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为什么特别优秀 曹皇后高级的人生

在北宋167年的漫长岁月中,文人墨客,群星璀璨,能人将士,贤后辈出。

在这众多皇后之中,有一位皇后贤名远播,她就是宋仁宗曹皇后。

她凭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冰雪聪明的才情,在一场场腥风血雨中为北宋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

她用自己的智慧在风云变幻的后宫稳居数十年,殚精竭虑辅佐三代帝王,一生恪守礼制,从无逾矩行为。

令人唏嘘的是,她和宋仁宗并不是恩爱两不疑的伉俪。宋仁宗一生都不曾爱过她,给过她温暖。

深宫中的她却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另辟一番天地,活出了自己别样的精彩。

曹皇后为什么特别优秀 曹皇后高级的人生(1)

01

曹氏出生武将世家,祖父是宋武惠王曹彬,北宋的开国元勋。

宋真宗曾对宋仁宗说过:“国朝将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坠门阀者,唯李昉、曹彬尔。”

足以见曹家家风良好。

她虽然生的姿色平平,但自小饱读诗书,并得名门望族家风熏染,文韬武略,内外兼修。尤其独特的飞白笔法在书法界更是享有盛誉。

这样的一个女子,在政客眼中正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既不会以美色迷得官家荒废朝政,又有着绝佳的背景和令人欣赏的品行。

只是,没有一个人问过她愿不愿意。

对于一个豆蔻怀春的少女而言,她一定也曾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夫婿。

想象他们可以像书中所写那般琴瑟和鸣,相知相惜。

只可惜,这些美好的愿景只能存在于她的想象之中,她的爱情自踏进宫门的那一刻就被锁上了。

深宫四十五年,赵祯最爱的人不是她,偏爱的也不是她,甚至连雨露均沾也轮不到她。

她的爱情在这座深宫院墙之内没有着落。

只是,聪慧剔透如她,又怎会让自己的人生困在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那里。

花前月下,你侬我侬,固然美好。

只是,这世上也可以有无关风月,一个人的精彩。

她知道,前路漫漫,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把握,断不能为了这不属于自己的感情而让一生黯然失色。

爱情很美好,但它却不是生命的全部。

既然生来没有倾城相貌,也惊艳不了官家的人生。那就温暖度日,拥抱自己的岁月。

做不做皇后不是她可以决定的,但是,怎么做这个皇后她还是可以自己说了算的。

曹皇后为什么特别优秀 曹皇后高级的人生(2)

02

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嚣张跋扈,恃宠而骄。外出期间,想越礼借用皇后依仗出行,曹皇后欣然应允。

在外人看来,曹皇后未免太隐忍憋屈了。

其实,她何尝不知,自己是宋仁宗成就千秋大业的政治同盟,而并非他钟情心仪之人。

既然这份感情本来就不属于自己,又何必强求那莫须有的荣耀。

他喜欢的张贵妃既然想要,那就给她又何妨。花费心情去争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如自己独自潇洒来的自在。

宋仁宗不来看她,她就寄情生活,在自己的院子里种植谷物,养蚕采桑。

春花秋月、日升月落,她把一个人的生活经营的有滋有味。

不争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它看似成全的是别人,实则也是成全自己。

萝卜白菜本就各有所爱。

既然他不爱自己,那就看开一些,没有必要因为得不到的爱就在后宫每天唉声叹气,伤心度日。

从小饱读诗书的她更是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其丰富,绝不是简单的情情爱爱就可以了却的一生。

有人爱固然幸运。

若是无人爱,那就活成自己的太阳,在孤苦艰难的人生路上温暖自己。

03

生长在这样一个门风威严,家风严谨的武将世家,她从小就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同时又不失有勇有谋、敢作敢为。面对危机更是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

庆历八年,一个看着和寻常无异的夜晚,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变暗流涌动。

此时,赵祯正在曹皇后的宫殿内睡梦正酣。

亲军武官颜秀深夜逼宫了!

毫无戒备、毫无预兆,赵祯慌得一批。

此时,曹皇后面对乱局,立马褪去了宫中妃嫔的女子之态,而是显露出了临危不乱的将门风范。

她迅速理清思路,全盘布局。

先是派人急召侍卫护驾。然后心思缜密,料定反贼会放火,以此来扰乱宫闱秩序,便令宦官提着水桶暗中跟踪。

并当即下令,剪发为证:“平贼后论功行赏!”

富贵险中求。

宦官一生都没有机会飞黄腾达,这样的乱世正是绝佳的时机。

因此人人豁出性命保官家太平。

令人讽刺的是,宫变平定之后,宋仁宗却态度大变。他疑心面对宫变处惊不乱的曹皇后才是幕后主使。

而欲追加自己毫无功劳的宠妃张贵妃,对曹皇后所做的一切视若无睹。

更荒谬的是,张贵妃死后,宋仁宗直接要追封她为皇后。要知道,彼时,曹皇后还在世,这不成体统的“生死两皇后”简直是对活着的人极致的侮辱。

众臣纷纷为曹皇后鸣不平,更是极力反对宋仁宗此举。

凡此种种,曹皇后皆一笑置之。

她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不会以宋仁宗对自己的态度而妄自菲薄。她的眼界和格局更是自小受家风熏陶,远非一般闺阁女子所能相比。

她内心甚是辽阔,又岂会在意这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她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04

宋仁宗去世之后,为了防止易主之变,一向心思缜密的曹皇后在仁宗驾崩之后,仍然宣进粥,召御医,并亲自掌管各个宫门的钥匙,防范了宫变的发生。

她发挥自己在政治上的真知灼见,极力在权利范围内辅佐宋英宗,绝不越规矩半步。

宋英宗有过一段时间神志不清,无法处理朝政。

为了社稷,曹皇后在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对于国事,她从不自己独断,而是召集众臣一起商讨。

宋英宗病愈后,宰相韩琦让曹皇后撤帘归政。

自古,人们对权利的欲望就比金钱还要大。没有尝过未曾知道其中滋味。一旦触碰,就很难再放手归还。比如历史上的吕后、秦宣太后、慈禧太后。

而难能可贵的是,曹皇后在听闻大臣谏言之后,确保宋英宗可以独立处理政务,就立马起身走人,安居深宫。

这等能上能下的气魄绝非常人可以有。

在政治上颇有见解的她,懂得如何权衡朝堂大臣。始终保持着不止一种声音响彻在大殿之上。

她更是不顾自身病危,竭尽全力向宋神宗为苏轼请命。这才让深陷“乌台诗案“的大才子苏轼得以保全性命。

她一心只想为大宋留住人才,稳住江山。

她知道王安石一心变法是为社稷好,纵然结果已经背道而驰,但才华不可磨灭。

于是,又向宋神宗进言:“王安石才华过人,可是树敌太多,为了保全他,请皇上让他暂时离京”

她放眼长远,爱惜人才,知人善用。在民怨载道,苦不堪言的变法动局中保全了北宋江山。

曹皇后如此深得人心,却从来都不结党营私。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断绝了一切外戚专权的可能性。

她的叔叔曹琮曾辞谢官家封赏:

“我既然成了皇后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了。”

而她的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请辞军职。

曹皇后入主中宫几十年,曹氏一门无一人官居要职。

哪怕到了生命最后关头,宋神宗为了让曹皇后和家人团聚,安排她和亲弟弟见面话家常,也被曹皇后严格的恪守礼制而拒绝。

05

历史上得宠的妃嫔不少,能笑到最后得以善终的却屈指可数。

曹皇后的一生虽然没有完美的爱情,但是她却凭借着自己的德行成了威名远播的贤后,稳居后宫数十年,一生安稳,岁月静好。

她懂得自处之道,在爱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为自己开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生活。

她没有沉浸在小情小爱之中,也不屑与人争那虚无缥缈的荣宠。

她独立自信,懂得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那就要先找到自己。

她从来不靠荣宠来获得旁人对自己的认可。她心知肚明与其在爱情这条路上剑走偏锋,迎合别人,苦苦求而不得。倒不如一笑而过,活出自己来的更酣畅淋漓。

最后得以寿终正寝,靠的正是她丰富独立的思想,和完美的人格魅力以及不争不抢的大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