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远亲不如近邻的二字称谓(大院师傅处对象)

形容远亲不如近邻的二字称谓(大院师傅处对象)(1)

大院、单位、师傅•••看到这些名词你会不会觉得陌生又熟悉?这些词语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逐渐销声匿迹,要是不小心说漏了嘴就暴露年龄了。

当然了,年轻的壹读君(yiduiread)和各位一样对于这些词语只是有一知半解的模糊印象而已,但是年轻的壹读君(yiduiread)同时有一颗爱探索的心。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来说说这些土炮……啊不,复古又带有浓厚时代感的日常用语是怎么来的。

目光深沉的实习壹读君 | 包子

大院:不是社区的院子

你如果觉得这个词不是很陌生,先不要急着担心是你已经老了的缘故,因为这个词现在也仍被相对广泛地使用,比如用来指代社区,但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并非这么简单。

1949年,新华社总社大院总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和11个西湖的面积加起来差不多一样大。

此时,大院的另一个优点被发掘——生产生活方式更加集中高效,在大院里建个幼儿园啊、医院啊、邮局啊、储蓄所啊那都不叫事儿,完全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在北京这座城市体现得最为明显,到了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大院一度达到2.5万个。像这样由大院连成片区的城市,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公共化进程加快,自给自足的模式逐渐被替代,大院的最初意义对现代人来说,也就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

单位:上班的地方

单位简单来说就是工作的地方,原来比较多地用在企业、政府、学校等地方,主要是国营的组织机构,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还不是市场经济嘛。

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单位基本上都是国家的,每一个单位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团体,职工的吃喝玩乐、家庭福利、社会保障基本上都是由单位一力承担的,所以在那个时候的人看来,进了单位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

形容远亲不如近邻的二字称谓(大院师傅处对象)(2)

不过福利是有,代价也是有的,结婚、出国旅游这样的事情要经过单位批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单位的社会功能消失,民间力量发展起来,就不只是国家可以提供单位了,许多用来获得财富的企业逐渐兴起,人们也就沿用“公司”一词加以区分。和单位不同的是,“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现在还是有不少在国家机构工作的人称呼自己工作的地方为“单位”。

师傅:不是师父

有人说,长得好看的都叫大叔,长得不好看的都叫师傅,壹读君(yiduiread)告诉你,在没有“大叔”的年代,大家都是师傅,如果非要为师傅找出一个同义词来,那就是“同志”了。

别想歪,说正经的。1984年《语文研究》上刊登过一个关于“师傅”这样的称谓的小范围社会调查,发现不同行业陌生人之间,主要称呼人家“同志”,其次就是“师傅”,在那个年代,师傅就开始逐渐变成社会上的一种针对个人的称呼了。

形容远亲不如近邻的二字称谓(大院师傅处对象)(3)

△师傅,等一下!

如果你看过《西游记》,那你一定知道从前“师傅”是专门用来称呼老师或者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士的,语文好的同学一定记得还有一个同音词叫“师父”是专门用来称呼老师的。到后来,“师父”这一称呼留在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行业,“师傅”则延伸到各行各业,用于对各行各业的长辈的尊称。

这样的变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这个全国性的运动打破了社会结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傅”在使用时,范围开始扩大——那个时候工宣队进驻教科文单位,被打倒的和没被打倒的人碰到一起,问题来了,该怎么称呼呢?被打倒的可不能叫没被打倒的“同志”啊,于是乎就称师傅,这一时期出现了年纪大的人称呼年纪小的人“师傅”的奇特现象。

此后有一部分人觉得这种新用法还不错,就接受并流传下来,于是那段时间,单位里的年轻人对着工程师、知识分子也会叫“师傅”了,但这个时候“同志”还只能用来区分“敌我关系”。

师傅的词义发生较大变化同样发生在80年代,不同行业的人也开始互称“师傅”,也不仅限于长者,原本用“同志”来拉近同行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师傅”所替代。

现在“师傅”逐渐由“先生”这样世界通用的词汇所替代,但依旧有人用“师傅”来称呼特定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人,显得亲切而友好,比如,司机师傅。

爱人:基本上前缀是“我的”“你的”

小时候还经常听现实中的人这么说,现在只有看年代剧才能听到这个说法了。

你一定想不到,“爱人”这个词在中国出现是借了五四运动的东风,在自由恋爱的风气中出现的。知识分子们才会用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的恋爱对象,如郭沫若在诗句中写道:“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那个时候的“爱人”还是用来称呼尚未结婚的另一半,结了婚之后的称呼就各种各样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爱人”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下,广大女同胞们不爱红妆爱武装,要和男同胞们一起加入革命战斗,所有陈腐的、带有男女不平等意味的词都引起了她们的反感。

形容远亲不如近邻的二字称谓(大院师傅处对象)(4)

由于中国传统里没有满足要求的称呼夫妻双方关系的词语,“贱内”听上去不平等,“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色彩”,“老婆”太口语化。因此“爱人”这个含义中性的词就得到了大家的青睐,首先是在干部中广泛使用,后来慢慢被更多人接受。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特殊的革命年代过去,越来越多的新称呼得到广泛使用,“爱人”这个词就逐渐失去了它的价值,老婆、老公开始占领了绝对高地。

搪瓷:结实耐用的代名词

也许你还能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总会有一个搪瓷杯子或脸盆,即使底部或杯沿贴着各种铝胶布,有一种土土的老派。你不知道的是,在老人家们年轻的时候,搪瓷那叫一个流行,有些也许还是荣誉的象征。

形容远亲不如近邻的二字称谓(大院师傅处对象)(5)

听到搪瓷觉得很土气或者复古吗?其实它有另一个高大上的学名,叫做珐琅。1917年中国就有了第一家搪瓷厂,不过到了1958年搪瓷才有了自动窑,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工艺先进了,搪瓷厂遍地开花,开始了疯狂的“搪瓷时代”。

这一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一个搪瓷风靡的时代背后站了无数中国人民。建国初期,国力薄弱,物资匮乏,“有用、实用、耐用”的产品成为生活首选。搪瓷制品的铁胎结实耐摔,搪瓷造价低又耐热耐脏,于是成为了百姓的日常用具。

搪瓷被赋予了多样的含义,看看印在上面的简单直接的字句就知道了,“为人民服务”传递时代核心价值观;“赠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72”跟古代的鼎似的用来记事;“三八红旗手”奖那是大大的光荣;还有印着红双喜送给新婚夫妇,那就是情谊的见证。

而自从塑料普及以后,搪瓷器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象:结婚没结婚都算

形容远亲不如近邻的二字称谓(大院师傅处对象)(6)

刚才说了在抗日时期的解放区,结了婚的男女互称“爱人”,这样一来大家就混乱了。原先叫谈恋爱的“爱人”,现在结了婚也叫“爱人”,到底结没结?于是“对象”就成了新的称呼恋爱男女的方式。

“对象”本来就是指目标,那么用“对象”代表男友或女友的时候,意思就是“恋爱的目标”或“结婚的目标”。随着时代慢慢演变,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对象”表示已经结婚的另一半,尤其在北方的年轻人中十分常见,就更加不需要“爱人”这个词了。

你看,现在人们又使用“男朋友”、“女朋友”区分未结婚男女,于是“对象”的意义又逐渐变得单一化,在语言学家看来,这个过程尚未完成,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将恋爱对象称为“对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