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色盲(化学老师都是色盲)

如果化学实验没有出现理论预期的现象怎么办?强行对应还是深入研究?

淀粉和碘单质没有变蓝色,到底是碘的不守规矩还是淀粉的道德沦丧?

“化学老师都是色盲”这句话,淀粉之前就听说过,那是实验条件没控制好,沒有出现预期的颜色现象,比如老冯在课上就讲过当碱性氢氧化铜和乙醛混合加热的时候,经常观察到棕黄色沉淀而不是预期的砖红色沉淀,也是很多实验老师再演示的时候出现的状况,这时候实验老师也不知道心里慌不慌,指着棕黄色的沉淀跟同学们说:

“看,咱们得到了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下面写一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色盲(化学老师都是色盲)(1)

氧化亚铜的颜色(只看红色部分)

“老师莫不是色盲?这坨沉淀怎么看也不是砖红色呢!教材上的砖红色沉淀哪儿去了?”其实这里发生了其他反应,并没有生成氧化亚铜而已,有的实验老师也是硬着头皮强行解释,指鹿为马而已。老冯在高三培优课中讲到乙醛的羟醛缩合反应的时候已经详细说明这个棕黄色沉淀可能是什么东西,如果真要是痴迷于观察氧化亚铜的砖红色的话,建议用葡萄糖溶液代替乙醛,毕竟葡萄糖分子中也有醛基,而且一般以环状分子形式存在,使开链结构中醛基邻位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所以主要发生的反应为被氢氧化铜氧化。

淀粉知道能看懂上面一大段内容面的人不多,但它从来没想过类似的狗血剧情在自己身上也会上演。毕竟相比于那些专业的化学试剂,淀粉是如此的亲民和家喻户晓:作为餐桌主食中营养物质的扛把子,承担着给人体供给能量重大责任。

化学色盲(化学老师都是色盲)(2)

面粉=淀粉?

淀粉首次出现在学生教材上应该是老师在教给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的时候出现的,它本身没有甜味,但是吃馒头或者米饭的时候细嚼慢咽会感觉到有一丝丝甜味,那是淀粉被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成了麦芽糖的原因。然后在检验淀粉的时候,老师说过碘酒或者碘水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当然加碘的食盐是不行的,因为碘盐里面加的不是碘单质,而是碘酸钾。

于是碘遇淀粉变蓝色,这个知识点一直到高考,我们一直信奉成真理,终于有一天,这个蓝色我们发现有时候好像不太对,居然是紫色?!莫非化学老师的色盲症状又复发了?还是另有蹊跷?

蛋白质走过来说,看看淀粉的结构是不是有多种构型,不同构型可能遇到碘单质表现不同的颜色呢?

化学色盲(化学老师都是色盲)(3)

蛋白质和餐饮

同样作为高分子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氨基酸的排列组合的不同造就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可是淀粉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唯一的葡萄糖啊!

蛋白质说,你看到的20种氨基酸的不同排列只是我的一级结构的差异,我可不是简单的多肽链的延长,我还有不同的空间折叠组合呢!所以淀粉虽然都是葡萄糖组成的,但是也可以出现不同的分叉或者更高级结构呢?!

于是淀粉开始了在所有粮食中的大排查,终于发现自身结构真的是有差异的,不再是简单的分子量的一点点差异了。遇到碘单质变色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下面知识点请自助食用:

1.淀粉也是一种高分子糖,没有甜味。大量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根、茎等部位。

2.天然的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

3.直链淀粉又称可溶性淀粉,溶于热水后成胶体溶液,与支链淀粉相比,更容易被人体消化,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大多数淀粉含直链淀粉10-12%,含支链淀粉80%-90%。玉米淀粉含27%直链淀粉;马铃薯淀粉含20%直链淀粉(两者的其余部分均为支链淀粉);糯米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有些豆类的淀粉则全是直链淀粉。

化学色盲(化学老师都是色盲)(4)

4.支链淀粉是一种具有支链结构的多糖,在冷水中不溶,与热水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5.大多数淀粉含直链淀粉10-12%,含支链淀粉80-90%。玉米淀粉含27%直链淀粉;马铃薯淀粉含20%直链淀粉(两者的其余部分均为支链淀粉);糯米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有些豆类的淀粉则全是直链淀粉。

6.要想出现教材上的蓝色,用的淀粉必须是直链淀粉,如果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面粉做实验,这种淀粉中肯定含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直链淀粉遇碘就蓝,而支链淀粉遇碘就紫,二都混合时,就变成了蓝紫色溶液。

7.化学老师不是色盲的代名词,只是我们需要有求真的态度,课本上说法应该纠正为:淀粉遇碘常呈蓝紫色,由于淀粉成分复杂,有时呈蓝色或紫色。

化学色盲(化学老师都是色盲)(5)

化学老师不是色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