,你要从事技术岗位,但是你却走上了管理岗位;生活中,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牵连到你。
但凡让你心神不宁的,都是坏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看淡了,不去纠结了,那么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很多事情,本来不坏,但是违背了你的“初衷”,因此就难过了。
真正聪明的人,把“初衷”改变一下,结局就能够被接受了。调整看事情的角度,这是对自己的善良。
要知道,一个人可以做到心静如水,并不是内心没有丝毫的波澜,而是懂得了以静制动,让波澜可以自由地停下来,在自己的把控之中。
05
不忘本性,心不愧疚。
知乎里,网友“蓝小狗”说了一个故事:他的爷爷在很多年前,是一位邮递员。在下雪的日子里,爷爷看到一位老太太,滑倒了。
爷爷把老太太扶起之后,老太太没有说“谢谢”,而是说了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啥扶。”
因为这件事,家人一直耿耿于怀。爷爷很老的时候,回想起这件事,拿起筷子敲桌子:“要是我不扶她,不会被讹,但她可能死在雪地里。”
人啊,不怕被人误会,也不怕被人讹诈,就怕问心有愧。
心里有了愧疚感,那是一辈子的灾难,比犯错误更难受。这是人性本善的道理,在指引着我们,要朝着什么方向去想。
在“扶不扶”的问题上,很多人都有怨气,但是发了一顿牢骚之后,仍旧会去扶起那些跌倒的老人,还会去帮助那些很穷很弱的人。
郭沫若说过:“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任何事情,都有一天,会水落石出;任何冤屈,都会得到沉冤昭雪。只有那些昧着良心做事的人,才永远得不到解脱。
06
农村有句谚语:“水流千遭归大海,磨转千圈归脐来。”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如果后来不被社会上的烂人烂事影响,那么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大人物。
不听恶毒的言语,天天去听圣人的教诲,人品就会过硬;及时停止恶念和恶行,人就可以悔悟,及时归于正道。如果坚持这样,那就没有什么时候,会心乱如麻了。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过:“收拾精神,自做主宰。”
一个人最贵重的东西,不是金钱,也不是房子和车子,而是做人的品德。一切都往好处想,一切都朝着幸福出发,人生就会清静自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