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大全(化学类专业解读)

根据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理学门类的化学类专业现有5种专业:其中,2012年目录中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2015年新增能源化学专业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中涉及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3个专业,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化学专业大全?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化学专业大全(化学类专业解读)

化学专业大全

根据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理学门类的化学类专业现有5种专业:其中,2012年目录中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2015年新增能源化学专业。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中涉及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3个专业。

一、化学专业

化学(英语:Chemistry)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

全国第四轮化学学科评估结果。高考填报志愿时,2019-2020全国化学专业大学排名情况怎样以及哪些大学比较好是广大考生以及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化学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化学学科学校排名情况,供大家参考: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105所开设化学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

二、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是一门培养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应用化学是分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下设三个三级学科分别是:精细化工,高分子工程,应用电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基础》、《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波谱分析》、《应用电化学》、《稀土化学》、《功能材料》、《化工原理》、《现代分离技术》、《工业催化》、《材料化学》、《纳米材料导论》、《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化学动力学》、《化学前沿》、《应用化学研究进展》、《化学信息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应用化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毕业生具备化学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院校推荐: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化学学科学校排名情况,而应用化学是化学类的下属专业,请大家参考全国第四轮化学学科评估结果选择院校。

三、化学生物学专业专业

化学生物学专业培养学习化学与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化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致病因子对生命过程的干扰和破坏;药物的防治是对病理过程的干预。化学生物学通过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化学基础,通过探索干预和调整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和机理,为新药发现中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学科产生:化学生物学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哈佛大学的Schreiber博士和Scripps研究所的Schultz博士分别在东西海岸引领这个领域,他们的所在地所形成的重心地位甚至在加强。从源头来讲,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还有生物学化学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科学家们长期以来Schreiber博士的习惯称谓,我们通常使用生物化学指蛋白质结构和活性的研究,用分子生物学指基因表达和控制的研究,用生物学化学指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现象的研究。

与这些相比,化学生物学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使用小分子调节目标蛋白质与制药公司发展新药类似。但是,当所有公司的目标蛋白质到目前为止仅是约450种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我们带来了至少几万个目标蛋白质。最终的目标是寻找特异性调节素或寻找解开所有蛋白质之谜的钥匙,但这需要更系统和整体的方法而并非传统方法。化学生物学看起来是有希望的答案。系统的化学生物学仅仅诞生于90年代中期,部份是由于基础条件到那时才刚刚完备。代表性的技术进步包括机器人工程,高通量及高灵敏度的生物筛选,信息生物学,数据采集工具,组合化学和芯片技术例如DNA芯片。化学生物学更普遍的被叫做化学遗传学(chemicalgenetics),而且它正在扩展到化学基因组学。和经典遗传学相比较,小分子Schultz博士并不是取代或超越基因表达,而是被用于抑制或活化翻译过程。

化学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芯片技术、计算模型方法与基因网络设计等方 面构成了现代系统生物学与系统遗传学的重要技术基础。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导论、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等。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化学生物学、化学、生命、医药、材料、化工、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化学生物学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化学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6%,22%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6.04,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院校推荐: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化学生物学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化学学科学校排名情况,化学生物学是化学类的下属专业,请大家参考全国第四轮化学学科评估结果选择院校。

四、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优化化学与化工教学内容,增添新的交叉学科知识,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拥有宽广深厚的化学、化工基础,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背景: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在教育部和两校紧密合作办学工作组的关怀和支持下,集成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成立了"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各招生 30 名,共同培养,毕业时由两校共同授予学位。两个学院将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选派优秀的主讲教师授课,提供最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实施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

该专业既不同于传统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更非化学与化工专业的简单加和,它注重用分子层次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化学以及相关的环境、材料和生命科学的问题,同时立足于国家亟待发展的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需求,优化化学与化工教学内容,增添新的交叉学科知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主干课程:化学类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与技术,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

化工类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绿色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生物化工,化工分离工程,环境化工,化工安全与环保,功能材料物理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药物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结构分析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到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开发、设计、管理等工作。同时,该专业学生将以较高比例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工作。

开设院校: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北大学。

五、能源化学专业

能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掌握煤炭综合利用,了解非煤矿物能源,普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实现能源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它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以更好地为人类经济和生活服务。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源的使用实质就是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能源化学因其化学反应直接或者通过化学制备材料技术间接实现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该专业开展化石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高效新型催化剂研制及其工业放大等重大问题;研发高效、低成本、上规模、环境友好的非石油基醇醚酯合成工艺路线;清洁能源的制备、存储及其转化。研制基于液相反应的新型超级电容器;研发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学和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具备在煤炭行业、电力行业、石油石化行业、生物质转化利用行业从事低碳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能源高效转化、化工用能评价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有机化工工艺、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能源工程概论、合成燃料化学、可再生能源工程、化工用能评价、合成燃料化工设计、能源转化催化原理、合成燃料工程、煤化工工艺学,天然气化工工艺学,能源经济学,能源化工设计,专业英语。

就业方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为特色,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使毕业学生能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传统和新能源加工等领域的广泛需求。毕业生工作领域包括:煤化工行业、天然气化工行业、电厂化工综合利用行业、生物能源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行业、石油加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天然气行业、城市燃气、分析检测、催化剂生产和研发行业。可以在这些行业从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深造。

开设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石油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工业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等。

六、部分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秉承“兴学强国”建校使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致力于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流卓越人才。

1. 人才培养模式。面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天津大学将在“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依托“新工科”建设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并将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于实践、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天津大学实施以研究型项目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师引领,由院士、教学名师等高层次师资引导学生科研实践。实施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建立本硕博人才培养方案的联动机制,科学设计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实现本硕博纵向跨层次选课、横向跨学科选课,本科阶段培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有效衔接本科至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实施与世界名校名所联合培养,推动国内外双向合作,引导拔尖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发展、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培养学生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合作能力,承担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挑战而奋斗的使命。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全方位学生立体成长档案、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在校生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档案和能力清单,以数据和事实描述学生特点、特长和能力等,助力每位学生的人生成长。

2.其他激励机制。

(1)按照天津大学优异生培养政策进行培养和管理,在保研比例、奖学金评选等方面予以倾斜;

(2)除国家和学校的奖学/助学金外,将设立优秀学生奖/助学金,额外奖励/鼓励强基班中的优秀学生;

(3)设立强基班学生科研见习基金,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4)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和资助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访问学习。

大连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培养特色。大连理工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一流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引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统筹设计本-硕-博紧密衔接的培养方案为举措,以培养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等国家战略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符合战略新兴产业需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等需要的高精尖人才。

1.施个性化人才培养。对强基计划专业实施“一班一策略、一人一方案、一生一导师”举措,全面实行“小班化、个性化、导师制”培养模式。按专业设置小班化管理,按学生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按每生配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担任导师。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全程跟踪培养发展情况。本科培养阶段结束后,学生可在学校优势基础学科以及理工融合、学科交叉的优势应用学科领域攻读研究生,可向电子、信息、机械、建工、光学、测控、生命、环境、化工、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

2.化基础学科能力培养。统筹设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外语和通识教育等课程体系,为强基计划专业的学生夯实基础学科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

3.障科研和创新不断线。强基计划的学生本科一年级即可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由导师指导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科研训练计划。实现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博士研究内容的有效衔接。学校所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向强基计划的学生免费开放。

4.升科教协同育人水平。与科研院所进行深度合作和协同育人,提升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的科研平台、学校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重大科研项目平台等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协同育人的成效。

5.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依托学校中外一流大学“同窗友情”育成计划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计划,优先安排强基计划的优秀学生赴国外留学和交流学习,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6.行本硕博衔接化培养。分别制定“3 1”本科、“3 1 2”本硕衔接、“3 1 4”本博衔接的培养方案,强基计划的学生在第4年实施本-硕或本-硕-博课程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的衔接化培养。

7.立鼓励奖励激励机制。对强基计划的优秀学生,设定专门的奖学金和学术交流基金,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和学科竞赛;符合条件的学生均享有本校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激励政策。

8.成分流退出考核制度。强基计划学生在本科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结束后,分两个阶段进行考核。对不适合在强基计划班继续学习的学生分流到普通专业学习,对普通专业的优秀学生可选拔进入强基计划班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