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失去的千古名作(苏轼抄了唐人一句诗放入自己词中)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笠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吧,这是唐朝张志和写的《渔歌子》,在现在的中学课本也有出现过。但是你有没有读过另一句呢?“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与前文相似的诗你知道吗?这其实来自于苏轼的一首词,并且还引发了宋朝文人的一股“抄袭”风。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

苏轼失去的千古名作(苏轼抄了唐人一句诗放入自己词中)(1)

据统计,《全唐诗》中涉及到鳜鱼共计6条,《全宋词》中的鳜鱼共计18条,这些诗句全是来自张志和的《渔歌子》之中,也被戏称为“有24条鳜鱼活在张志和的池塘当中”,甚至还有七首诗是直接把"桃花流水鳜鱼肥"原封不动地拿来用的。当然这里的七首诗是记录在诗集中的,还有一些一搭无一搭的化用更是不计其数。

苏轼失去的千古名作(苏轼抄了唐人一句诗放入自己词中)(2)

其实根据上面的数据来看,唐朝用的并不多,但是在宋朝却有十八次,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唐朝为了自己的面子,没有过多的引用这句话。但是到了宋朝,苏轼忽然带来的这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狂潮,使得无数宋朝诗人开始引用这句话。让我们先来看看苏轼是怎么引用的吧。

苏轼失去的千古名作(苏轼抄了唐人一句诗放入自己词中)(3)

苏轼《浣溪沙・渔父》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笠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牌名没有改,词的内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更是直接抄袭张志和的《渔歌子》,唯一的不同就是苏轼在中间加了一句“散花洲外片帆微”,但感觉太过于僵硬,就像是直接把张志和的《渔歌子》搬了过来。

苏轼失去的千古名作(苏轼抄了唐人一句诗放入自己词中)(4)

不过这首词在苏轼的文集中可没有被吐槽,而是一直流传千古,至今还闻名于世。同样是宋朝大诗人黄庭坚的版本也是同样如此,全部引用原作“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己再添加几句。就构成了这样所谓的"鲶鱼体"。

《鹧鸪天》

黄庭坚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苏轼失去的千古名作(苏轼抄了唐人一句诗放入自己词中)(5)

还有同样的朱敦儒的《浣溪沙》也是一样。

朱敦儒《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吴兴江上绿杨低。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过文人之间并没有这种抄袭的说法,这其实这是宋词创作中产生的一种十分奇怪的文体,名叫"隐括词"

它的特点就是利用改编临摹前人的诗词歌赋,来表达和原作者一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子就不用自己在绞尽脑汁的想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直接把前人的拿过来用不就行了吗。就好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引经据典,借助古人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苏轼失去的千古名作(苏轼抄了唐人一句诗放入自己词中)(6)

参考资料:《宋史》、《唐诗宋词鉴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