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为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一首传世名诗,那就是《从军行》了,《从军行》中有一局“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楼兰国到底做过了什么,让我们汉人如此痛恨,必须要拿下楼兰呢?

楼兰为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不破楼兰终不还)(1)

地理因素,交通要道

古代打仗讲究天时人和地利,三者占其一,就能扭转战场的局势,所以,无论三者哪一个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楼兰就占据了地理的优势,在西汉时期,楼兰国从版图上来看,正好是匈奴与汉朝之间的交通要道。

众所周知,汉朝与匈奴之间有着一段孽缘。自汉高祖刘邦开始,汉朝第一次与匈奴兵戎相向。但可惜的是,汉高祖刘邦兵困白登山,可以说汉朝自此对匈奴一败涂地,只能以和亲政策来拖延匈奴进犯的脚步。

但是一个人的贪婪是没办法阻止的,匈奴就是如此。匈奴常常犯我边境,抢掠我边境人民财产,往往匈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匈奴为何能时时犯我边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楼兰这个位置。

楼兰为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不破楼兰终不还)(2)

如果往汉朝以前追溯,楼兰其实在殷商时代就应当是我中原人民的奴隶,但是在殷商之后,他们乔迁大漠,在这里建立了楼兰。楼兰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整好卡在匈奴与中原之间的咽喉之路上。

这也就是说,如果匈奴想要更快更方便的抢掠中原,必须要从楼兰经过,相反,汉朝想要攻打匈奴,也必须走楼兰。所以,楼兰作为一个小国,他必须两不得罪,所以匈奴强盛时,他就紧靠匈奴。汉朝使臣来访时,他就紧靠汉朝。

汉朝初期对待楼兰的态度也非常暧昧。汉朝非常清楚楼兰的对外政策,但是迫于之前没打过匈奴的压力,所以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非常容忍的姿态,忍让着楼兰。但是这一切都被一位尚武的皇帝给打破了。

楼兰为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不破楼兰终不还)(3)

犯我大汉,虽远必诛

公元前141年,文景帝逝世,汉武帝登基。汉武帝对匈奴可谓是零容忍,他深感这些年大汉对匈奴的政策不够强硬,导致了匈奴猖獗,为了改变汉朝惧怕匈奴的影响,必须要与匈奴在战场上决一高下。

但是要想赢匈奴,除了让士兵马上功夫要好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那就必须破了楼兰。所以,汉武帝从内心中就已经埋藏了破楼兰的种子,很快,这颗种子就生根发芽了。

汉武帝即位后,虽然一直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对楼兰进行着怀柔政策,但是其实已经非常不满足于这种现状。楼兰国王对此确实毫无察觉,他认为自己地理位置如此特殊,必须要给汉朝在多要点好处。

楼兰为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不破楼兰终不还)(4)

这一下刺激到了汉武帝的神经,他认为楼兰小国屡次提出过分要求,必须给他灭了。于是汉武帝派人攻打楼兰,俘虏了楼兰国王,迫使楼兰成为大汉的附属国。

但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楼兰国王被俘后表面答应了汉武帝的要求,但是在被放归国后,立刻转变态度,和匈奴勾搭起来,依附上了匈奴。汉武帝无奈,与匈奴来来回回反复争夺楼兰。

楼兰也喜闻乐见,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来回依附。最终,汉武帝实在无法忍受,非常想直接破了楼兰让其直接归属中央管辖。但实际上这个想法始终不现实,毕竟太过遥远,可控的概率太小了。

楼兰为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不破楼兰终不还)(5)

就这样,楼兰在匈奴和大汉之间来回游走,始终保持中立,跟谁都非常暧昧,就这样存活了下来。但是我国的文人嘴是很厉害的,介于楼兰的这种态度,许多文人都写过了破楼兰等寓意的诗句。

楼兰的灭亡

既然楼兰可以生存的如此好,那他为什么最后还是灭亡了呢?其实楼兰是成也地理败也地理。它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沙漠的地理造就了他们对水源的短缺。自孔雀河改道后,罗布泊的水资源越发稀缺,最终无奈楼兰进行了迁移。

在几任皇帝的角逐下,最终改朝换代成为了鄯善国。到了北魏时期,北魏名将万度归奉命攻打鄯善国,鄯善国在强大的武力、安抚的双重攻势下,最终选择了举国投降。自此之后,楼兰灭亡,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楼兰为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不破楼兰终不还)(6)

结语

弱国无外交,但是楼兰在弱国时期,精准扩大自己的优势,使其游离在匈奴和汉族之间,生活的非常好,可以说他们的国王是非常有政治头脑的。但是作为小国,楼兰实力终究有限,它灭亡早已是定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