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1935年(记忆永恒祥云红色故事)

用文学形式讴歌大理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奋斗、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为谱写大理市未来发展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大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进大理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共评选出获奖作品18篇。苍洱文苑君将陆续刊出获奖作品。今天选登的是普元玺创作的小说《记忆永恒——祥云红色故事》。

求 学

天还没有亮,王德三就听到院子里有响动,然后就从木窗的缝隙看到了火跳动着微光。接着,他听到了两三声咳嗽,这是母亲咳嗽的声音。母亲早起,要给王德三做早饭,好让他吃饱肚子,和路过的马帮一起,作伴到大理上学呢!

哦,他忽然记起来了!

王德三赶紧穿衣起床,待洗漱完毕后,母亲已经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

“懋廷,你这一去又是大半年的,学校里的吃食又那么艰苦,妈妈心疼你们。”母亲一定要看着王德三吃好饭,她心疼懋廷和大哥濡廷在学校里艰苦的生活。

“在学校里不苦的,哪有你和阿爹、爷爷在家辛苦。”王德三边吃边说,“大哥在昆明成德中学,听说饭菜比大理二师好多了,我们都特别羡慕大哥,也想去昆明读书。”

“去去去,我哪里晓得呀,这得你爹同意呢!”

“爹爹一定会支持我去昆明读书的!”

那年王德三18岁,已经是大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学生了。

王德三从小就生活在书香门第,和大哥濡廷、三弟馨廷兄弟三人都受教于祖父,每日“食己,督入课室,诵读讲说不倦,东方未明,便促吾兄弟卧诵前日所读诗,偶有过失,则正言作戒。”读书名道,身体力行。祖父王榛就是当时远近闻名的贡爷,被誉为“德冠儒英”“滇西人瑞”而称道乡里。父亲王之溎香泉老人是一位豁达开明的人,他则主张把儿子送到社会上去,让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在各层的社会中去增加阅历,求得知识,培养冒险勇敢的精神。

红色经典故事1935年(记忆永恒祥云红色故事)(1)

王德三每次从祥云到大理上学,父亲都要把他托付给路过村里的马帮,请马锅头大哥们一路帮着照顾好王德三。王家庄盛产土碱,不几天就会有一队马帮,要来村里购买土碱,把土碱带到大理、丽江、中甸,或是更远的地方去。

今天也不例外,王德三吃过早饭,就到王家祠堂前的牌坊下,等待马帮,一起上路。

从祥云王家庄一路向西,马帮在云南驿稍事休息,就即刻上路了。就这样,王德三和马帮一道,经过高官铺、苟村铺、清华洞、倚江铺、九鼎山,在傍晚时分抵达定西岭的红岩后山,随马锅头们投宿一家客栈。

“小王先生,你就住楼上西头那个单间吧!我们几个老马睡觉鼾声山响,打扰你夜里读书。”马锅头大哥一路很关心王德三,并且都让大家称他为小王先生。

洗漱完毕,吃过晚饭,住客们有的出了店门找乐子玩去了,有的怕是赶了一天的路累了,早早就上床歇着去了。整个客栈终于消停下来,王德三也可以开始读书了。

王德三还在学校,未回家前,就知道大哥已经把时下最流行、最新出版的《新青年》寄到云南驿了。这次回家,王德三最重要的事就是去云南驿把书取回。

终于读到他渴盼已久的《新青年》了,王德三如饥似渴认真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让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夜已经很深了,王德三却丝毫没有倦意,当他读到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时,王德三就从文字里深深佩服李大钊先生,佩服他的独具慧眼和洞察问题的敏锐。李大钊先生说,“民主主义战胜了,就是庶民的胜利!劳工主义战胜了,也是庶民的胜利!”在这篇文章里,表现出了李大钊先生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存在,我们只能迎合,接受……

历史也许从来不会虚演:1927年,李大钊为了他毕生追寻的马克思主义而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残酷杀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30年,作为云南省委书记的王德三,在昆明被反动派残忍杀害,年仅32岁……

油灯微暗,是灯油燃尽了!王德三披上衣服,穿上布鞋,轻轻下楼来,找到客栈货柜里的油桶,把油灯加满,再悄悄上楼,生怕吵醒了谁,影响人家休息。

黎明,王德三终于读完了这本《新青年》。对王德三来说,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夜晚,更是一个内心激荡的夜晚。

是啊,这几年来,王德三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吸收着新鲜的养分。他读了邹容的《革命军》,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示钟》,还读了严复翻译的《社会学研究》和《天演论》,林琴南翻译的《茶花女》《伊索寓言》,以及《鲁滨逊漂流记》,这让他感到这世界太博大、太精彩了!他还觉得一个人要读得书实在太多,要学的知识也太多了!

最早起床的要数店主人,然后是伙计们,接着是住客们也纷纷起床,待洗漱后,美美地吃上一顿早点,就准备拔脚启程了。

整个客栈大院里,又恢复了热闹。

鸡鸣唤醒了黎明时分,也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牺 牲

夜已经很深了,可王复生却无法入睡!

自6月13日被捕至今,王复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妻子焕妹、孩子膺中和智中!

焕妹是王复生在云南一同革命的战友郭子蕴的妹妹郭焕章。那时,由于工作需要,王复生在广州和昆明之间来回往返,到昆明了就落脚在郭子蕴家里。王复生的学识和革命热情,受到了郭子蕴父亲的赏识和器重。郭子蕴还热情地把妹妹郭焕章介绍给王复生认识,他们一见钟情,相互托付终身,不久两人就在昆明订婚了。后来,王复生请郭子蕴送郭焕章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读书,可还没到南京,就听到金陵大学被解散的消息,郭焕章只得南下广州和王复生汇合。就这样,郭焕章一直陪着王复生一路辗转,天南海北,四海为家,并先后有了膺中和智中两个孩子。

王复生和焕妹一直走到今天,算起来已十年有余了。在这十年里,最让王复生担心的就是,妻子和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在狱中,王复生没有哪一天不思念着焕妹和孩子,没有哪一天不是在对妻子和孩子的歉疚中度过的,他歉疚没能给妻子和孩子们一天平安的日子。

这也许是和妻子和孩子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了,妻子和孩子是王复生最放心不下的。

哦,王复生记起来了,“九一八”事变的那年年底,去黑河为马占山将军的抗日先遣队筹集粮草补给,在北国茫茫雪野,他东奔西走了近两个月,最后终于在苏联领事馆和第三国际的帮助下,为马将军准备到了能够越冬的粮食和弹药。那是他刚到东北的第二年,那次离开妻子也近两个月。在那两个月里,他整日奔走在雪野茫茫的森林里,有时就独自一个人,这对南方人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

红色经典故事1935年(记忆永恒祥云红色故事)(2)

现在,王复生已经身陷囹圄,每天都要经受日寇军警的残暴酷刑,有时只有几小时,有时被残忍变态的折磨就是一整天。从被捕到今天,王复生已经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甚至连大脑里想要记忆的丝毫力气都没有了。王复生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下去,有机会就要努力活下去,他一定要看到日寇灭亡的那一天……可那一天,要什么时候到来啊,灾难深重的祖国,屈辱的同胞!

王复生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母亲那慈祥的面容,年仅50的母亲因为过度操劳而离开了他们,那时自己和二弟都在北京求学,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最最隐痛的地方。

父亲的死,王复生心里充满了内疚!想起年迈的父亲因为二弟就义,而客死昆明,身边都没有一个尽孝的儿子,这也许要比让自己去死一百回还要无法原谅自己,作为王家长子,恨自己忠孝不能两全。

然后是馨弟,三弟馨廷,他才16岁就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们。王复生不止一次地埋怨自己,没有保护好弟弟,没有尽到大哥的责任,那时镇压学生游行请愿的军警的棍棒为什么没有打在自己的身上,而让体弱多病的三弟竟遭如此毒手,虽然和二弟轮流带着受伤的三弟到陕北就医养病,可终究因为伤势过重,没能挺过去。王复生在心里愧疚地叹了一声,泪水打湿了眼眶……

让他最感欣慰,但却无法让他释怀的就是二弟懋廷(王德三)了。二弟是在自己的指引下走上了这条革命道路的,虽然已经于六年前就壮烈牺牲在反动军阀的屠刀之下,但在王复生心里,二弟是他最值得骄傲和学习的榜样。

今天是8月14日,明天就要赴死了!

死对于王复生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日寇继续这样残酷折磨着被一起抓捕进来的战友,当他看到和听到战友们和日寇坚贞不屈的斗争,王复生心里油然生出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想到明天就要赴死,王复生想到了他们,他们的面孔在王复生眼前渐渐清晰起来,李大钊、邓中夏、王有德、金巴来……

阵阵疼痛几乎使王复生昏死过去,脑海里刚刚浮现出来的那些面容又逐渐模糊了!

王复生忘不了李大钊先生,是他把自己从懵懂之中指引到了这条光辉的大道上,自从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他深深地被共产主义所折服,从此走上了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征途!还记得王复生第一次到图书馆,他只要见到有关于马克思学说的报刊,他都如饥似渴地找来认真阅读、研究,终于有一天李大钊发现了这位来自云南勤奋好学的小伙子。王复生在李大钊先生的指引下,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逐渐成为党的中坚力量。

可谁能想,自己最敬爱的精神导师李大钊先生,却在十年前的1927年,被东北军阀张作霖残酷杀害了!他没忘记,当他从报纸上得知李先生被害的消息时,已经是两个月后了。那时,王复生远在云南,也同样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被龙云逮捕,深陷牢狱。

王复生也没忘记在北京和毛泽东的三次晤面。一个湖南人,一个云南人,在深冬的北京,挤在狭窄的屋子里,对时局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时而争论,时而颔首点头,时而仰天大笑……

想到这些,王复生的意识似乎又开始清醒了一些。今天下午,所谓的齐齐哈尔市日伪警察厅的判决,王复生早就预料到了,他也感到能够为抗击日寇的侵略,献出自己的生命,为国而死,为国尽忠,死得其所。

王复生更清醒了些。他只能双手杵地,艰难地挪了挪身子。他的下身,不,是肩膀以下,都已经没有知觉了。他的肋骨被打断了,胸骨被敲碎了,双腿和双脚的骨头被打断了。是啊,整整62天,王复生就是靠着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信念,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的热爱,对焕妹和儿子女儿的思念,熬过了这魔鬼般的残酷折磨。

现在,他只能靠着双臂的支撑,往墙壁开着狭窄的天窗一角移过去一点点,这样,他就能尽力看到自由的夜空多一点点……

鱼 水

经过一夜的激战,祥云城里的敌军已基本肃清了。

这是1936年4月19日的清晨。阳光洒满大地,她越过山巅,田畴,城墙,普照着整个小城的街道,四街八巷的青石板路被洒下来的太阳照得金灿灿的。晨起的炊烟一家接着一家,人们似乎没有感到什么变化,甚至都不知道昨天夜里发生了什么。

也有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街道不远处,陆续走来几个穿着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他们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像是在买东西,又像是在这古老的小城里漫步,好将多日行军疲惫的身心好好休息一下。

就在4月18日下午,我们十八团刚刚行军到普淜地界,政委杨秀山就接到命令,命令我们务必在十九日拂晓以前,占领祥云县城,以保障军团主力顺利通过祥云向宾川、鹤庆、丽江石鼓前进,争取早日渡江北上。

根据侦察,祥云县城内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只有八十多人的保安队和临时纠集来的民团。除保安队能打几枪之外,民团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为了迅速取得胜利,我们决定采取奔袭的方法,在敌人神不知鬼不觉中拿下祥云城。

晚霞还没有落幕,我们就集合出发了。一路上,一个个战士,如同一阵阵风飘过,又一阵风飘过,向祥云方向急驰。大概在后半夜,我们来到了祥云县城南郊。夜幕掩护着我们行动。不一会儿,敌人就处在红军的包围之中了……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战,我们就干净利落地占领了祥云县城。

一大早,我们刚走到县城的钟鼓楼,就遇到杨政委和成团长从东街走来。

“听说南街有一户姓丁的人家,特别喜欢养马,养了一匹好马,我们得去瞧瞧!”杨政委告诉我们,问我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

那就去吧!政委都说了。

“这云南的马,又叫滇马,是中国优良马匹品种之一,它习惯在高原生活,体型短小精悍,蹄质坚硬,善于走山路,是驮挽兼用的好马。”杨政委边走边给我们普及着关于云南马的常识。

说话间,就到了!

“丁老板,你好啊!”我们到了南街一个叫“丁记茂盛”的货栈门口,见一个中年男人在货栈里忙碌着。

“你们好,你们好,我叫丁茂东。”老板见有人来,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双手就着衣服下襟擦了擦,“几位老总,能光临小店,是我们小店的荣幸,您们想要买点什么?”

“团部还需要买什么吗?”成团长转身问我们。

“暂时还不需要买什么。”我报告成团长。

“我们听说丁老板喜欢养马,善于养马,马也养得好,特地来看看!”杨政委开门见山,和丁老板说明来意。

“哦,哦,欢迎欢迎!”丁老板感到有点意外,停顿了一下,似乎马上又想起什么,就连忙点着头,答应着说,“好的,好的。”

“那马在哪呢?我们想看看啊!”成团长性急。

“马厩就在后院,就在后院,”丁老板赶忙指着货栈里头的一扇紧闭的门说道,“各位老总,走吧,马就在后院马厩里关着。”

丁老板打开后门,我们跟着他进了货栈后院。后院很宽敞,货栈的房子属东边,北边建了一溜大瓦房,看着近年才装修好的。南北是二人多高的围墙,刷得雪白!马厩在院子的西边,靠着围墙,丁老板用旧的木材搭了三间马厩,可只有一匹马呀,其他两间空着。

红色经典故事1935年(记忆永恒祥云红色故事)(3)

杨政委马上就瞅见了那匹枣红马。

“就是这匹马,枣红马,多好的马啊!”杨政委仔细看着,不禁夸赞道,“你们看啊,这马身材矮小,马嘴敞大,蹄掌稍大,马尾精细,是滇马中的好马!”

“丁老板,你这马,卖不卖!”杨秀山问道。

“不卖的,”丁老板说道,“老总们看,我原本是养了好几匹马的,可这样的时局,物价飞涨,别说粮食涨价,马料也跟着涨价了,养不起了,家里人就要我把马卖了,我好说歹说,终于把这匹枣红马留下来了!这我可真舍不得卖了,请各位老总谅解!”

丁老板说着,却不敢看大家。

“丁老板,没事,没事,我们都理解,君子不夺人所爱,你喜欢马,我们红军也不能强买强卖!丁老板,你就放心吧!”杨政委一边解释着,一边就招呼我们走出后院。

出了货栈,在南街就遇上军团通讯员,说贺老总有事要见杨政委。

待杨政委回到东街我们十八团指挥部驻地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突然看见丁老板牵着那匹枣红马,来到了院里。

“贺老总在吗?”丁老板见了我,说要把马送给贺老总。

“贺老总不在这!这里是团部。”杨政委说着已经从楼上下来了。

“杨政委,您们的老总是贺龙将军吗?我听说大名鼎鼎的贺老总来我们祥云了。”丁老板说道,“年轻时我在云南讲武学堂做过事,也算懂些道理。回乡这几年,早就听说了贺龙将军的威名,如雷贯耳啊!”

丁老板接着说,今天街上的老百姓都在议论呢,说红军买东西还要给钱的,借了住家的东西也要还,说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咱们老百姓的军队,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

“我为上午在我家说的那些话感到惭愧,”丁老板说,他想把那匹枣红马亲自送给贺老总!

“真的吗?”杨政委有点意外。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就是要把这匹马送给红军,送给贺老总!”丁老板斩钉截铁地说。

“那不成,”杨政委说道,“贺老总也不会答应的,要么你就把马卖给我们。”

“那不行,君子固穷,可不能出卖自己的心爱之物!我必须把它送给贺老总,以表达我对贺老总和红军的敬佩之情!”

杨政委看丁老板重义气,讲交情,也就不再坚持说卖马的事了,就说替贺老总感谢丁老板。

就这样,那匹枣红马就成了贺军长的坐骑。后来,红二、六军团到了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贺老总又把那匹马送给了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把那匹枣红马一直骑到陕北延安。

亲 人

天快下雨了,乌云一阵阵往北头的山巅压了过去。

队伍已经在楚场河谷里行进了整整一个下午,战士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这是1936年4月中下旬,远道而来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昆明附近的富民兵分两路,向滇西进发。红二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的率领下,一路向西,克楚雄,进南华,经过沙桥、天申堂,从普淜进入祥云,再经下庄、云南驿、高官铺、板桥、沙龙,抵达祥云县城。

我们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肖克和政委王震的率领下,从富民和第二军团分兵之后,一路向西,攻占牟定后,又连克姚安、盐丰,从孔仙桥过人头关、松树林,进入祥云的米甸楚场河谷。

“张团长,同志们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了,要不要在前面村庄休整一下?”我问团长。张团长,张辉,湖南人,听说他16岁时,在大革命失败那年就入了党,别看他那么年轻,可也是拥有9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革命了。可后来,就在这年的10月,在甘肃的一次战斗中,已经是师长的张辉身先士卒,掩护师部撤退时壮烈牺牲了,年仅25岁。

“要得嘛!”张团长一边抽着刚卷的香烟,一边答道。

“哦,提醒同志们,这里住的是彝族同胞,请大家务必严格遵守红军的民族政策。”张团长提醒道,“快去吧!”

“是,团长!”

队伍刚过了插朗哨,我们就看到远远的山巅,飘着一股薄薄的炊烟。

这缕炊烟,在阴沉的天地之间,显得格外清晰、孤独!

是啊,那时敌人为了让我们一路上找不到粮食,在我们到来之前就沿途做了可恶的宣传,好让老百姓们像害怕他们一样,远远躲着我们。

战士们也感到特别意外,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甚至还有了一种思乡的味道!傍晚了,老家的阿妈也应该燃起炊烟,开始给家人做晚饭了,院子里阿爸也该从田地里辛勤耕作一天回来了,旁边还有一只围着转圈的小黄狗……

战士们的肚子里,咕咕直叫了起来!

“同志们,大家再坚持一会,团长让我们在前面那个村庄休整。到了那,同志们可以吃上热的饭菜了!”

大家听了,感到非常意外和兴奋,都兴高采烈地拔腿就跑,就像马上可以吃到热乎乎的饭一样。

红色经典故事1935年(记忆永恒祥云红色故事)(4)

其实,红军进入云南以后,境况就相对要好了一些。从曲靖进入昆明的官渡、富民一带,几乎没有遇上大规模敌人的围堵。从后来的说法中,我们知道,龙云当时和老蒋的想法不大一样,龙云不想做第二个王家烈,自己和红军拼得两败俱伤,然后便宜了老蒋坐收渔翁之利!龙云只想把红军礼送出境,所以我们一进入云南,补给也就好多了。3月底到达宣威的那天,我们还美美地吃了一顿火腿呢,那香味果然名不虚传,至今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那浓浓的香味呢!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已经到了黄草哨。

队伍进了村庄,按照指定的地点,而是驻扎在村里的场院里,或是村头、村尾的空地里,尽量不去打扰百姓。大家放下行装,开始埋锅造饭了!

团长就把团部设在村头一个宽阔的院子里头。

主人是一位年近古稀的彝族老大爷,后来才知道他有汉名,叫罗应弟。他儿子和儿媳几年前被来村里劫掠的土匪抓去,双双送了性命,只留下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孙子罗占标,爷孙两人相依为命。

“我听了路过这里的马锅头说,你们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你们和白狗子不一样。”老爷爷迎着我们进了堂屋,请张团长坐下。

“大爷,我们红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军队,我们是替咱们老百姓打天下翻身做主的。”张团长说道,“共产党毛主席号召我们要北上抗日,等打跑了日本侵略者,我们还会回来的!”

“到那时,我们要给咱老百姓建立一个新中国,吃得饱、穿得暖,人民给自己当家作主……”胡政委给大家描绘着一个美好的新中国。

张团长从包里拿出《中国工农红军》一书,送给罗大爷,“罗大爷,有空您就好好看看这本书,您就明白了!”

罗大爷激动地接过这本书,说:“我哪里识字哟,有空让我的孙子读给我吧!”罗大爷把书小心翼翼收好。他知道,要是被白狗子知道了,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爷俩的。

大家围着火塘,就像一家人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得很热闹,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入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罗占标光荣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成了一名红军战士,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北上抗日,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勇敢杀敌,还当上了班长、连长,这让他开心得……

初 心

经过几年下庄人的埋头苦干,大家终于脱贫致富了,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了。不管是村上,还是组上,都有余钱了。但作为村支书的普发兴,心里还装着一件大事,那就是村里还有几户困难户贫困户,他们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灾致贫,总是揪着老普的心。

他总是说,你们不用着急,有组织呢,你们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村里说,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请镇里面替你们解决。只要有共产党,你们的日子就不用愁,共产党就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

村支部会议上,大家讨论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事情。村主任普尚福说起村里的贫困户王发英一家到现在还没来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金。他们家就她和老伴两人,按规定每人要缴纳10元共20元。普发兴说,她家的医疗保险我交。话还没说完,就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20元钱,递给了会计。“这样你可以到镇里把这事办了,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我们耽搁不得。”

王发英一家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这是大家都清楚的。几年前,她年幼的儿子到邻村的石场上打工,不小心被石头砸死,给这个本来就非常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儿子死后,儿媳也经常和他们老两口吵架。使得并不宽裕的家庭,蒙上阴影,王发英老人的精神更加忧郁了。“你看我们生活本来就不好过,自从儿子死后,媳妇不是这不高兴,就是那不开心,成天和我们老俩过不去,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啊!”王发英找到普支书,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着。

“别着急,村上会帮你们考虑呢!”普支书安慰道。

过了两天,王发英又来找老普了,这次看来王发英的情绪更加低落了。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年近七十的王发英老两口,自从失去了儿子之后,就不得不天天不顾年老体衰下地干活,瞅着人家的都弄好了,邻居的秧苗大都已经栽下了,只有自家的田还荒着。由于自己体力不支,实在干不动了,没法弄好,就请了一辆拖拉机帮忙,最后得付50元钱。为这事,媳妇就和老人吵了起来,媳妇还动手打了老人。

老普听了,很不是滋味,怎么还有这样对待婆婆的媳妇。可老普为了让媳妇以后对老人好一些,语重心长地教育了媳妇,并给了媳妇50元钱。

当时在场的人,都不同意老普这样解决这事,但老普却平静地说,以后你们会明白的。从那以后,老普经常给王发英一家送去50或100元的生活补助,替王发英老两口排忧解难。

普发兴曾饱含深情地说:“这里是生我养我的热土,我在这块土地上出生、成长、入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是老百姓哺育我成长,我不敢忘掉根本,不敢忘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还说,“老百姓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就在老百姓的心里有多重。”

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豪言壮语,而是老普最质朴、最真实的写照。普发兴就是这样,通过这样最朴实的方式,带领下庄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

“普支书,我想继续承包鱼塘。”李在明找到正在村委会支部书记办公室认真学习文件,在笔记本上写着心得体会的普发兴。

老普一看,进来的是前几年因为外出打工工伤而截肢的退伍老兵李在明。

“这几年,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弄得不错。本来按照村里的想法,基本确定这鱼塘是要通过竞标的方式承包出去的,但我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村的每一位老百姓解决生活问题,脱贫致富奔小康。你的实际情况我们都很了解。我们村委会会在这个大的原则下,把鱼塘继续承包给你,这个工作我应该来做。”

几年前,刚刚退伍回家的李在明,年轻力壮,看到一贫如洗的老家,咬咬牙就到外地打工去了。这样在外面起早贪黑、摸爬滚打,辛苦了几年,终于挣了钱,回家来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本以为可以幸福地过日子了,可好日子并没有长久,在又一次出去打工的时候,被石头砸伤了脚,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导致要截肢的严重后果。为了医治被砸伤的脚,用光了所有的积蓄,他又欠下了一大笔债。

是啊,李在明实在太需要这个鱼塘了。想想前几年,他有了这个鱼塘之后,经过辛辛苦苦地干了几年,才还清了家里的欠账,使生活有了基本着落。一个被截肢的残疾人,又是为祖国贡献过青春的退伍军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帮帮他。

最终,老普把想法和村委会的同志沟通后,大家一致同意,并将承包费由原来计划的每年3000元,特地减去1000元承包给了李在明。

“多亏了这18年来,普支书一直对我的关心和支持,仅仅承包费就优惠了我近两万块钱。有了这个鱼塘,我们家才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才会有一天比一天更好的生活。”李在明回忆着当年感慨地说。

老普就是这样一个人,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一个平凡的人,一生没有离开过土地的人,他心里总记挂着农民群众。他又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总是用一颗共产党员的火热之心,真诚对待每一个平常百姓,带领群众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摆脱了贫穷。

但时间有时也会停下来,好让细致的人们更加细致地活过。

比如,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决定:追授普发兴同志“云南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并授予“云岭先锋奖章”,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普发兴同志学习的活动;电影《村官普发兴》在京城盛大首映,掀起了向普发兴学习的又一轮高潮;普发兴先进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委会落成……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普发兴精神融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激励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文 / 普元玺

图 / 梅家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