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

2019年3月,云南玉溪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冰糖橙品牌“褚橙”的创始人褚时健因病去世。在追悼会上,他的妻子马静芬几度哽咽,她对褚时健说:“我曾经和采访我的记者说过,问我下辈子怎么过,我说下辈子还嫁给你!”这应该是世上最美的情话。

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1)

01我原来的名字叫“褚马氏”

褚时健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15岁父亲早逝,接着几个弟妹相继去世,在他23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带着弟弟一起生活。早年的苦难培养了褚时健坚韧的性格,同时也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他作为领导到呈贡检查文教工作时,遇到了那个影响他一生、陪伴他一生的女人——马静芬。

马静芬,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是兴文银行的襄理,母亲也是大学生。战乱时,他们是坐着飞机到昆明的,可以看出那时他们家道殷实。她是家中老二,是一位非常有主见的千金小姐。

15岁时马静芬的母亲想把她许配给人,她坚决不同意。后来,她参了军,退伍后到呈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可以说,褚时健对马静芬是一见钟情。开会时,校长多次提起马静芬的名字,在校长眼里,她就是一个不听话、不守规矩的人。

褚时健去查档案资料时,发现马静芬并不像校长说的那样,而且他还有些好感。

褚时健在婚姻方面同做工作一样,秉承“认真”的态度,先派人对马静芬做了调查,自己也在工作中对马静芬慢慢进行观察。哎,他觉得马静芬人很努力,做事很认真,人也聪明、有想法,对她的感觉越来越好。

褚时健就利用职务之便,对马静芬的工作进行了多次调动,这也是对她考察的一部分。褚时健对马静芬的表现非常满意,做事、说话利落爽快,原则性很强,马静芬就是他理想中爱人的样子。

婚后两人的磨合期有点儿长。他们两人以前的生活轨迹完全不一样,出生、经历、性格都不一样,即使有一年多的交往时间,彼此并不了解,特别是马静芬对褚时健的了解,这自然会带来矛盾。

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2)

褚时健16岁离家,10年来颠沛流离,很难因为婚姻改变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再加上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沉默寡言之人,很少与褚时健的母亲有交流,他的母亲是历尽苦难而无怨言的人,他以为天下所有的女人应该都是母亲的样子。

而马静芬作为一个千金小姐,对婚姻是有期待的,对丈夫也是抱有希望的。然而婚后丈夫毫无默契,褚时健就是一个粗线条的人。

对于家庭,他理解更多的是责任感,而马静芬则希望的是在生活细节上的关心。

马静芬怀孕后,想象中来自丈夫的体贴和照顾全部没有变为现实,褚时健照常忙碌着他的工作,工作在于他始终是第一位的,妻子只能是第二位,他也不懂得作为丈夫在这个时候应该更多地关心孕妇,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怀孕后的女人会变得很脆弱和无助,这些褚时健不懂也没想过。

多年后,马静芬依然有些不原谅当时褚时健的粗心:“我让他帮我买条鱼,他竟叫我去食堂吃!”同为女人,我完全可以想象,马静芬听到这句话时的感受,不能用无助来容易,如果是一般女人估计要崩溃了。

有一次马静芬要做手术,褚时健却在那天安排了会议,当时只有马静芬的母亲和女儿褚映群守在医院里,马静芬是万分委屈和不理解的。

她老了回忆起往事,仍会说自己,“我原来的名字叫‘褚马氏’”。她说自己结婚后,生活的重心就是褚时健,“他高兴我高兴,他生气我着急”,当时就是一种嫁夫随夫的心态,对褚时健“过度”依赖,完全没有自己。

可是,马静芬的命运,就是当时中国女性的缩写。

女人,把婚姻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而男人却只把婚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男女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各自按着各自的想象来经营婚姻,委屈、矛盾在所难免。

每个女人可能都希望找一个温柔体贴的男人,可是如果自己的丈夫真的整天只知道围着女人转,又会被看不起,觉得无能。这是独立的马静芬接受不了的。

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天生契合,只是相处久了,主动磨合成了适应彼此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一方牺牲了更多,随了更多痛苦,才能成就一段稳定的关系。马静芬是承受更多的一方。

多年后对于自己的粗心,褚时健有愧疚,但也能接受,自己拼命工作也是为了家。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3)

02什么叫“患难夫妻”

原本顺风顺水的日子,生活突然转了个大弯。褚时健被下放到云南条件最艰苦的红光农场,搞劳动改造。

从小过苦日子的褚时健对于劳作并不陌生,这些也难不倒他,唯一的是心理上过不去,一个对革命流过血、失去过亲人、付出过青春的人,突然成为思想有问题需要接受再教育,这是谁也不能接受的。

好在褚时健很快调整好心态,不怨天忧人,也不悲观,他有妻子和女儿,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负责。

而马静芬带着女儿毅然来到他的身边,坚持一家人怎么都要在一起,如同给褚时健打了一针强心剂。

一家人住在山顶上一间四面透风漏水的小屋里。白天的日子还不觉得什么,晚上是最难熬的,周围没有、没电,又带着孩子,有时褚时健还不在家,马静芬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有一天晚上,她竟然看到一条蛇盘在屋檩子上一动不动,吓得她抱着女儿坐了一夜。

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4)

不管怎样,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就有了盼头。

日子在怎么艰苦,生活还是要过,看着瘦弱的妻子和女儿,褚时健拿出少年时的看家本领,到红河边去抓鱼来增加营养;他把农场果树摘收后落在树上的小果子,收集起来,自己制作成蜜饯,拿它们跟傣族同胞换东西;有时他还上山打麂子。

当时有许多人因饥饿得了水肿,可他们一家都没得,褚时健就是一家人的营养补充站,如一张坚硬盾牌护家人周全。

虽说褚时健不太懂得通常意义的温柔体贴,但做饭、努力做事儿就是他对家人好的方式,他的厨艺很不错,平时在家都是他做饭,他在烟厂时腌制酸菜是出了名的。

虽然有时马静芬需要的不是这些物质上的,心里难免会有怨言,不过后来她理解了他。

什么叫“患难夫妻”?患难夫妻就是,经受过苦难考验,能够同甘共苦的夫妻;就是你落难了,我也对你不离不弃,共同面对生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褚时健的命运如一叶扁舟,在政治风浪中颠簸时,马静芬始终守在身边,不离不弃,两人携手走过六十多个春秋。

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5)

03下辈子我还嫁你

年过古稀老人终于回到家中,执手相看泪眼?不,褚时健和马静芬都表现得很淡然。对于名利、对于生死,都已看透。只是,他们不愿意闲着。对于一个经历过风雨的家庭,如果他们始终期期艾艾,这个家庭将没有欢笑可言。

不顾年事已高,两人承包了哀牢山的土地,全身心地种起湖南橙子来。以前,马静芬总处在幕后,现在她走上前台,不仅出任公司董事长,还管理公司销售,亲自带来果子,到处参加展销会,切开橙子,笑意盈盈地让嘉宾品尝。

例行身体检查中,70多岁的马静芬被诊断出直肠癌,这事对褚时健打击很大,突然觉得两人真老了,想起往事,对妻子有许多歉疚。

马静芬是佛学之人,而褚时健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在马静芬治疗期间,褚时健和儿子经过一座庙前,他叫停车,缓缓地走到寺庙大殿前,为妻子祈祷。

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6)

褚时健变得开始爱在家里待着,每天亲自安排一日三餐,并且总是专门准备一碗饭和一份菜给妻子。他密切关注妻子的饮食,不该吃什么,什么该多吃,都会及时提醒。

看到这些,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世上那么多情话,最打动人心的深情,不过是柴米油盐中的温柔。

哪怕马静芬只做了一个感到冷的动作,褚时健也会赶紧伸手到风口,试试空调的风是否合适。晚年后的他们同进同出,相濡以沫,羡煞旁人。

他们的性格不同,相同的是对生活的坚韧,爱是铸造一切的动力。两个人经历这么多风雨,仍能携手到白首,马静芬总结出四个字:忍、让、理解。

正如《褚时健传》作者所说:他们的婚姻,经过一个甲子的相伴相随,两人已经不仅是夫妻,更是一对战友。尽管马静芬偶尔会抱怨几句,但她还是说:“没有我就没有他,没有他也就没有我。”

褚时健走后,马静芬仍坚强地表示,将丈夫的事业进行到底。“下辈子我还嫁给你!”,这是最美的情话,是对两人爱情的认可。

马静芬谈褚时健(马静芬与褚时健)(7)

(参考书籍:《褚时健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