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红楼梦四十四回(精读红楼第二十三回)

精读红楼梦四十四回(精读红楼第二十三回)(1)

者:黛袭

【按:有一种论调认为黛玉为爱情而生而死,只为爱情而存在。固然赞美了黛玉的痴情,无形中却贬低了黛玉的独立人格。黛袭从中看出了宝黛各自独立而不同的人格。本文对红楼最美篇章——共读西厢的爱情的描述也十分优美,并不辜负这经典章节。

红楼中最经典的,最美好的,也是让人最念念不忘的桥段就出现在此回,宝黛桃花树下共读西厢。

宝玉感觉无聊,茗烟觉得只有“言情小说”或许是宝玉没有玩过的,于是就给宝玉买来了很多类似书籍。宝玉正当青春懵懂时期,岂有不爱的?一天,拿了《西厢记》(关于西厢,宝钗明确说过,自己也曾读过,大人知道了,烧的烧,收的收,宝玉也是偷偷摸摸的唯恐被人知道,可见是明令禁止读这类书的。)到大观园一个角落,准备细读,结果遇到了葬花的林妹妹,宝玉听了林妹妹的一番葬花说辞,就喜的放下书,要和林妹妹一起扫花葬花,结果被林妹妹发现了西厢,一开始,宝玉还试图藏起来,后来一想,林妹妹可算得上是自己的同道,不至于出现被规劝,被告诫甚至被毒打的可怕结果,于是,把书给了林妹妹,林妹妹读了《西厢记》,也被里面的辞藻所吸引,觉得余香满口,还默默记诵。

87版电视剧中,特意加了两个镜头:落花拂了一身还满,两个人偷偷地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的那种知己相遇的满足感,美得让人心碎。第二十九回,“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令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近亲友之家所见的闱英闺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有早存了一段心事。”,这里明确提到宝玉对黛玉产生感情的几个原因,可以说,两人共读西厢,意味着两人志趣相同,从青梅竹马走向心心相印,这是宝黛爱情的一个里程碑,是宝玉最终选择黛玉作为心灵伴侣的一个依据。

此回中,作为共读西厢的延伸,他忍不住向她说情话,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个倾城倾国貌,林妹妹立即恼了。林妹妹的恼应该是宝玉对她的轻薄,而不是怀疑宝玉对她的情,宝玉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立即玩笑解释,宝玉的玩笑解释也很有意思,他说,“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赖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碑去。”表明自己绝不是欺负之意,也没有轻薄,如果是这样,我也配不上你了。当然,林妹妹也接受了这一讯息,她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笑,这个和凤姐何其相似。天下女儿娇羞的样子原本都是一样的。春天、落花、朦胧的爱恋,一切都好。

说起来,宝黛之间也有一点点打仗的味道,不过,不是凤姐和贾琏的步步紧逼和节节败退,而是,你退我进,你进我退,最终达到了解对方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过爱情,我们知道,爱情不仅仅只是甜蜜,还总是伴之以小吵闹,小痛苦。爱情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天上的云彩和两边的景物会倒影在河里,晚来的风雨也会在河面上吹起涟漪,打起浪花,但这也是河流风景的一部分。因了这些,这条河流会更加美丽,也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多彩。

每一个人都是茫茫宇宙中的星球,看似很近,其实却隔着很远的距离,且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迹,谁也代替不了谁。黛玉仍然要自己去体悟生命的历程,她有她的内在感应系统,听到牡丹亭戏文,加之之前所读诗词,自然有一番感慨,这番感慨是感叹美好事物的无情流逝,也是对应着她诗人气质的。

同是戏文,香菱也听到了,却无感。宝钗听戏,欣赏的是一支寄生草,与热闹中有达观与了悟。贾母看到的是不合规矩,是谎话。如果宝玉听到类似《杜丹亭》的戏文,可能是想着要给唱戏的女孩献殷勤去了。

黛玉的孤独感来自对生命美好的无法把握和人世无常的悲伤,这是她深入阅读仔细思考的结果,这是宝玉无法到达的一个世界。再看看宝玉,或者是作者有意为之,此回中,还安排宝玉写了四首即事诗,艳丽铺陈,摇曳多姿,收获当时浮浪子弟众多溢美之词。“宝玉越发得了意,每日做这些外务”。当宝玉还在追求外在浮华的时候,黛玉在悲悯地拷问灵魂。

此回中,作者又用泛笔写宝玉大观园日常的生活,“与众姐妹丫头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致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这里面的活动其他都还好,唯有描鸾刺凤是那么刺目,这不是闺中女孩做的事情吗?脂砚斋特意批“有之”。或许脂砚斋批到这里,恍惚回到少年时代,忍不住写上这两个字,竟然还真有?

之前觉得宝玉吃胭脂膏子,是爱红的毛病,爱在女孩队里混,也不过是不喜欢仕途经济,貌似还能接受,但这宝玉描鸾刺凤可真的有点接受无能,不过,或者也是宝玉看见众女孩作女红,一时手痒,拿来体验生活,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可我们都知道,黛玉明明是不喜欢做女红的,半年才做一个香囊,这大相径庭的爱好说明了什么?所以,有人总是问,为什么林妹妹不知足,有贾母的呵护,宝玉的爱情,怎么还那么爱哭?宝黛看似很近,其实是相距遥远的两个星球,爱博的宝玉、肤浅的宝玉、每日忙着做些女孩该做的事的宝玉,尽管对这个喜欢的妹妹做小伏低,又怎能懂得黛玉心情的一二?宝玉的爱情,只是让黛玉有些许安慰罢了。

或许作者无法忍受宝黛之间结婚后出现巨大的裂痕,自然让黛玉早亡,宝玉悬崖撒手,因为就是这样一点微末的安慰,作者也是没有把握宝玉能给予。越是来自灵魂深处洁净的爱,就越容易被浊世污染。就像林妹妹在此回中说的那样,“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无力抵挡世俗的洪流,只能被世俗洪流带走。就像他们的前生,他们的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告诉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真相。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然后自顾自下凡经历红尘,何曾想过要携绛珠草一起?是绛珠草自己听到警幻告诉的消息,在感激中加进了柔情,我们以为的木石前盟有多浪漫,其实,不过是绛珠仙草的一厢情愿,感恩于他的照顾,他的呵护,然后,愿意追随他的脚步而已。

更何况还有一个袭人。黛玉对袭人的存在预判严重不足,她看到的是袭人兢兢业业的照顾宝玉,没想到宝玉对袭人的深深依恋超过她的想象,更没目睹过两个人晚上在一起卿卿我我的甜蜜。她以为她只是个丫头,但丫头也有自己的爱情。为了爱情,她也可以付出所有,更何况袭人还拥有巨大能量。宝玉对拥有的一切都是想当然的享受,遇到矛盾就会躲避。一切想当然,可是会撕裂。

此回中,宝黛两人扫花葬花,多么美好的青春记忆,可是袭人找来,说,哪里找不到,摸到这里来。听听,这是一个奴才该说的话?这是一个妻子埋怨的话,一个母亲抱怨的话。把一切看在眼里的袭人怎么会喜欢宝玉干这些事情?两个都是好女孩,如同左右手的喜欢,作者又怎能忍心把黛玉和袭人置身于妻妾相争的场景中去?

这一回,一切还是最初的样子。贾府还没有衰败的痕迹,金库里一支就是几百两;王夫人的病根也隐藏的很深,和颜悦色的母亲模样;弟弟妹妹看见哥哥来,立即站起来,维持着表面的尊敬;赵姨娘愿意主动为宝玉打帘子,金钏还可以娇俏的问,我嘴上的胭脂你还吃不吃?贾琏还没有在意凤姐的夺权行为;宝黛刚刚经历最初的心的悸动;袭人看见宝玉平安回来,就堆下笑来;贾赦病了,一家子都去问候;还有隐藏在宝玉的即事诗中的,比如,晴雯被娇惯,享受着小姐般的尊贵;最最令人高兴的事,姐妹们和宝玉都搬入了大观园。

这一回,有太多铺垫的细节:贾母对宝玉的溺爱,脂砚斋说,写尽祖母的溺爱,作后文之本;赵姨娘居然为宝玉打帘子,让我们窥见侯门贵府姨娘地位之低,也让后文魔魇事件有本可依;惊讶茗烟对宝玉的奉承,茗烟大约也认得几个字,貌似也知道类似西厢记言情小说的妙处,可以想象,茗烟这个能买,其他不可以去买?其他小厮什么不可以买?后来的绣春囊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脂砚斋把我们看着特别聪明的茗烟看做“恶仆”了。

当然,还有黛玉在贾府的特殊,贾政要训话,姐妹都去了,黛玉不在座,贾赦病了,姐妹都去了,黛玉也可以不去瞧,这种特殊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投映在黛玉心中,会不会有一番悲戚?伏下后文黛玉对宝钗的诉衷肠;袭人对宝玉的态度,宝玉去见贾政,袭人等在门外,看见宝玉平安回来,就堆下笑来,但看见宝黛在一起葬花,一点委婉的语气没有,貌似对宝黛的行为无感,和后面宝玉被打,袭人向王夫人一番陈词这个情节一脉相承;还有,外面趋炎附势的人一直存在,今天他们可以为宝玉的诗歌喝彩,明天或许就是他们踩上一脚,当然,还有贾芹,这个贾府的蛀虫,随手扔一块银子给掌秤的人,看似豪爽,实际奸猾,雇了一头大叫驴,那种小人得志便张狂的面目一下子浮现出来,这种人能干好事?

最后,引一段脂砚斋对黛玉的评论,他说,“前以《会真记》文,后以《杜丹亭》曲,加以有情有景销魂落魄诗词,总是急于令颦儿种病根也。看其一路不迹不离,曲曲折折写来,令观者亦难自持,况怯怯之弱女乎!”此回竟是为林妹妹种下病根,林妹妹不知,每个人真正经历着爱情的人也不知。

病根就种在那最开心最美好最浪漫的时刻。这,焉能叫人不伤悲?

点击下图即可关注“红楼梦研究”

hlmyj001;

投稿邮箱:hlmyj001@163.com ;

小编dongzhu196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