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1)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2)

编者按:“反清复明”可以说一直是有关清代,非清宫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一个极为常见的名词。而在历史上,在清代,“反清复明”这个词,一度成为了民间反清运动的标志。那么在清代,究竟哪里是“反清复明”爆发的集中地呢?这个答案可能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那便是——我国的台湾地区。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3)

▲台湾清治时期的凤山城

历史上,一般把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消灭明郑,到《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时期,称之为“台湾清治时期”。不过这二百多年的漫长时代,台湾的局势可算不上太平。在明郑毁灭仅过十几年,便在今天台湾的台南地区,爆发了台湾清治时期第一次大规模叛乱——“吴球之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仅仅过了24年,台湾就爆发了著名的“朱一贵起义”。这场起义参与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而且其中有大量明郑时期军官士兵参与其中。这使得起义军如虎添翼,几乎彻底颠覆了清帝国在台湾的统治。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4)

▲福建的朱一贵故居

之后还有雍正九年的大甲西社抗清事件,乾隆五十一年著名的天地会林爽文起义,以及同治元年的戴潮春事件。除了这些规模过万的著名大规模起义,其他还有大大小小的民变,在台湾可以说一直都是层出不穷。而与之相对的,台湾不仅面积算不上大,而且在整个清治时代,真正在清朝实际控制下的土地都非常的有限,那么在这样的弹丸之地,为何会成为叛乱频发的是非之地呢?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5)

▲《平定台湾战图》局部

想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谈及两个背景,一个清代台湾的开拓历史,另一个则是清朝在康熙年间,对台湾的征服。虽然我们经常会看到历史书上,谈到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上“收复台湾”,但是其实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问题是,荷兰人,以及被荷兰人所驱逐的台湾西班牙人,他们在台湾的开拓,都主要集中在台中和台北和台南地区。而郑成功在与荷兰人作战的间隙,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寄养,消灭了占据台中地区,由原住民所建立的大肚王国。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6)

▲罗田喜《郑成功收复台湾图》。郑成功的明郑政权和台湾原住民之间关系其实非常恶劣

而在这段由荷兰、西班牙,最后到明郑的早期台湾开拓历史中,台湾的开拓格局最终确定。来自福建等地的大陆移民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台湾后,在当地政权的控制下,不断挤压原住民的生活空间,从而开垦性的土地,并向统治者缴纳赋税。而台湾当地政权也借由这些大陆移民,从而扩展自身的控制范围。至于那些作为遭到挤压的原住民,一方面往往迫于台湾当地政权的武力,从而被迫与其合作,甚至是归顺当地政权。但是他们与移民之间的矛盾,也常常演化为他们与台湾当地政权的战争。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7)

▲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枢热兰遮城

本身三方别扭的关系,可以说就已经成为当地动乱的导火索。但是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对台湾的征服,实际上就加剧了台湾地区紧张的关系。由于清廷的有意纵容,在施琅消灭明郑政权后,当时攻台将领以及施琅本人,纷纷在台湾大量圈占当时已经开垦的土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施琅及其后代的“施侯大租”,其所占耕田,几乎达到了当时台南所有耕地的一半。而这些强占土地的行为,不仅得到了当时清廷纵容,甚至许多地租,本身就是由当地清朝衙门代收。同时在施琅管理台湾时,所颁布的渡台禁令,也让台湾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大量无地且无望成家的“罗汉脚”,成为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8)

▲施侯大租

与此同时,伴随着清朝将台湾并入福建管辖之下,这无疑也为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移民前往台湾,大开方便之门。除了在康熙时期将明郑大量原来军垦官兵移往大陆,并实行渡台禁令外,其他时期大量的移民涌入,一方面加大了原本就因为施侯大租等,一系列清朝权贵们所造成的人地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地区的清朝当局无论是驻军还是管理力量都较弱,因此也无力对台湾地区的民众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因而导致台湾地区出现了大量结社,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天地会。虽然天地会在福建成立,但实际上一直到林爽文起义失败之前,其总舵一直都是在清朝力量相对薄弱的台湾。这些结社极大的吸引了大量无地流民的加入,从而在民间结成了强大的反对力量。这无疑让台湾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9)

▲天地会铸造的铜钱

既然清廷和当地汉民之间的恶劣,那么清廷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呢?其实答案是同样相当糟糕。为了能够严格控制当地汉民,因此清朝在当地的官员,对于像荷兰和明郑一样,支持移民们不断开拓土地一事,其实表现得非常消极。也因此,这导致一直到《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为止,清朝在台湾二百多年的统治,实际上并没有在之前明郑的基础上,更扩大多少。新开拓土地的减少配和不断增加的移民,虽然加剧了台湾的人地矛盾,但这一措施的确缓和了当地汉民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清廷对于这些原住民有多少善心,实际上除了本身的兵力缺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在台湾当局对于原住民管理方针,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10)

▲台湾地区的原住民

在施琅消灭明郑之后,清廷便开始将之前西南、西北等地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方式,直接移植到台湾。这些举措虽然在经历了元明两代几百年的实践,可以说极为的成熟,但是被清朝官员直接移植到台湾后,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首先台湾地区的原住民,并没有大西南和西北地区,那些少数民族那样数千年和中原汉民族的相互之间的文化影响,同时台湾地区的原住民,在社会结构上,也远远要比大陆少数民族落后的多。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11)

▲台湾原住民在文化上,和大陆民族之间差异极大

这种差异所导致的一个严重问题,那便是清朝官员在台湾地区,对原住民所进行的同化措施,往往会遭到台湾原住民极大的抵触。而本身清朝官员虽然不会像之前荷兰和明郑那样,非常主动的去干涉原住民的事务,但却依然会收取大量的赋税。这对于生产和社会都很落后的原住民来说,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负担,同时清朝官员的懒政,也为原住民村社之间的联系并最终结成巨大的反清势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鹿鼎记反清复明成功了吗(鹿鼎记剧终后又发生了什么)(12)

▲台湾的平埔族就是大肚王国的后裔,同时也是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的发动者

最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荷兰和明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的汉民和原住民之间不仅关系不佳,甚至可以说是势同水火。但是在清朝统治时期,双方的关系不仅有所改善,而且经常联手反抗清朝的统治,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清朝的一个巨大的失败。不过由于当地汉民和原住民发动起义时,往往因为成分复杂,而且武器和战术落后,因此常常被清朝轻易镇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曲墨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