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

看影视剧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影视剧中男女主“壁咚”对方时,对方总是会有紧张的表现,事后回味时总是以为自己在那时爱上了对方。

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1)

编剧告诉我们这叫作爱情,或许我们会觉得编剧神经有问题,事实上对于这种狗血剧情设定,可以用心理学进行解释。

其实影视剧中的狗血剧情都可以用“吊桥效应”进行解释。

吊桥效应是什么?

心理学家亚瑟·阿伦(Arthur Aron )通过一系列实验后,借助吊桥提出吊桥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另一个人,那么他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

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2)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错觉,一种错觉迁移。处于危险中的人将因危险环境或情境所导致的身体生理性紧张错认为是心动的感觉

壁咚时的心动是一种错觉迁移

根据这一效应,我们可以对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些狗血设定或生活中的心动体验进行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影视中男女主在“壁咚”时, 对方会有心动的感觉?

“壁咚”通常发生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人们将这种狭小空间所导致的生理性紧张感错认为是一种心动。

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紧张感从而被错认为是心动的错觉,我们还需要了解人际交往距离。

人际交往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需要适当的距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分别为: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公众距离是最远的距离,约3.7~7.6米,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陌生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3)

社交距离,约120~370cm,就是隔一张桌子的距离。一般多出现在工作场合的交谈,与不太熟悉的人交流时也会是这种距离。比较近的社交距离约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才有这种距离。

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4)

个人距离,约为45cm~120cm,伸手便能碰到对方,大多出现在虽然认识,但是没有特别好的关系中。在非正式的个人交谈时最常保持这个距离。和人谈话时,一般保持在50cm以外为宜,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46~76cm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时才会出现的距离。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自己的侵犯,会引起自身的生理反应,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心跳加快,变得紧张。

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5)

亲密距离,小于46cm的即为亲密距离,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

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6)

“壁咚”为什么会产生生理性紧张感

为什么“壁咚”产生紧张感,这来源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我们知道野生动物有办法标示自己的领地,即使是我们身边的宠物狗,也会通过尿液标注自己的领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其实也继承了这个意识。

人际交往距离就是根据这个进行的划分,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就是人类的领地,领地受侵犯,人就会紧张。

心理学家教你离开万人迷(心理心视角壁咚)(7)

当“壁咚”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经处于个人距离,受壁咚者已经感觉自己受到侵犯,身体开始变得紧张,心跳和血液流速变快,开始僵硬,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进入亲密距离后,这种受侵犯感更加强烈,身体反应更加剧烈和明显。

由于空间狭小自己无法逃脱,此时因这种个人距离受侵犯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和紧张感,就会被个人错误地认为是自己对对方产生了好感。也就是所谓的“吊桥效应”。

生活中的“吊桥效应”

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夜晚的表白成功率更高一些或者接受表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一些刺激性或者剧烈的活动后我们对于异性的好感度会急剧上升;当你在健身房一阵挥汗如雨后,抬头看到的异性会有一种心动的感觉。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因环境而产生了生理反应后,大脑错误地将其归为了心动,归为了爱情。

当然,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吊桥效应制造感情升华的机会,提升我们的表白成功率,提升我们在爱人心中的好感度。

如何升华感情,关注我,后期继续分享。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东风,关注我,分享更多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